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敬华:盖一所学校就嫁给你

2012-04-29 00:44:03王芬吴彪
农家书屋 2012年4期
关键词:聋哑学校征婚启事聋哑

王芬 吴彪

“无论你年龄多大,长相如何,只要能给我和这些孩子们盖一所学校,能给孩子们温暖,我就嫁给你”。见惯了要车、要房、要帅、要富的征婚启事后,意外地看到这样一张征婚启事,很多人可能立刻就会想到——“炒作”。然而,这张征婚启事出现的时候,“炒作”一词还没有出现。1998年,这张征婚启事曾经贴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渡口驿乡三屯村的土墙上,贴启事的人名叫袁敬华。

袁敬华,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投身聋儿语训事业20年,让六百多名聋哑孩子走出了无声世界。当选人大代表以来,袁敬华共提交议案100多件,其中大多数都是和残疾人相关的。今年的两会,袁敬华又提出了为聋人群体构建无障碍信息环境、扶持残疾人康复等建议,并根据残疾人就业问题,提出了制定特殊教育促进法等议案。

为了让她们开口说话

20年前,袁敬华年仅16岁,她想不到,当时的一个不忍心竟然会把她和一群聋哑孩子拴在一起,并成了她此后生活的全部……

1992年,高考落榜后在家复习功课的袁敬华发现,有两个小女孩总是徘徊在离家不远的小学校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学校里的学生读书嬉戏。后来,袁敬华从学校老师口中得知,因为聋哑,这两个小女孩根本不可能正常上学。从此,校门口那两个孤单瘦小的身影总是在袁敬华眼前晃悠。

“让她们开口说话,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有一天,这个想法的突然出现将袁敬华自己也吓了一跳,可能吗?纠结了几天后,她终于忍不住把两个小女孩拉进自己家里,和她们做游戏,让她们模仿自己的口型学说话。

时间一天天过去,袁敬华的心思全都用在了这两个聋哑孩子身上,既不考虑复读也不去找工作。常言道,哑巴说话,铁树开花。两个孩子还没学会说话,村里却已经出现了闲言碎语。袁敬华的父母很是替女儿着急,一次又一次地劝她:算了吧,你也尽心了。

备受打击的袁敬华开始打退堂鼓,为什么要走这么艰难的一条路?她跑到山沟里痛哭了一场,不教了,不教了……可是,面对着憋红了脸还是只能咿呀发声却说不出话来的两个孩子时,袁敬华又不忍心了。

她知道,要想得到父母和乡亲们的理解,就要尽快教会两个孩子说话。袁敬华坚定了自己继续教两个孩子说话的决心,她不停地一个字一个字地重复,夸张地张大嘴巴发音,并将孩子的手放到自己的喉咙上,让她们感觉自己说话时声带的颤动。

两个月后,这两个孩子终于先后开口说了话,袁敬华喜出望外,赶紧把两个孩子领到自己的父母面前。当两个孩子拉着两位老人的手,一遍遍地喊着“爷爷”、“奶奶”时,大家全都激动得哭了。

很快,袁敬华家原先堆满锅灶、柴火的12平方米大的厨房,被父母清理得干干净净,成了一间教室。在父亲找来的一块三合板上,袁敬华用毛笔蘸着红漆写下了一个学校的名称:夏津县渡口驿乡三屯村聋哑学校。

袁敬华的“征婚启事”

有了教室,袁敬华开始到周边的村里去寻找聋哑孩子,找到后便苦口婆心地说服他们的父母把孩子送来学说话。1992年暑假过后,一个由七名聋哑孩子组成的教学班开学了。

没有桌椅,袁敬华将家里的小矮桌、小马扎都派上了用场;没有黑板,她就用木板拼接钉牢再刷上墨汁;没有教材,便一个字一个字地用作业本抄写;没有教具,就卖了自家的粮食买回镜子,让孩子们对着镜子看自己发音时的口型……

袁敬华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慢慢地,这些聋哑孩子一个个都开口说了话,而且变得懂事了,袁敬华教聋哑孩子说话的事儿也在当地传开了,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

可是,随着聋哑孩子的日渐增多,袁敬华家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几年的收成几乎都贴补了“学校”。1998年初,到袁敬华家来学习的聋哑孩子已经有四五十个,家里再也住不下了,教室的问题更是没法解决。

无奈之下,袁敬华贴出了一个“征婚启事”,上面写着:“无论你年龄多大,长相如何,只要能给我和这些孩子们盖一所学校,能给孩子们温暖,我就嫁给你”。当时她想,只要有人能来帮帮这些孩子,给孩子们一个能遮风挡雨学习的地儿,卖了自己都行。

袁敬华的这次“征婚”以父亲的暴怒结束。父亲三两下撕了征婚启事,并抄起木棍,要将聚集在家里的聋哑孩子赶出去。为了能留下孩子们,袁敬华一直跪在门前向父亲求情。孩子们见老师跪在地上,也都跑过来陪着下跪。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县里,袁敬华和她的聋哑孩子们迎来了转机。

让更多的残疾孩子接受教育

袁敬华艰苦办学教聋哑孩子说话的事感动了许多人,大家纷纷向她伸出了援手。1998年7月,当地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合力在三屯村盖了20间房子,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室、宿舍和专业的教具。

学校建成后,袁敬华聘请了老师,在语训、数学等基本课程之外又开设了舞蹈、书写等课程,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们的潜能。

在袁敬华和她同事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们进步很快。一段时间后,有的孩子已经能认两千多个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甚至操作微机。一传十,十传百,全国各地到三屯村求学的孩子络绎不绝。

2002年,20间房子也不够用了,聋哑学校又搬到了县城开发区。新建校舍花费了120万元,其中50万元是政府和社会资助的,其余70万元是身怀有孕的袁敬华揣着亲友的房产证跑了无数遍才拿到的贷款。

1992年至今,从袁敬华创办的聋哑学校走出去的孩子已经有六百多名,其中大多数孩子都进入了普通学校继续读书。

为了这些聋哑孩子,袁敬华付出了很多,但她无怨无悔。下一步,袁敬华打算将智障和自闭儿童也纳入自己的教育范围,她说:身体的残缺对他们来说已经很不公平,在受教育方面不能让他们再残缺。

猜你喜欢
聋哑学校征婚启事聋哑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两个好朋友
快乐语文(2018年35期)2018-11-29 21:04:26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
当代女性择偶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365则女性征婚启事的内容分析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华人时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6:06
关于加强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聋哑学校化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征婚启事
大众健康(2012年7期)2012-04-29 00:44:03
她用母爱温暖聋哑儿
中国火炬(2011年11期)2011-07-25 10: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