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伯华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一轮的课改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单一的课堂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学怎样实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教学中摸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教学风格民主,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学生是认识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创新型的教育需要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所以教师要努力从观念上尊重学生,不居高临下、不挖苦压制学生,善于诱导,善于鼓励学生,努力创设民主、积极、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到教师热切的期望,这样他们才能表现出惊人的创新能力。
平时我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并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上机实习时,我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问题,学会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在这种可以感受到尊重、信任和鼓励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精力充沛地学习,全神贯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例如,我在给新生上计算机绘画课时,就安排了学生利用软件画出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的环节,同时安排了作品交流环节,力求达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掌握知识,又加深对教师的印象,进一步拉近师生的距离,有效渗透了预期的教育目的。
●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主要就是在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课程要求的同时,对兴趣高且有天赋的学生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加以引导;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耐心讲解辅导,不放任。例如,我在进行VB程序设计“关于坐标系的建立和图形函数”的课程教学时,设立了三个层次的任务要求:①所有学生实现在窗体上画出坐标系,掌握坐标的建立方法,在窗体内画出白色和黑色的棋子;②加入函数代码,部分实现判断棋子位置、连线判断等功能;③思考并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出棋算法,编写程序实现人机对弈,并对算法效率分析和优化。对于这个作业,有个上了大学的学生还回来和我讨论过,不过他已经研究得很深入很专业了。可见当时这个教学案例的选取和教学的开放设计是非常合理的,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学生预留了研究的空间。
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尽可能调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成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 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立足于问题的解决,精讲多练是技术课程的特点。计算机教学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例如,我在讲授《Excel制作图表》一课时,给学生设立了“自主经营一家超市”的问题情境,学生根据给定的超市各种商品营业额及利润值数据分析、决定超市的经营策略。这样的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激发了深入分析问题的兴趣。虽然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完成这个作业,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此外,把所教知识与其他课程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有利于更好地对所学内容加工创新。例如,我在讲解程序设计时就鼓励学生将数学中的各种函数引入物理实验中,分析各种问题;利用Excel软件制作椭圆的图像并演示其变化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轻松理解了椭圆的数学特征,还为他们打开了利用计算机图形研究数学问题的大门。
无论是创设教学的问题情境,还是联系实际整合课程资源,都对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全面的复合型教师是创新教育实施的一个新特征。
● 培养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勇气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新就是要突破传统,摆脱观念上的束缚。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不迷信教师,敢于质疑。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的想法。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愿望,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展示,有意识地让自卑、胆怯的学生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自信心;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先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使其自信逐步增加;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让其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在课下与教师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的课堂里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提问的胆量也越来越大,逐步养成了敢想、敢问的习惯。
● 激发学生热情,给予展示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多设计一些供学生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的表现欲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既要保护一部分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更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暂时不强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中尝试成功,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开发学习潜能。
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了这个原则,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不讲解,学生的作品要轮流展示。展示过程中不仅把好的、优秀的作品展现给学生,同时也对具有普遍性的错误或问题点评讲解,这种方式往往比生硬的灌输效果要好。
● 开阔学生视野,树立创新榜样
创新型的教师更容易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尤其如此。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特别的课程,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瞬息万变,新的发明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紧跟发展潮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动态和应用,介绍这个领域层出不穷的创新事物,才能使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更宽广。例如,我在2004年就采用Moodle系统搭建了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并把课程全部搬到网上去。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很快就习惯和适应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而当微博刚出来时,我就组织学生试用Twitter并让学生比较与其他几种信息传播模式的不同。
所以,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事物,从学科知识、课堂设计、教法等各方面进行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创新。我们要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性地学,从而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