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但目前大多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还仅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只要求学生掌握对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而对于培养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做得还远远不够。如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发挥新的生机,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究的课题。
● 树立新理念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还要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但如果脱离我国现有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在目前环境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在教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主动跳出只教计算机知识的误区,主动向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提出邀请,协助他们把课搬到机房里来,共同构建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 转变教学模式
在现行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算机而学计算机,对计算机能帮助自己做什么、怎样帮助学习等还只停留在理论认识上。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因此,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协调与合作,是当前信息技术学科实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是发挥课程整体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整合可有效改进课程教学,能实现下述目标:①进一步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有用性,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能。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③不仅能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还能促进本校学生间以及与社会的合作交流,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
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路子。改造“旧”课堂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整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结构,改变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方式也要转变。随着课程整合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深入,教师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通过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信息、资料和计划,相互汲取力量和灵感,从而提高备课质量和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协调。
● 转换教师角色
我们如果把信息技术课堂只看作是“知识课堂”,在教学画图软件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图依葫画瓢,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但如果把美术教师请进信息技术课堂,先由信息技术教师介绍怎么用画图程序,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着色以及简笔画构图和比例等简单原理,让学生学会自己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这样,学生在学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强化了对画图程序的应用。
在“新课堂”里学习,教师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为指导,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为了完成任务而主动对各种知识进行探索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源动力。
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学科整合也是一场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法必然要和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因此,面对老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理念,构建“新课堂”,要正确处理好新理念与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之间的矛盾,防止因循守旧、默守陈规,穿新鞋走老路;正确处理好新理念与教师原有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新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