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华
[摘 要]社会帮教是禁吸、戒毒工作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戒毒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整戒毒治疗的第三阶段。社会帮教是戒毒者回归社会之后,建立的一系列监督、扶持的系统,以便对戒毒者提供心理、行为、职业辅导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其尽快适应并融于正常的社会生活。从吸毒成瘾的机制分析,毒品会使人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社会帮教对吸毒人员戒毒十分必要;从吸毒人员的滋生方式分析,社会帮教对遏制吸毒人数的增加十分重要。从禁吸戒毒的目标分析,社会帮教是最关键的环节。
[关键词]戒毒人员;社会帮教;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9-0096-03
毒品的泛滥,导致一个庞大的吸毒群体的产生,而面对毒品肆无忌惮的侵害。面对亲情、家庭的支离破碎,我们不得不审视毒魔,并对其进行打击,而面对吸食毒品的人而言,我们不可以也不能放弃他们,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安危,更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大事。
禁吸戒毒工作重在预防,难在戒毒。目前大部分戒毒人员经过各种方法戒断毒品后,无法顺利回归社会,从而复吸的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世界许多国家。据联合国禁毒组织统计,全世界戒毒的戒断率不到10%。戒毒人员复吸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多,其中戒毒人员出所后失控和社会帮教工作落实不到位是主要原因《谈戒毒人员的社会帮教工作》,周丽华、佘映华,2004年第6期,第18页。。《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戒毒措施,在总结多年来戒毒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和整合了戒毒措施,从国家法律层面确立了戒毒工作中的各项具体法律制度,注重了戒断效果的巩固,确立戒毒康复体系的法律地位《禁毒法的若干问题(五)关于戒毒措施》,http://www眘cncc眔rg 2009-06。。其中社会帮教是戒毒康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整戒毒治疗的第三阶段,所谓社会帮教就是戒毒者回归社会之后指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建立一系列监督、扶持、支持系统,以便对戒毒者提供心理、行为、职业辅导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之能作为一个正常人适应并融于正常社会生活。
1 开展戒毒人员社会帮教工作的重要性
(1)从吸毒成瘾的机制分析,吸毒人员的戒毒过程中社会帮教十分必要。吸食毒品会使人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目前飞速发展的医学界主要掌握了吸食传统类毒品的生理成瘾机理,为戒毒人员生理脱毒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戒断方法。但现代医学对吸毒后产生的心理依赖机制尚不明,吸毒人员经过1~3年的强制隔离戒毒或社区戒毒,戒毒人员的心瘾仍然顽固存在,“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这主要由于心理依赖所致。实践已经证明,吸毒成瘾是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吸毒人员是特殊的脑疾病患者,戒毒仅靠吸毒人员本人的意志和决心是远远不够的,生理脱毒后后期的社会的帮助和教育作用对降低复吸率十分重要《对吸毒人员开展社会帮教的调查与思考》,蒋庆明,2002年第5期,第32页。。
(2)从禁吸戒毒的目标分析,回归是戒毒模式的最终目的,社会帮教是最关键的环节。禁毒宣传教育,可以使多数人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但仍然会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染上毒品。吸毒不但对吸毒者的个体产生严重的身心损伤,而且会引发种种违法犯罪,对家庭、社会带来危害。禁吸戒毒工作的终极目标是消除毒品市场,所以戒毒人员成功戒除毒瘾、消除危害、回归社会是戒毒工作的最终目的。但是戒毒者生理脱毒治疗,仅仅是对吸毒者生理中毒症状的戒断,而脱毒后的稽延期症状、躯体其他疾病和精神疾病、人格障碍、人际关系损害、家庭功能损害等不可能自动康复,戒毒者仍有顽固的心理依赖,所以后期的巩固和康复治疗意义重大,社会帮教无疑是禁吸戒毒最为关键的环节。否则不但会复吸,甚至还会引发以吸带吸、以贩养吸。
(3)从戒毒康复的社会环境分析,综合治理是戒毒效率巩固和戒毒康复的保障。戒毒康复的社会环境,是指戒毒者完成基本的生理脱毒后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根据行为主义的条件作用,毒品的气味,吸毒的工具,旧日的毒友等由于多次与毒品欣快感的结合,已经具有了条件作用。要巩固戒断成果,必须改善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他们所处的社区环境《吸毒成瘾的行为主义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李志军,2007年第11期,第51页。。戒毒人员要完成完整的戒毒过程,顺利回归社会,一定是在一个无毒的社区中。政府必须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努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环境,创建社区帮教体系,创建无毒社区,提供戒毒人员回归的条件。
(4)从滋生吸毒人员的方式分析,社会帮教对遏制吸毒人数的增加十分重要。吸毒、贩毒是违法犯罪行为,是社会所不齿的。二者都处于十分隐蔽的地下活动状态。一般社会人员,很难接触或购买到毒品,据调查,新生的吸毒人员绝大多数是原来的吸毒人员带路,形成以吸带吸。吸毒需要大量的毒资,而吸毒者大多无业,以贩养吸之也是滋生吸毒人员的方式之一。吸毒人员多少、增加速度快慢是衡量一个地区毒情轻重及发展趋势的主要指标。吸毒越多,贩毒必然也越多,毒情就越趋严重《对吸毒人员开展社会帮教的调查与思考》,蒋庆明,2002年第5期,第32页。。通过社会帮教萎缩吸毒人员的数量,遏制新生吸毒人员的增加社会帮教至关重要。
