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塔基”诞生记

2012-04-29 06:49盛湘颍
农家书屋 2012年4期
关键词:塔基赵氏正义

盛湘颍

赵正义正是用人们认为再普通不过的传统材料,通过空间结构的重新组合,使这些材料在新的结构形式下赋予了新的性能,从而彻底破解了困扰业界几十年的一道技术难题,成为一项节资节能减排标志性新技术和经典发明。

66岁的赵正义是个农民科学家,确切说,一个已转为城镇户口的农民企业家。一听别人质疑自己的农民工身份,急了的赵正义立马用高过70分贝的“大嗓门”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纯纯粹粹的农民工。今年冬天这么长时间没下雪了,我会本能地担心小麦的过冬问题,这是一个农民根深蒂固、骨子里打上了烙印的思维。”出生在北京昌平农民家庭的赵正义,初中毕业后就回乡务农。自1976年进入乡镇建筑企业,他一路从瓦工、班组长、质检员、施工队长做到了企业经理。

从1997年至今的15年间,农民工赵正义大约只干了一件事,可是他完成得很漂亮。这份漂亮,甚至得到了国家的奖励:在近期结束的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赵正义凭借其独创的第九代“赵氏塔基”获得了“工人、农民科技创新评审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自2006年国家设立该奖项以来,中国2.6亿农民工荣获这一科技奖项的第一人。领了大奖回家的赵正义小心翼翼地从办公室橱窗里拿出“大红本”,说:“你看,它的材质、它的规格,那么大国徽给你印着,国家荣誉是会让人掉眼泪的,多强硬的人,都免不了。”

“赵氏塔基”VS “不可能”

身高1.8米的赵正义,眼神坚定,讲话铿锵有力:“塔基的研发过程,你看材料就行,我不重复回答。”他随手从办公桌上一摞摞资料中挨个儿抽出一张,垒成一叠递了过来,接着拿起铅笔就着一根塑料尺,围绕“赵氏塔基”的文字介绍,“刷刷刷”划出了一个矩形,告诉本刊记者:“重点阅读这个段落。”注重效率,这是赵正义给人的第一印象。

拿了大奖的赵正义觉得自己只是努力完成了一件简单的事,说:“我就是把一个原本移不动的塔吊底座给‘搬家了,通过组装能让它反复利用。”原来,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楼群建设需要用到大量塔式起重机。自塔吊发明使用80多年来,塔基一直采用混凝土整体现场浇筑技术,单次浇筑几十立方米水泥的底座使用一次就报废。施工结束后,体量在30吨至200吨的塔基就成为藏在地下的“毒瘤”,一旦采用爆破清运则产生大量混凝土垃圾。

“买得起马,配不起鞍,一座塔吊才30万元,用基座平均一次需要5万元。”1997年初,赵正义任总经理的建筑公司要购买塔基塔吊,一算性价比,他发现了一个大漏洞:在北京,每年因塔基浪费的混凝土,就能盖几十栋楼。

能不能改一改传统塔基?带着疑问,赵正义一个月时间接连给50多个塔机厂家打电话咨询,得到的回答都是“不可能”。只有初中文化的赵正义开始琢磨了,曹冲称象不就是质量置换吗?把笨重的塔基看成生日蛋糕,一切分,不就化整为零了?可是新的问题来了:切分容易,使用时再合成整体,能有同样的稳定性么?

带着疑问,“撞破南墙不回头”的赵正义从此跟塔基卯上了劲。每晚6点下班后,赵正义不急着回家,留在办公室里翻资料。“翻着翻着就会有一些新想法。”着迷于塔基的赵正义有时候会在梦中得到灵感,一骨碌爬起来做笔记,彻夜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正义还真琢磨出东西来了。1997年6月,经过10余次修改,赵正义设计生产出了第一代可重复使用的塔基——桅杆式机械设备组合基础。为了安全,这套基础的混凝土总量比原设计多10%,基底面积增大20%,赵正义还请了几位资深的工程师反复对比论证,确定稳定性。而且,这套基础仅用60个小时就安装完毕,与传统塔基安装所需的30天相比,大大节省了时间。

