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2012-04-29 02:33周凤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44期
关键词:表达理解朗读

周凤华

摘要: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读,重视朗读,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朗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朗读;理解;表达;想象;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5-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如同是一坛坛美酒,读之越深,越觉其味之甘醇。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无疑是在强调多读。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朗读既让学生感受了课文的内涵,又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担当着引路人。学生就会通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层一层抽丝剥茧的提问、朗读、感悟,逐渐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的心田。例如:我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时,就设计了让学生找出对老妇人语言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的环节。“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慢慢体会到,老人这些话是为了给拉琴的小伙子自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这些鼓励的话对小伙子后来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非常重要。这样,使学生真正感悟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推广普通话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使他们能写出一篇篇佳作。如:学生巩一诺在作文《游北寺公园》一文的结尾就这样写到“当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我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北寺公园的大门。”很明显她是借鉴了《草虫的村落》一文中有名的一句拟人句,给自己的文章增添了色彩。

再如:马明珠同学在临近毕业写给我一封信,在信的结尾她这样写到:“三年了,(我是从四年级接手这一班学生的)难忘您对我们的培养教育,您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更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您的插柳之恩,学生们将终生难忘。”句句话语令人感动,感动之余我在想,她能从平时的积累中学以致用,这都是多读使她受益啊!

三、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朗读是培养学生情感、激发想象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透过语言文字,想象其描绘的意境,感受字里行间表达的各种情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首先让孩子通过各种方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再反复朗读情感浓郁的语句或段落,细细体会其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诱发他们的想象力。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积累文本语言,积累规范的句式。进而结合观察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特点,引发学生想象。学生熟读成诵之后,发挥想象能力,写出了一首首小诗。如巩馨同学这样写到:“我多想变成一条自由自在的小鱼,畅游在漓江的水里,啊,那水真静、真清、真绿;我多想变成一只快快乐乐的小鸟,飞翔在桂林的山间,啊,那山真奇、真秀、真险。”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诗句,蕴含着学生的智慧,使他们以熟读课文积累语言,体验情感为基础,并对课文加以丰富的想象,将文本描写转化为生动的诗句。当学生全身心投入于朗读中,那朗读也会变得十分美好,想象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学生的思维就变成了流淌的溪水,滋润着青青草地。

四、朗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范读,自读,引读,分角色读……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让学生体验情感美。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山中访友》是一篇语言文字和构思都很美的文章。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对文中第五自然段,就采用引读的方式,安排学生充当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等一个个角色,引导同学们深情地读,轻快活泼地读,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看着同学们投入地读着课文,我深深体会到了,读是感情最好的流露,是内心和课文最有效的交流。课堂上孩子们异常活跃,抓住孩子的灵性,释放在语文课堂,是一堂语文课最成功之处,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读文时发现美,感受美,展示美。又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文中结尾部分生动感人,我没有刻意地解释词句的意思,而是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所刻画的场景、人物都充满激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去深刻体味五壮士不怕牺牲的精神。学生们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五壮士高尚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所以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教师,不仅需要范读优秀,更要指导好学生朗读,设计好朗读,让朗读不流于表面,而是根植学生的心中,使之形成一种习惯。只有让学生爱上朗读,理解朗读,陶醉于朗读的氛围,才能真正让朗读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表达理解朗读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