论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

2012-04-29 13:34:58俞晓兰
中国市场 2012年39期
关键词:危机事件舆论导向媒体

俞晓兰

[摘 要]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中,媒体的舆论引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阐述媒体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尤其在突发事件中如何正确、有效地作好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并对媒体在事件中如何提高舆论导向能力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媒体;危机事件;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9-0094-02

1 前 言

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系现实生活中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它往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打乱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并造成生命、财产等方面的巨大损失,其表现大致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两种情形。前者主要涉及地震、洪水、台风、海啸等各类天灾;后者则主要涉及战争、恐怖事件等各类人祸。也有两种情形兼备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如矿难、瘟疫等。

从历史上看一场损失惨重的突发事件往往更适合归咎于“天灾 +人祸”。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别于日常活动,特别是预先安排的所谓“仪式性”活动的基本特点,在于它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具有很强的不可预知性伴随着极大的风险或灾难,常常造成重大甚至持久的悲剧,因而备受公众关注。

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的定义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这里所谓的“公共紧急状态”大致等同于我国所称的突发性公共危急状态。2006年1月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公共危机事件往往具有巨大的破坏性,损失严重,影响巨大。例如汶川的5?12特大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的巨大损失。正因为公共危机事件的巨大破坏性,致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有效应对,力求最大限度降低此类事件对社会和公众造成的损失。

作为政府与公众中介的媒体对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成为遏制危机扩散、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澳大利亚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 (RobertJ.He ath)将媒体的作用概括为:

第一,提供信息指导公众在不同的危机情境中行动;第二,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第三,危机发生时警示公众;第四,为危机管理者提供信息,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情绪,使之理解和分析更大危机的来临;第五,提供有关做什么、去哪里、联系谁及采取什么措施的信息,以控制并解决危机。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就是一次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媒体在这一事件中所承担着,危机处理中的状态评估、信息传递、利益相关者的调节,到危机恢复期的形象塑造等的引导角色,担负着政府与公众之间桥梁的作用。

我国曾在“非典”时期中的一些报道失误,充分证明应对危机事件不可能由政府单独完成,传统的“全能政府”观点应当得到重新审视并进行转变。同时互联网、手机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也使得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呈现出病毒式扩散的典型特征,此时仅凭权力限制,媒体的做法反而会加大信息传播中的噪音,使真实信息传播受阻,为危机爆发埋下隐患。那么。如何把握好危机传播中的舆论导向,对于积极的应对与化解危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学特点

现代社会对公共危机事件研究的深入催生出了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危机传播学。美国学者Kathleen feam-banks将危机传播定义为“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之中以及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危机事件传播作为传播学中的一种特例依然遵循传播学的普遍规律。但是由于危机事件与非危机事件比较区别明显,危机事件相应的更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播学特征。下面主要从信息传播角度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学特点。

(1)事件信息的突发性。如四川5?12汶川特大地震。

(2)事件信息的海量性。比如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的新闻信息,从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全世界的媒体都以重要版面或时间段予以报道。

(3)事件信息传播的无序性。汶川地震发生后,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救援状况等,政府固然可以提供部分信息,但也有大量的信息通过非政府渠道产生和传播,其中不乏一些错误信息,引起了民众的恐慌。

(4)事件信息受众的广泛性。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立刻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各国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关于地震的报道成为当时关注度最高的绝对消息来源。

公共危机事件独特的传播学特征,对媒体提出了不同于常规的新闻事件的报道要求。信息的突发性、海量性信息传播的无序性和信息受众的广泛性,不但对媒体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也对媒体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极高标准。媒体要充分发挥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的积极作用,既需要适应此类事件独特的传播特点,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提高舆论导向能力,且尽力避免突发事件演化为危机,而当危机不可避免时,要有处理好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动权。

3 舆论引导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的主要职责

公共危机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大众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的核心职责,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提高整个社会的应对效率,推动社会从受到强烈冲击的非常态中进入健康的常态。媒体之所以能够担当这一职责是因为它具有“传播”的力量。

(1)信息沟通。突发性公共危机一旦发生令人害怕的不仅有危害本身,更包括对事件真实情况的茫然所知。传媒第一时间填补民众对信息的“饥渴”和“盲从”。这考验着媒介的舆论引导能力和信息的传播能力,这对引导人们正确应对危机至关重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国的新闻媒体及时透明地报道灾情,及时传递受灾情况和抗震救灾进展的信息,促使全民族空前团结,并得到国际社会好评和援助,为全力应对空前的灾难凝聚了强大的力量。