9次升级换代解开业界难题

虽然实现了重复使用塔基的生产目标,但赵正义的基础变革工作依然处于第一阶段,他在实践中发现,第一代可重复使用的塔基还存在许多技术缺陷。为了攻克塔基难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赵正义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塔基的升级换代过程中,总体设计方案变更了40多次,手工计算数据远超300万个。为此,他的视力从正常变成了400度散光。

赵正义算过一笔账:“赵氏塔基”假定在全国建筑业推广,每年可以节约133万吨水泥、33万吨钢材、1060万吨砂石料,还可减少混凝土垃圾750万立方米,每年的直接经济效益达61亿元人民币。如果能在风电、手机信号塔等其他行业全面推广,每年可以节约大概一亿吨标准煤。正因为算了这笔账,赵正义说:“我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件事做成。”

由于不是国家立项的科研项目,赵正义专门研究塔基并不容易,仅研发费用就是一大问题。倾尽所有却一无所获,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可是,传统塔基产生的混凝土垃圾,就像烙在他心上的铁印,难以抹去。2001年6月,赵正义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建筑公司经理职务,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九鼎同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固定式塔机装配式混凝土基础”的研发工作。为了筹措注册资金,他将全家的8间大瓦房和自己的独门独院以35万元押了出去,父亲和兄弟也拿出积蓄,给他凑钱作为研究资金。

那段时间,全家的日常生活,只能靠他每月800元的“内退生活费”和老伴每月900元的退休金维持。“最困难的时候,我口袋里拿不出5毛钱来。”赵正义淡然的话语中,多少还原了一丝当年的不易:“当时这事儿就是上不去下不来,放弃觉得可惜;不放弃,又看不到前景,总之很难。”面对老伴偶尔的抱怨,赵正义毅然选择坚持。

从1997年至今,赵正义历经9次升级换代发明,最终成功研制了“赵氏塔基”,期间报废了3台电脑和4台复印机,用纸超过了4吨。可喜的是,第九代“赵氏塔基”在基础占地面积、混凝土构造体积、地基承载力条件、安装和拆解时间、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大方面综合指标都达到最先进水平。清华大学一位研究生导师说,他带的研究生团队都未必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不是书本理论能够解决的,需要实践积累”。

两院院士王大珩认为:“赵正义就是当代鲁班,他的自主创新业绩生动地体现我国亿万劳动者的创造力,不愧为自主创新的旗手。”

曾拒绝千万美元买断费

2006年4月,美国一家国际投资公司驻北京办事处主任通过网络、电话找到赵正义,提出用1000万美元买断“赵氏塔基”专利技术。“对方有一个附加条件,从今往后10年内的研发成果都归他们,而且中国人想用这项技术必须用美元向他们购买,当时我一听完,就说‘得,谈判到此结束。”巨额的专利转让费没有让赵正义动心,他的理由很朴实:中国的塔基占到了世界的一半保有量,因此新技术的最大受益国应该是中国。

如今,“赵氏塔基”已经在全国23个省市、50多个地区推广使用。有人说,赵正义研发塔基的过程不啻为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以15年“豪赌”赢得了巨彩。赵正义连连否决道:“我丝毫没有赌,我自知最终能成功。因为我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20几年的知识储备,白天操作,夜间看书,每天都在进步。”

赵正义的办公桌上,静静躺着一本翻旧了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书柜中,《混凝土结构工程学》、《塔式起重机设计原理》等专业书,记录了他从砌墙抹灰的学徒工到企业经理、从技术工人到高级工程师一路自学的历程。尽管工作岗位几经更迭,赵正义始终坚持每天读书、读报2小时。不仅如此,他还拿出一个蓝色文件夹,内页满是读报笔记和摘抄,最近一篇是乔布斯的创新故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引自苏轼的《晁错论》。”临别,赵正义热忱坚持,要为记者写下这一句赠语。正如他这15年的人生写照。

猜你喜欢
塔基赵氏正义
基于道亨SVCAD数据的塔基断面图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基于VBA for AutoCAD塔基断面图自动化绘制
斜交塔基局部冲刷规律研究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赵氏孤儿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赵氏的祖先造父
输电线路塔基断面自动成图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