2 目前对吸毒人员的社会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2008年《禁毒法》颁布实施后,我国的戒毒措施呈现了多样化,但目前我国的戒毒模式仍然是以强制隔离戒毒措施为主,即戒毒人员在特定的时段、地点进行戒毒,经过一段时间强制戒毒在达到一定预期目的后便使他们返回到社会中去。经我们的调查,戒毒人员绝大多数愿意戒断毒瘾,其中65%的都表示出所后愿意并有决心戒断毒品。但事实上并非出所人员都会回归社会,其原因也并非是意志或是主观原因,而是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目前对吸毒人员的社会帮教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相应的社会帮教机构。社区康复是戒毒人员完成生理脱毒后巩固戒毒疗效的关键环节,社会帮教是社区康复的重要内容,其工作体系必须是以社会为基础的,集心理矫治、职业培训、就业帮助、医疗救治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这就需要有一支职业的、专业的队伍来对他们进行管理和帮助。禁毒法虽然明确规定了社区康复的内容,但以社区康复为基础的社会帮教工作的制度、队伍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及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仍然是非常缺乏的。
(2)对吸毒人员帮教责任的落实不到位。部分吸毒人员存在失控漏管现象。由于许多吸毒人员属外来人口,流动性大,行踪不定,给监管带来一定不便;同时,吸毒人员常常远离人群,躲在阴暗角落吸食毒品。以上给跟踪帮教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3)社会帮教中家庭和社会作用没有发挥。众所周知“吸毒”就像是牛皮癣,很难根治。许多吸毒人员都经历吸毒—戒毒—再吸毒过程,往往是一旦吸毒终生戒毒。因此,一些吸毒人员都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弃儿”。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吸毒后又有一些劣迹,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社会公众由此对他们产生了极端的戒备和歧视心理,认为“一朝吸毒,终生难戒”,放弃了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回归社会更是艰难。
(4)戒毒人员就业难度大,无法摆脱生活的困境。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大,吸毒人员大多无一技之长,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就业单位也不愿意接纳,社会帮教跟不上,经济的困境使他们处于非常沮丧的境地,很难实现最低生活保障。这种戒毒之后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3 社会帮教工作的主要措施
在禁吸戒毒工作实践中,吸毒人员存在“戒断难,巩固更难”的现状,吸毒人员的巩固期比脱瘾期更难控制。如何做好吸毒人员生理脱毒后的帮教工作是能否实现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关键问题。脱毒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完成,而戒毒成效的巩固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综合治理,为吸毒人员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社会帮教,重点在于帮助戒毒人员如何融入社会当中去,在社会中能否有一个一定的社会角色,能否自立生存至关重要,这便是要从精神乃至人的生存出发。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禁吸戒毒工作列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为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历来是公安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把禁吸戒毒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从预防吸毒、惩治吸毒、矫治吸毒着手,通过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手段,多管齐下,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把禁吸戒毒工作落到实处。全社会共同来承担关爱吸毒人员,挽救吸毒人员的责任。
(2)群众和吸毒人员家属的有力支持,是社会帮教的重要基础。通过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近年来广大群众禁毒意识、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都得到明显提高。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禁毒志愿者、社区(村委)等不少的热心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帮教工作,为开展禁吸戒毒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组成,社会帮教的基础应从家庭做起,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吸毒人员的家属、亲友都是希望吸毒者能戒断毒瘾的,而戒毒者最大的愿望是得到家人的关爱和帮助,社会帮教工作只要得到每一位吸毒人员家属、亲友的支持和参与,就能使戒毒康复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更为有效。戒毒所要争取戒毒者家人和亲朋的支持和配合,适时邀请他们共同来做对戒毒人员的康复治疗,让其体会亲情和社会温暖,消除对亲人、社会的叛逆和对抗心理,复原正常的人际交往,回归正常的社会环境。