(2)资源调动。应对公共危机,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对社会资源的调动、筹集、人力、物力和财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新闻媒体对灾区不同区域灾情的报道不但帮助政府优化救灾资源的配置,而且调动了大量的民间资源进入灾区,有效加快了抗震救灾的进程。献血、捐款、捐物、志愿者等各种支援力量大大增强了抗震救灾力量。5月12日下午,当电台号召车辆前往灾区运送伤员时,1200多辆出租车打着应急灯,排成长龙,源源不断地开往都江堰方向。

(3)社会协调。充分发挥政府与公众间桥梁的作用,告诉公众社会的努力,对受灾的人们表达关怀,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的这个功能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一经发生对原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政治秩序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媒体作为“喉舌”不但可以更好地沟通党群关系,也有助于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效率。美国9?11事件后,总统布什立即在电视台发表讲话,确定了恐怖袭击的性质,号召美国人民战胜挑战。同样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国众多媒体集中的报道,使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得以深入执行,对稳定社会、促进和谐,推动抗震救灾的进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4)应对提示。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受事件影响的人群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慌、急躁、无助、沮丧等不良情绪反应,媒体可运用影响力广泛的优势,引导人们进行心理调适,走出危机事件的阴影,消除人们的不良情绪,降低灾害导致的损失是媒体的应尽职责。

4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中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固然有利于危机态势的缓解,运用不好则可能适得其反。按照危机事件的传播学特点和媒体在其中的职责,媒体要提高在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强调“明、稳、快、广和联动”等因素。

所谓“明”就是信息透明。汶川地震报道,就被喻为信息公开的里程碑。5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紧急行动起来》。传媒的声音超越了新闻事实本身,大大提振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决心。公开透明、观点鲜明的信息发布,最大限度地遏制了谣言的流传。

所谓“稳”就是要站稳立场。这是做好危机事件中舆论引导的基本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明确自己是党和政府的帮手,是人民的喉舌,是党群之间的桥梁。在一些公共危机事件中,不乏一些媒体在报道的立场上出现问题,误导群众,影响了事件的妥善处置。分析原因,无外乎主观受西方新闻理论的影响,自觉不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对政府的监督位置,而不是把自己作为政府的帮扶者。

但也要避免另一种情况——过于保守。我国在“非典”中的媒体集体失语,就使得报道失误,错失舆论引导的时机,以致“非典”初期,公众因无正常渠道获取正确信息,只得听信谣言,扩大了恐慌。

所谓“快”。就是要及时满足群众在危机事件中对信息的异常渴求。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18分钟政府通过新华网发布消息,32分钟中央电视台推出更详细的报道震后,52分钟,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而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打破了常规节目播出,实现了同一主题无间断播出,央视直播超过300小时,首播新闻1727条、专题133个。这些及时而权威的报道不但塑造了我国传媒及时、公开、透明的形象,而且极大满足了国际国内对灾情的知情权,对调动各方力量抗震救灾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所谓“广”就是及时、权威、多方面、多媒体的信息公开与披露,不仅是突发事件处置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明确要求的内容。汶川地震发生后,针对部分地区流传的北京当晚还将发生余震的谣言,国家地震局立即在第一时间通过新华网等媒体及时予以了辟谣随后是地震波及的各省市的各政府部门迅速通过电视滚动字幕、插播新闻、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种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与渠道及时、持续地发布各种有关震情的信息。

所谓“联动”就是要多种媒体联动,这是适应新的媒体格局的必要方式。如今信息的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主要表现为由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展而兴起的新兴媒介异军突起,对受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大。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发布消息的就是新华网,紧接着全国各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在内的主要媒体,进行了全面、持续的追踪报道,让国内外对此次灾情有了真实、全面、详尽的了解与认知,真正担当起了媒体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这种多媒体联动的格局形成了空前强大的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强势,对突发事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孟颖甭月畚⒉┰谕环⑹录中的应用[J]敝泄市场,2012(14)

[2]甄珍,池卫东,刘立红蓖环⑹录应急管理中信息传播的预警机制研究[J]敝泄市场,2010(4)

[3]陶学荣,杨静崩Ь秤胗Χ裕何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健全[J]敝泄市场,2008(27)

猜你喜欢
危机事件舆论导向媒体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04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中国盐业(2018年21期)2018-03-05 08:06:12
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1:36:40
当实时信息反馈成为一种网络艺术
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05:42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20:59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4:56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商(2016年20期)2016-07-04 08: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