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Qu:Est教学策略 优化化学课堂提问

2012-04-29 00:44刘凌
化学教与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刘凌

摘要:为实现化学课堂上的有效的提问,本文结合Qu:Est教学策略的理论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从核心问题、加工性问题及生成性问题三方面讨论了构建不同类型的有效提问,并介绍了运用Qu:Est教学策略在设计课程及上课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Qu:Est教学策略;有效提问;核心问题;加工性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4-0036-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16

巴西著名学者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指出,只有在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对话式教学”中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提问又是对话性教学的关键。

然而,1912年,Rommiett Stevens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数量非常惊人——平均每天提问395次。其中绝大多数提问都与死记硬背的记忆问题直接相关。在100年后的今天,无论文献报道还是我们日常教学中,仔细回味,都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依然充斥一些不是非常有效的提问,如:问题起点过低,思考空间不大;问题难度过大,没有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表述问题不够清晰、明确,学生无法击中问题要害;问题过于收敛,缺乏开放性;教师只接收他所预期的答案,对预期范围之外的答案不能给予及时而准确的评价等等。

美国学者Marylou Dantonio和Paul C.Beisenherz在其著作《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提出了有关有效提问的Qu:Est教学策略。

Qu:Est教学策略的全称是Questioning understanding:Empowering student thinking 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Qu:Est教学策略由四个概念组成:[1](1)提出思考为中心的问题;(2)利用学生的回答作为进一步提问的基础;(3)测定提问的速度并按顺序安排追加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开展思考的引导;(4)提供“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利用适当的非语言手势与教室空间提出经过深思熟虑的回答。

设计Qu:Est教学策略有三个目的:(1)使教师在教学之前就能利用有效提问评估学生的观点及其对内容的理解;(2)开展教学对话,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思维操作和内容知识;(3)帮助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评估学生最近掌握的概念。

Qu:Est教学策略涉及的内容很多,以下主要从构建不同类型的有效提问探讨利用Qu:Est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提问。

一、构建不同类型的有效提问

1.聚焦式思考:核心问题

有效提问具有两大功能:集中观点及通过对话推动思考进程。[2]我们将观点集中,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的问题称为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课堂互动中的内容。

(1)核心问题应具有目的性

核心问题应与课堂教学目标紧紧相扣,如苏教版《化学1》中“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节中,设置如下问题:如何由S制备Na2SO4?

学生方案:

S→SO2→SO3→H2SO4→Na2SO4。

S→SO2→H2SO3→H2SO4→Na2SO4。

S→SO2→H2SO3→Na2SO3→Na2SO4。

S→SO2→Na2SO3→Na2SO4。

本节课,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中有两条主线:化合价不变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及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氧化还原反应(新教材以化合价升高为主),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无论何种方案,其中均基本包含了这两类反应中的主要反应。

(2)核心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在氢氧化铝学习中,为学生提供试剂:氨水、氢氧化钠、氯化铝、盐酸、碳酸钙,让学生分组探究利用这些试剂,如何制备氢氧化铝。学生会有多种方案呈现:(1)氯化铝中滴加氨水;(2)氨水中滴加氯化铝;(3)氯化铝中滴加氢氧化钠;(4)氢氧化钠中滴加氯化铝;(5)偏铝酸钠中滴加盐酸;(6)盐酸中滴加偏铝酸钠;(7)偏铝酸钠中通二氧化碳。通过不同方案中的实验现象,学生经过探讨充分体会氢氧化铝的两性。

(3)核心问题应具有互动性

Qu:Est教学策略主张学习是一个过程,对学生来说,为了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及构建,必须分享彼此的观点。如上述氢氧化铝制备的核心问题涉及的面非常多,可以相互协作,对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从而由整个学生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同时,通过学生间协作讨论得出的回答往往包含了多数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协作来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4)核心问题的提出应注意渐进性

核心问题设计应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认知程序,循序渐进。将一系列的问题编在一起,环环相扣,依次提问,使学生把知识依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如盐类水解,可设计以下问题:

①计算0.1mol/L HCl溶液中c(H+)水。

追问:如何抑制水的电离?(降温、加H+或OH-)

②什么情况下水的电离被促进?(升温、减少c(H+)或c(OH-))

③如何减少水电离出的c(H+)或c(OH-)?