(3)坚持“防戒结合,以预防为主”的禁吸方针,切实把控制吸毒人员增长作为禁吸工作的首要任务。“防戒结合,以预防为主”是我国在多年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提高戒断巩固率的重要措施。吸毒人员解除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回到社会一旦接触当初染上毒瘾的场所和朋友,意志薄弱、自我约束差的人容易复吸,并会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吸食毒品,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通过扎实开展禁毒人民战争,落实各项禁吸戒毒工作,坚持“防戒结合,以预防为主”的禁吸方针,努力创建“无毒社区”、“平安家庭”,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戒毒人员的动态管控,使吸毒人员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向良性发展。
(4)实施心理康复治疗,开展心理矫正,重树戒毒人员理想信念。在戒除毒瘾过程中有效的开展心理康复治疗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前提,由于吸毒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心理疾病,主要有自卑心理,自暴自弃,常感悲观厌世,对社会、家庭缺乏信任感和责任感。因此,帮教工作必须重视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吸毒的问题,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努力点燃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生理脱毒、心理矫正、康复劳动”的同时,重塑健康人格,大部分吸毒人员因社会、家庭的对其的纠错评价,以及在就业、交友、家庭、生活来源等面临巨大的阻力所造成的负面原因,刺激了他们对毒品的渴求,由此借助毒品麻醉自己以暂时摆脱眼前的困境《吸毒成瘾的行为主义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李志军,2007年第11期,第51页。对此社会帮教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可以采取榜样激励、及时肯定、赏罚分明等措施帮助回归人员及时提高自我成就感的练习来重塑信心,最终达到重塑人格和改变不良行为;同时不断探索有利于心理脱瘾的开放型“农场+医院+学校”的管理教育康复模式,使吸毒人员尽快戒除毒瘾,恢复体质,受到教育,学到技能,并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减少“屡戒屡吸”恶性循环的发生。
(5)建立健全帮教机制,认真落实帮教责任,提高戒断巩固率,降低复吸率。吸毒人员出所后,及时给予跟踪帮教是提高戒断巩固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戒毒人员生理脱毒后离真正的戒断还有很长的距离,该阶段需要1~3年或更长时间,这需要建立健全社会帮教机制,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帮教队伍,明确职责,确保帮教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解决回归人员在生活上的一些困难,使其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温暖,真正回归社会。同时符合实施美沙酮疗法的吸毒成瘾人员实施该疗法,再辅助以严格管理、有效教育,通过逐步改变自身和人际间的不良行为,探索以逐步递减用量已达到戒断目的,有效萎缩毒品市场。
(6)高度重视吸毒人员的就业。吸毒人员面临“就业难,难就业”的双重困境。由于吸毒,这部分人身患各种疾病,就业缺乏健康保证;吸毒行为被人们所唾弃,人们谈“毒”色变,他们很难被社会接纳;由于长期游离于社会之外,吸毒人员缺乏现代就业所必备的劳动技能。如果不能解决好吸毒人员的就业问题,这些人的生活、医疗就没有经济来源,对政府帮教工作的诚信度就会大打折扣。如何解决吸毒人员的就业问题,是帮教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政府部门应依托劳动部门和职业技校,由政府出资,让吸毒人员接受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其就业能力。同时,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吸毒人员就业。对一些社会表现良好而身体素质差不能劳动的吸毒人员,政府应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当我们面对他们时,我们应当正视眼前的一切,做到以平静的心态和善的言辞,让他们打开心门,放下一些内心偏激的东西,用心去感化他们,应与他们建立感情和相互信任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吸毒者,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使之尽快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王迎春鼻澄觥督毒法》之新的戒毒制度[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2]李志军蔽毒成瘾的行为主义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南方论坛,2007(11)
[3]张涛,蒋凌月倍阅壳拔夜禁吸戒毒工作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2)
[4]王国庆币匀宋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为民服务——浅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科学性和对策[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6)
[5]周丽华,佘映华碧附涠救嗽钡纳缁岚锝坦ぷ鳎跩].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6)
[6]蒋庆明倍晕毒人员开展社会帮教的调查与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