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典文化为本

2012-04-29 01:34:15涂思源
景德镇陶瓷 2012年4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

涂思源

[摘要]粉彩山水瓷画自始至终都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发展演变,包含着各种文化元素。古典文化在粉彩山水瓷画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具有鲜明的形式之美,以古典文化为本的文化定位对于粉彩山水瓷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粉彩山水瓷画 古典文化 文化定位 多元文化

作为外来文化形式的珐琅彩,其传入中国后即与本土文化发生不断的碰撞,珐琅彩瓷即是碰撞的第一个结果,而粉彩瓷则是在更为深入的融合与影响之后创烧的。这表明,从清康熙晚期开始,粉彩瓷即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中成长起来的,而这与清代宫廷文化艺术的多元特色有密切关系。作为粉彩瓷艺术重要题材的山水,亦毫无疑问自始至终都根植于多元文化的土壤中,这就使得文化定位成为粉彩山水瓷画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势必无法看清其发展真实面貌和文化价值。

一 粉彩山水瓷画发展中的多元文化语境概述

与青花、五彩等彩绘瓷形式相比,粉彩瓷算不得源远流长,是清代宫廷珐琅风南渐的结果。康熙、雍正帝欲使珐琅彩瓷扩大生产的本意在南方绵延深山中的景德镇御窑厂中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在与传统五彩相碰撞之后,衍生出了粉彩瓷这一“变种”。粉彩瓷在雍正时期成熟,山水瓷画也于此时应运而生。在御窑厂这一特殊的清代皇家瓷厂中,宫廷艺术与地方文化纠葛在一起,粉彩山水瓷画也便在景德镇陶瓷文化这一母体中生发、丰富与充实。

清代宫廷文化是粉彩山水瓷画首先接受并明确表露出来的主导文化,然而它也是一个文化综合体。清代康熙至乾隆帝对包括外来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的包容与学习态度,使得清宫文化显现出与前大不相同的多元风格,并随着清宫造办处为御窑厂制作的山水画样而毫无保留地传递进粉彩山水瓷画当中。

晚明确定的文人画主流地位在清宫得到充分的肯定,对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的倍加推崇和承继董氏文人画传统的清初“四王”画坛正统地位的确立即是文人画传统占据宫廷山水画主流的明证。于是我们便看到,粉彩山水瓷画最突出的两种风格类型即雍正风格与乾隆风格均以文人山水画为宗,清初“四王”及其传人的山水画风成为粉彩山水瓷画显现出来的基本面貌。雍乾宫廷山水画领袖人物唐岱与张宗苍均为“四王”风格的后继者,成为粉彩山水瓷画的主导画风。

明代中后期随欧洲殖民者而来的西方传教士一度失落于明廷的极度忽视,但却得到清帝似乎不可思议的礼遇,其身份却由传教士演变为艺术家,于是清宫的艺术中便全方位地融入了西方艺术元素。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艺术家使清宫几乎所有艺术品都覆盖了一层西方艺术的影子,粉彩山水瓷画亦不例外,西方绘画元素被大量融入其中,如西方油画的透视技法、光影效果与色彩渲染技法等,使粉彩山水瓷画的立体感、层次感大为增强。欧洲洛可可艺术的纤柔华丽效果亦能在粉彩山水瓷画中寻找到鲜明印迹。

清代宫廷混合式的文化语言在御窑厂内外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景德镇地域文化。景德镇本土釉上彩文化原为釉上五彩,在康熙时期曾发展至巅峰,粉彩瓷即是宫廷珐琅彩与五彩碰撞融合的结果,显示出粉彩瓷强烈的地方色彩,于是,我们便看到清代官民窑粉彩山水瓷画大多数为浓郁的江南秀山丽水之景。

现当代粉彩山水瓷画的发展仍旧处在非常明显的多元化语境中。民国时期粉彩山水瓷画的主流为新粉彩山水瓷画,以汪野亭为代表。新粉彩山水瓷画以文人画为主流,并借鉴了“海上画派”技法,而“海上画派”以中西融合、雅俗共赏为特色,因而民国新粉彩山水瓷画风格是在传统文人、西方文化以及民间文化的交织中形成的。当代改革开放以后,外来文化亦大量涌入并与古典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共同构成当代粉彩山水瓷画发展的多元文化语境。

