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人生信仰危机与教育路径探析

2012-04-29 23:48:42顾沁麟
科教导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青少年

顾沁麟

摘 要 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人生信仰危机现象,为我国的信仰教育敲响了警钟。随着时代的发展,信仰教育应改进教育方式、优化教育内容,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青少年找寻迷失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青少年 信仰危机 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The Youth's Belief Crisis and Education Path in China

GU Qinli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Nowadays the belief crisis of the youth is a wake-up call to our belief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belief educ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 through family, school and community work to help the youth find the lost spiritual home.

Key words the youth; belief crisis; belief education

1 人生信仰与信仰教育的概念界定

“信仰是指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给予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信仰显然是一种由内产生的现象,它或者是一种理智的判断,或者是一种特殊的感觉”。①信仰作为一种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赋予个体生命以意义感和方向感。“人生信仰,是指个体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生活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宿命等命题的最高信念及坚持,是价值观在人生问题上的集中体现”。②信仰教育是涵养心灵的教育,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努力地追寻和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教育。

2 青少年信仰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信仰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发展。信仰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信仰教育应从端正青少年的思想开始,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目标,引导他们去追寻一种向上向善的人生。第二,信仰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发展。老师和家长在引导青少年慎重选择人生信仰的同时,必须坚守国家的主导信仰:“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坚持主导性与多元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帮助学生明确方向,走出迷茫,走向更高的生存境界。”③

3 青少年信仰教育的现状分析

(1)未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相应的信仰教育。“现在信仰教育中的一大怪现象就是教育内容的倒挂,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做人规范的教育。”④这种“倒挂式”的教育让人费解。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政治信仰教育的相关内容,所以不宜过早对其进行政治信仰教育。大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和政治信仰的最佳时期,但大学教育只开设了一些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却组织甚少。

(2)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首先,青少年信仰教育的方式单一陈旧。长期以来,信仰教育都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是否理解和接受,于是他们成了“被信仰的对象”。其次,信仰教育的内容多是深奥难懂的理论,远离学生实际生活,难以使他们产生思想共鸣。再次,在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影响下,不少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灌输“分数至上”的思想,这使得一些学生误以为“活着就是为了考高分数,进好学校,过好日子”,然而他们对“好”的定义却是一片茫然。

(3)青少年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首先,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有限,难以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有合理、准确的定位。其次,青少年处于成长变化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阅历的丰富,他们的人生信仰会随之发生变化。再次,一些青少年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遭遇挫折就轻言放弃。因此,他们的人生信仰具有不稳定性。并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不断呈现,加之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旧的一元价值受到巨大冲击”。⑤此外,在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选择和甄别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4)信仰教育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北京一份调查显示,被试的605人中,仅有2.1%的家长要求子女有信仰”。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的成长需要有科学的方向性的引导,而非盲目地要求孩子考高分,因为分数的高低不能说孩子能力的高低、也不能说明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

4 青少年信仰教育的路径探析

(1)设置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信仰教育内容。信仰教育中教育内容的倒挂现象导致了其实效性大打折扣。学校教育应在小学阶段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从爱自己的身边人开始,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至关重要,行为规范的教育也不可松懈。高中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对其进行人生信仰教育较为适合,政治信仰教育也必不可少,这可以为大学阶段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大学生是青少年群体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信仰状况预示着未来民族精神的状况,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信仰教育和政治信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用“师生互动”的课堂代替“教师的独角戏”。首先,学校教育应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宽容的环境。其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学生精心准备和组织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与社会实践,在学生亲身体验之后逐步理解书本中深奥难懂的理论性知识。再次,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同时也应注意自身的言行,扩大自己内心的善端,并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方向性的指导而非理论的灌输。

(3)信仰教育应回归生活,使青少年在社会实践的磨练中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信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校园环境相对封闭、单纯,这导致一些学生在踏入社会以后出现精神世界落空的现象,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接触社会,使他们感受竞争的残酷、体会生活的艰辛,在竞争中学会遵守规则,在艰辛中磨练意志品质,并在此过程中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结合自身状况与社会现实确立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人生信仰并坚定不移地为之而奋斗。

(4)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信仰教育大环境。首先,家庭教育是信仰教育的起点。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需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传递健康向上的思想讯息。从孩子的兴趣开始,逐步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并为之奋斗。其次,学校教育是信仰教育的关键。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会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系统人生信仰教育和政治信仰教育。由于信仰教育属于情感教育,因此在信仰教育的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尽可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而非程式化的“灌输”。再次,社会大环境是信仰教育的晴雨表。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多元文化的出现对从前的信仰一元化提出了挑战,因此“政府应从舆论导向、制度保障等方面对优化青少年信仰教育环境因素进行规范引导,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信仰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最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⑦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信仰教育大环境,帮助他们走出人生信仰的危机,找回迷失的精神家园。

注释

①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② 梅萍.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看信仰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

③⑤⑦张文学,廖志勇,刘静.当前青少年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1(7).

④ 冯建军.重塑青少年信仰教育[J].人民教育(理论版),2011(12).

⑥ 黄少平.信仰教育不可丢[J].家长导向,2008(4).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思考
魅力中国(2016年16期)2017-02-09 20:37:15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路径探究
青年时代(2016年32期)2017-01-20 00:08:19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00:34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21:42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中国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