④这些例子反应的共同点是什么?(可逆、生成物为弱酸、弱碱,促进水的电离,使溶液显酸性、碱性)

⑤Na+、K+、Cl-、SO42-等这些常见的阴阳离子,会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为什么?

(5)为核心问题搭建支架

支架——即发展一个核心问题的连续框架,并借此引导学生从一种认知操作转向另一种不同的认知操作,不断进行思考,直到完成整个认知过程为止。

如“化学平衡”较为抽象,可将学生已有的溶解平衡知识作为支架来进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

①在饱和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还会溶解吗?是不是溶解停止了?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

②这个溶解平衡状态是如何逐渐建立的?(引导学生分析:从溶解开始到平衡状态的过程中蔗糖浓度的变化情况,要求学生画出v-t图。)

③当蔗糖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如果改变外界条件(如加入水或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2.对学生的回答穷追不舍:加工性问题

加工性问题就是能促進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进而能帮助他们理解隐藏在表面观点背后的思想的问题。加工性问题的提问方式,如:“你怎么想到这一点的?”“你为什么这么理解?”“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等等。

如原电池的学习中,可设置以下演示实验:

(1)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

(2)用一根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再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

学生发现:在实验(2)中锌片、铜片表面均产生气泡,并且提出假设:锌与稀硫酸反应,电子可能从锌片转移到铜片。提出加工性问题:你如何验证的确有电子发生了转移。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锌片和铜片导线之间接入电流表,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假设成立。由此可见:这套装置可以提供电能,作为电池使用。进而追问:作为电池,如何确定其正负极?引起学生新一轮的思考及探究。

紧随学生回答之后的、经过精心设计、与核心问题密不可分的加工性问题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多关于学生思考了什么和如何思考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开创了拓展学生观点的新途径,激励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堂内容,并建构一个更完善的认知操作。

3.捕捉课堂教学的灵动:生成性问题

生成性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复杂性和灵动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活力[3]。

如在复习SO2的还原性时,设计演示实验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引入课题,现象非常明显,大部分学生提出褪色的原因是因为酸性高锰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少部分同学提出:为什么不是SO2的漂白性呢?此时,可以将“异议”抛给全班:可能是漂白性吗?能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吗?学生经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加热已褪色的试管内液体。请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发现加热后,紫色并没有重现,说明不是漂白性。

二、运用Qu:Est教学策略的注意事项

1.设计课程时

(1)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课程的目标。应该从内容属性和要求学生在获得、建构、确定内容时必须采用的思维操作两个角度出发,对课程目标进行分析。

(2)其次,必须考虑清楚内容的关键特征和教学所需的资源。

(3)核心问题的设计是第三个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必须引进或提示学生“学习”内容时所运用的思维操作的类型。

(4)除形成核心问题之外,教师应该预测可能出现的学生回答。在设计一堂运用Qu:Est教学策略组织教学的课时,预测可能出现的学生回答,不仅有助于教师展望学生可能会针对核心问题说什么,而且可以保证把合适的加工性问题并入课程设计。

(5)最后,必须设计加工性问题,并给加工性问题做出标记,方便上课时快速参考。

2.课堂提问时

(1)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

为了能更娴熟地引导和完善学生的思考,我们要仔细倾听学生说话,并在提下一个问题的时候,利用他们的回答来指引他们的观点与他们对自身思考的理解。

(2)合适的等待时间

课堂教学期间的沉默往往是学生思考问题的一大契机,有研究表明,在问题提出之后、允许学生自由讨论之前,投入较长的等待时间,能够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与质量,我们应当确保不要因我们讲话而搅乱了学生的思考。

(3)及时、准确评价学生的回答

尊重评价心理学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被人重视。在提问过程中,教师除了仔细倾听还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而精准的评价,增加完善学生理解的机会。

有效提问是整个教学的生命线,能帮助课堂实践者获取了解学生观点的入场券,并能支持他们在学生的心理建构和课程内容之间搭建必要的桥梁。为了让学生开动脑筋,我们必须把注意力从学生学什么转移到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的问题上,通过采用系统的有效提问,推进思想深刻的教学对话,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完善,激发学生的灵性。

參考文献

[1] [美]Marylou Dantonio&Paul C.Beisenherz 著.宋玲 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2]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3] 叶林美. 高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化学教学,2009,(8):64-67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