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摘 要 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在数学学科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小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具体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明确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做到定位准确、设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做到巧妙合理、调整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做到适时激励。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093-02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探究知识,去寻求发展。
在小学里,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这就要求教师在40分钟的时间里,要事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巧妙设计、合理安排、调整环境、恰当激励等等。
一、明确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做到定位准确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尝试解答,检验结论,交流思想的能力。
2.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4.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二、设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做到巧妙合理
障碍性: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
趣味性:富有趣味,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开放性:解题思路灵活多样,答案不一定只有一个。
差异性: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做出回答。
实践性:伴以个人或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寻求方法。
三、调整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做到适时激励
1.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2.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和信心
首先应该让学生大胆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时,板书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争着说:“这和加法交换律一定有关系。”“交换律是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结合律又结合什么呢?”“是不是结合之后也会积不变呢?”……这就促进学生对学习乘法结合律的兴趣,也给了学生寻求答案的方法和途径。
其次应该让学生充分思考。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如,加括号使算式不等于65:7?+12?-2=( )学生很快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我并不急着让学生汇报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再继续想,寻找更多的方法,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于是渐渐培养了学生考虑问题多角度多层面答案多样的数学习惯。
再次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3.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环境和氛围
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4.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
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二)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若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