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
摘 要 根据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的理论发展历程和实践发展历程,并通过介绍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典型模式,对国内产学研合作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三明治”模式 “双元制”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661(2012)04-0001-02
一、国外研究发展历程概述
世界合作教育起源于100多年前的工程教育领域。1906年,美国中部的辛辛那提大学首创合作教育制度。随着国外对合作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成熟,在实践上逐步形成不同特色的合作教育模式,其中以美国学徒式模式、“硅谷”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教学公司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为代表,并逐步形成了近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雏形。发展到当代,美国的合作教育界愈来愈重视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开始向全方位、多模式、深层次、规范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英国组建了全国性的教学公司,由教学公司出面组织有高校和企业界共同参加的科技协作项目,使得高等教育界和产业界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协作渠道。
1.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基础兴起于十九世纪后期的德国早期劳作教育思想和20世纪初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思想。发展到现代,欧美学者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意义及本质,但是美国著名学者亨利•埃兹科维茨则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产学研合作,并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创新性三螺旋模式。即改变以往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两两作用的双螺旋模式,通过政府协调监督企业和大学的运作,大学为企业和政府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发挥影响力,企业则借助市场发挥其品牌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政府和大学的发展。
2.实践研究的发展历程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是从建立新型大学开始。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柏林大学,并以“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原则”。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建立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并于1962、1963年先后成立了合作教育委员会合作教育协会。20世纪7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了直接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服务”从此成为与“教学”和“科研”并列的大学三大功能之一。从此大学才逐步走出“象牙之塔”,开始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1980年颁布了指在为政府资助项目产生的创新科研成果确立了统一的技术转让制度,明确了大学、小企业和政府三方的权益和职责的贝赫一一多尔大学和小企业专利法开创产学研成功合作的新纪元。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商界和政府部门认识到仅仅依靠建立新型大学已经不能满足科技进步的需求,为了充分利用大学的科研实力,他们开始把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设在研究性大学周围形成科技工业园。其中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的“硅谷”工业园,以麻省理工学院为核心的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最为著名。由于美国科技园的成功,法国于1969年建立了索非亚安地波利斯科技园;英国于1972年在赫里奥瓦特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科技园、1975年建立了著名的剑桥大学科技园;日本于1981年建成的筑波科技园;德国于1983年建立第一个工业园区——西柏林革新与创业中心,这些工业园的发展迅速,不仅造就了大量优秀的企业,也成就了一批世界知名大学。
二、合作教育典型模式介绍
1.美国模式
学徒式合作教育模式:学生自入学起学习半年后,便进入企业的实际训练和大学教学以2个月左右为期限交替进行,到毕业前半年,集中大学授课,完成毕业设计。在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学校与工商企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模式的教育的主体是社区学院,这是一种建立在12年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上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类似于中国的专科院校。
其主要特点是:
(1)企业深入参与产学研合作
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参与的企业数量多,所涉及的行业广。另一方面体现在,许多公司和协会有权授予学位,其中兰德公司还可以授予博士学位。在这种学位认证体制下,教育培养学生的权限由高校转移到企业手中,有利于企业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也迫使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要贴近企业、市场需求。
(2)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
“硅谷”模式:依靠某一所或几所大学,在其周边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以便迅速转化大学科研成果,实现技术向市场的迅速转化。在这种模式下,大学可以通过转让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的模式间接参与到产学研合作当中;同时,大学也可以利用已有的成熟技术,成立高新技术企业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这种从大学母体身上通过剥离知识的方式形成的新的个体,是知识从实验室流向市场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a.发布科研规划,从宏观层面引导产学研合作。
b.落实宏观政策,制定详细的科技计划。
c.建立产学研合作法律体系,保障产学研合作各方利益、约束不正当行为。
2.英国模式
“三明治”课程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英国,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1+2+1”模式或“1+3+1”模式,即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然后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最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第二种是“2+1+1”模式,即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一年的实践。
其重要特点是:
(1)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岗位是由企业招聘和学校推荐提供。
(2)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由于“三明治”课程的设置既有校内学校又有校外实践,因此考核学生要结合企业评估、指导老师评估和学生自评三方面。企业评估:主要由企业经理或主管根据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直接进行评估。指导老师评估:首先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实习发展规划”,然后跟踪学生“个人实习发展规划”完成的进度,最后通过学生安排实习老师参与由企业的经理、学生共同参加“placement visit”,了解学生的实习日志和企业的反馈从而给出评估结果。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工作日记进行自评。这种工作日志包括个人发展计划、工作日志和反馈三部分组成。主要记录学生在工作期间的表现、承担的工作内容、个人发展计划的完成进度、掌握的技能以及在此期间取得的其他成绩。
教学公司模式:英国教学公司是由英国政府的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SERC)、贸易和工业局、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以及北爱尔兰经济发展局联合资助研究基金而设立,目的是完成全国各地教学项目的资金资助。
所谓的教学项目通常由企业、高校和项目助理组成。项目助理通常由22岁至26岁的大学生来担任,并由企业和高校共同申请来源于实际生产中急需解决的课题项目。项目获得教学公司批准后可以得到项目总费用的50%-70%的资助。
其主要特点是:
(1)普通的大学生即可参与教学公司项目成为项目助理
(2)教学公司是连接在企业和高校之间的重要桥梁
3.德国模式
“双元制”模式:这种模式在组织和教学结构上包括多个一一对应的基本要素,如企业与职业学校、实习车间与课堂、培训企业的培训大纲与课堂教学的教学计划、学徒与学生等。从体制上讲,这是在国家立法支持下,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合作共建办学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受训者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还要和培训企业签订的“职业教育合同”,企业除了为每位学生提供三年2万到3万欧元的培训经费和工作实习岗位,还给学生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一定教育水平的高级技师指导学生工作。
其主要特点是:
(1)企业为主导
体现在企业提供办学经费、工作岗位和校外指导老师,同时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生考核。
(2)主要师资力量来源于企业
(3)学生没有就业压力
由于企业的参与学生的培养,因此能够保证,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是一致的,学生完成学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不存在就业压力。
三、借鉴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社会发生的变化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尤其能掌握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对人才的需要,从而大大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因此我们在这里重新介绍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具体案例,就是为了引进西方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为解决我国在知识产业升级中面临大量紧缺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也是实现高校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学校社会声誉提高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微,张喜梅.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2004,(3).
[2]郑红梅.“Sandwich Courses”英国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J].2006,(4).
[3]亓俊国,庞学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的多维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责任编辑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