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体系构建之探索

2012-04-29 13:17范蓉
理论观察 2012年4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转化

范蓉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教材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机融合在一起,既全面系统又高度凝练,要讲好这门课、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作用,需要准确实用地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以便灵活生动、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因此,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成为讲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85 — 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08年新版教材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介绍,既全面系统又高度凝练,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融合在一起。教材知识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内容极其深刻和丰富。同时,教材站在21世纪的高度,反映了时代和实践的最新要求,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教材既强调了教科书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既深入浅出,又简明扼要。要讲好这门课、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作用,需要准确实用地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内容,以便灵活生动、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

一、备课前的“三熟悉”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前提

备课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必须认真备课、提前备课,而在备课前务必要做到三熟悉:熟悉教学目标、熟悉教材内容、熟悉教学对象,从而为高质量地进行备课做好准备。

(一)熟悉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具有特殊教学目标的课程,要建立三个教学方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知识目标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其能力目标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水平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其素质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全面发展的素质。

(二)熟悉教材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与现实性高度统一的课程,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发现并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为主线,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揭示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最能体现物质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如何认识共产主义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丰富详实地构建了融理论、历史、现实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容模块。同时,课时的安排较少与讲授的内容丰富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此更要在备课前仔细研读和分析教材,并充分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积累丰富翔实的理论与时事资料,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特点,以便写出详细贴切、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点面结合、事例丰富的讲稿。

(三)熟悉教学对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在大一时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学生比较单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确立、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有学习热情但对于大学阶段的各方面又显得比较迷茫。中学时已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基础,但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内的四门马克思主义系列课程普遍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有较大差异,在我校突出表现为区外生和区内生、汉族学生和藏族学生、文科生和理科生等方面的差别,如果在教学过程“一刀切”,就容易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吃不了”。

二、认真充分的备课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础

本教材内容丰富又简明扼要,这就必须详细周到地解读教材内容,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整合部分内容,以便做到详略得当、重点与难点突出,从而能以给定的较少课时系统完整地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最新时事,结合现实问题不断充实和丰富讲稿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和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及国内国际大事、热点焦点,真正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使马克思主义成为自己生活、学习的指南。加强教学辅助形式,不断丰富和强化教学课件的制作,使学生饶有兴趣的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喜爱这门课。

(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与分析,将全书确定了二十八个教学重点,具体列举如下:

绪论部分有三个教学重点:其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其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组成部分;其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有十一个教学重点:其一,哲学基本问题;其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其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其四,对立统一规律;其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其六,认识的本质与规律;其七,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其八,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其九,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相对独立性;其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推动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其十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有六个教学重点:其一,资本原始积累;其二,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规律;其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其四,垄断资本主义;其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其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有八个教学重点:其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其二,无产阶级革命及其形式;其三,对社会主义的不断认识;其四,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其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其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其七,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其八,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难点

通过研读与分析,将全书确定了二十二个教学难点,具体列举如下:

绪论部分有一个教学难点: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有十个教学难点:其一,哲学的物质概念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其二,社会生活的本质;其三,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四,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主要围绕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其五,关于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其六,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其七,人的本质问题;其九,“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其八,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其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有五个教学难点:其一,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其二,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剥削的新变化;其三,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调控手段和实质;其四,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历史命运;其五,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二重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有六个教学难点:其一,在实践中如何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其二,十月革命、苏东剧变以及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其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其四,要讲清楚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及长期性;其五,“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其六,批判“共产主义是乌托邦”的错误思想,坚定青年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三)关注时事,使理论密切联系现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要将形势要闻与大事穿插在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像浏览新闻一样,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到国内外的最新大事。讲授者需要经常更新知识,才能把最新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还要从本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内容,多将他们的困惑、疑虑和思考引入教学内容中,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将马克思的一般原理同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其一,关于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现状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例如马克思主义与自己现实生活的关系、如何看待哲学的有用与无用、如何在生活中贯彻体现各种哲学方法论等,在绪论部分就开宗明义的做概述性介绍,随后的每章节教学内容中都穿插着注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一原则。