二 粉彩山水瓷画的古典文化形式之美

纵观粉彩山水瓷画发展史,其一直处在复杂而多变的文化语境中,而古典文化始终是其艺术美感最主要的源泉,具有非常浓郁的古典文化形式之美。

粉彩山水瓷画在形式上从一开始采取的就主要是传统的中国画形式,大多取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工笔重彩形式,一类是文人水墨形式。工笔重彩形式的粉彩山水瓷画在乾隆时期形成高峰,并在乾隆之后长期占据着其形式美的主流地位。工笔重彩形式的粉彩山水瓷画构图严谨繁密、线条细密工整、设色丰富艳丽,极富宫廷院体画风格。文人水墨形式的粉彩山水瓷画则在雍正时期即已形成,并取得较高成就,其构图疏朗、设色浅淡并具有接近水墨画似的皴擦点染,尤其是粉墨彩山水瓷画类型,完全如一幅精致的水墨山水画。

粉彩山水瓷画的古典形式之美也因此主要表现为工笔之美和水墨之美,这两种形式在当代仍然是主要类型。不过,当代古典式粉彩山水瓷画的形式远较清代民国时期丰富。当代古典式粉彩山水瓷画的形式来源比较复杂,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

当代古典粉彩山水瓷画主要为三类来源。第一类是继承清代雍正、乾隆粉彩山水经典,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传统形式美感;第二类是继承民国新粉彩传统的粉彩山水,其特征是既具文人画特色,同时又以丰富的色彩达到雅俗共赏。第三类则是借鉴当代山水画形式,从而具有强烈的现代美感。主要借鉴的是现代彩墨类型的山水画,画面中多融入了泼彩和泼墨技法,以形成工写兼备的美感,还常常综合运用色釉、刻划等其他装饰,以增添其工艺美感。

三 粉彩山水瓷画以古典文化为本的意义

虽然多元文化语境贯穿着整个粉彩山水瓷画发展,并将始终保持这一态势,使得粉彩山水瓷画具有浓郁的文化融合特征,但是粉彩山水瓷画创作者必须坚持以古典文化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以自身特有的文化定位与艺术风格屹立于陶瓷艺术之林。

粉彩山水瓷画在数百年的发展史中,西方外来文化不断地对其施加影响,但其并没有失去本民族文化创造力,仍然具有深厚的传统古典文化底蕴。而当代外来文化的影响较过去来势更猛烈,因而坚持以古典文化为本的文化定位是保持粉彩山水瓷画民族化的重要举措。而只有保持民族化,粉彩山水瓷画才不失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的本色,为弘扬和传承优秀陶瓷艺术国粹做出重要贡献。

粉彩山水瓷画显然有着与其他彩绘山水瓷画不尽相同的艺术表现力,尤其在表现古典文化上,粉彩山水瓷画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他主要彩绘山水类型有青花、古彩、新彩、釉下五彩等。青花虽然有着极深的传统影响力,然而其单一的蓝色表现使其在全面表现古典山水画方面明显力所不逮,除水墨、泼墨形式外,工笔重彩、墨彩、泼彩等许多具有色彩感的形式是青花山水瓷画无法做到的。古彩瓷虽有着较粉彩山水瓷画更为悠久的历史,然而其不仅在清康熙以后长期一蹶不振,并且山水题材是其最大的弱项。新彩瓷和釉下五彩均起于清末,未形成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这也就使得粉彩山水瓷画类型显然成为彩绘山水瓷画中反映传统古典文化的最主要类型,因此,以古典文化为本,粉彩山水瓷画责无旁贷。

始终保持着开放包容的姿态是粉彩山水瓷画的突出特征,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使粉彩山水瓷画创作者有可能产生对古典文化的忽视心理。而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和创新求变的艺术氛围中,古典文化意识与优越感正在不断丧失,部分粉彩山水瓷画家更是在各种先锋前卫的创作形式与理念中显得浮躁不安。因此,提倡粉彩山水瓷画以古典文化为本,对于保持其原有特色,避免同质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文跃.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 黄云鹏.粉彩及其产生与发展[J].景德镇陶瓷,1981(01)

[ 3 ] 刘志英.论清乾隆宫廷山水画对粉彩山水瓷画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2(03)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06:35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07:07:58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8:17:06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意义和挑战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39:55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50:43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6:48:09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创新探讨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