其二,关于一些全球问题,例如禽流感、甲流与非典、气候与环境问题等,其基本原理涉及第一章和第三章的教学内容,通过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其三,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讲授第三章时,具体阐明其哲学意义,使学生理解其内容核心及理论实质。

其四,关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在讲授第四章经济危机理论的同时,结合基本原理来分析其根源和实质。

其五,关于经济全球化,结合第五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全球化的特点、性质、影响,从而论述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本质,使学生坚定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其六,关于“中国威胁论”的错误论调,在第六章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巨大成就和历史贡献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揭露批判有些人在国际上炮制的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实质。

其七,关于科学发展观,从总体上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向学生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实践成果。

(四)认真研读,合理整合教材内容

本教材经过压缩凝练,将三门课程的内容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语言简练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教学过程中,又普遍存在教材内容丰富但课时安排较少的矛盾。所以笔者参考更多先进教学经验,并根据本校实际的教学情况,尝试性地将部分内容做些移位或合并。整合之后的讲稿既使得重点突出,又可以节省时间。

其一,关于“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调整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方法论意义中去讲,更能加深学生对矛盾规律的理解。

其二,关于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把它们理解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来讲解,即先将其作为基本原理扩充和展开,然后再讲明它们的方法论意义。

其三,关于“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调整到认识论的部分去讲解,通过介绍认识运动的规律延伸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法。

其四,关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调整为第三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原理的现实应用,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并有助于在第四章中突出剩余价值规律这一重点内容。

其五,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将其合并到第五章中“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中,这样会使得“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这个问题的讲授能更充实。

其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部分,采取专题讲解与涵盖全部内容的练习题相结合的办法,以突出重点,并可尽量避免与前面内容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系列课程相重复。

(五)注重教学辅助形式,加强和完善教学课件的制作

如果说教案是讲授的内容,那么教学课件则是讲授的良好形式,运用得当,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讲授者努力钻研PPT的制作方法,不断提高制作水平。在平时多注重积累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然后精心制作成教学课件,并随着教案的充实和教学的需要不断丰富完善课件内容,使之更加生动灵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的课程资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三、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比较强的理论穿透力,所以要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感染力,要让学生加入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因此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不同教学形式。

(一)注重课堂教学水平,努力以良好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讲出这门课的吸引力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备课的工作做得再好,也要通过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在课堂讲授时要做到观点正确、论证严密,具有科学性。坚持用认真的态度认真执行教学计划,结合教材、依据课件、按照教案进行讲授,力争以饱满的教学激情上好每一堂课,努力贯彻好既教书又育人的原则。课堂上应全身心投入,包括语气、声调、说话方式、肢体语言等都可以根据讲授需要进行设计。注重言传身教,将自己对大师的崇敬融合到讲授中去,将感动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理论的精彩、大师的魅力,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适宜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灵活生动、深入浅出地上好它。除了使用紧扣教材、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外,还可以准备相关的音像教学资料片提供给学生观看,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讲授第三章“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阶级斗争理论”时,可选择播放前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讲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时,可选择播放记录片《大国的崛起》;讲授第五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时,可选择播放资料片《水门事件解析》;讲授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时,选择播放《国际歌》作为开篇与结课时的背景音乐,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也是一个很有效的环节,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每学期布置一些由学生主讲的内容。事先让他们课下查阅资料、写出详细的讲授教案、认真备课,然后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听课的同学还常常根据所讲内容进行提问、开展讨论甚至主题辩论。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机会能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强化了学习效果,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口才、师范基本功等技能。

四、积极引导课外学习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保障

(一)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阅读原著是我们和大师直接对话的最好方式,笔者尝试在每章节开始时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经典原著推荐给学生,并在课后积极指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使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加强课外作业,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课外作业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检查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环节,习题的选取围绕着教学要求,强调基本训练,尽量精选一些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又贴近应用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参考教材及资料上的内容,适当地自编了一些习题及辩论题目,并配合布置了专题小论文及课外阅读等课外作业的内容,极大调动起学生“由课堂延伸至生活”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逢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疑难问题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谢景隆.普通教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王国俊.讲授艺术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转化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