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靓婷
摘要:职教集团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平台近年来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了进一步加强职教集团的内涵建设,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创建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的意义已然凸显出来,本文从示范性职教集团的重要性、内涵和建设途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教集团;示范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3-02
近年来,职教集团作为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平台,由于其自身具有政府、学校、企业多方联合的性质,能有效整合学校、企业、行业资源共同办学,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达到规模化和集团化办学,已然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选。示范性职教集团作为各地职教集团建设探索中的创举,是集高职院校、政府、企业与行业等多个成员深度合作,是和当地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有效对接的职业教育集团。
一、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的重要性
为了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职教集团应运而生。各省都建立了规模不一、数量不少的职教集团,但实际的操作中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的职教集团中教学与产业“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只是形式上的集团。示范性职教集团可为其他职教集团从运营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布局、等方面提供可供借鉴的优化样板,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
二、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内涵
1.示范性职教集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虽然近十年来,我国各地的职教集团在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在发展量的同时忽视了质的提升。示范性职教集团应该坚持以校企合作为重点,培养与现代产业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点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建立和完善集团内部各种规章制度,促进校企合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增强集团成员合作凝聚力。同时坚持共享性和带动性原则,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资源与行业企业职业教育资源以自愿、协作为基础组建集团,实现“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努力吸纳行业企业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努力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2.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基本要求。示范性职教集团与其他职教集团相比,应该更加成熟,更规范,才能对其他职教集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才能带动高职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示范性职教集团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适应性。它是指集团内专业的开设和人才的培养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适应市场所需岗位要求,充分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的深度融合,最大程度的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另一个是示范性。它是指该集团在与企业、行业和政府合作机制,运营机制,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的整体水平都较高,有特色,有坚实的发展基础,集团既办出了高水平的教育也收获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用于自身的持续发展。
三、示范职教集团建设的几点做法
1.确立校企深度合作、共生发展的运营机制。由国家级或省级示范、重点院校牵头,对接区域经济内的主导产业,吸收这些产业行业内的知名企业、行业协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设立集团理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制定集团章程和成员合作协议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集团的有序和高效运行。设有日常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员。建立多方参与的对话协作机制,学校联合企业定期总结地方经济内岗位人才的供需比例,实时调整职教集团内部的专业结构,以灵活地适应市场与经济的需求,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前瞻性。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科研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2.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做强、做优职教集团的必由之路,要大力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实行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走集团化办学的道路,最重要的集团内企业应参与集团内办学和管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委员会应组织集团内各企业、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布局调研和调整,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应区域产业发展、有效对接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集团内部职业院校之间专业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格局。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确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构建、主干专业课程标准及专业能力考试标准建设机制。实施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集团内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实施教学,遵循“教、学、做合一”原则,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同时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培养事突出体现岗位要求的就业导向,实行工学结合,逐步实现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大要求。
3.形成集团内教师互培互聘制度。通过统一制定集团内所包含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培养计划,集团内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教师,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集团内职业院校由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专业课程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建立起集团内企业现场专家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合作进行课程教学的长效机制。同时集团内院校之间,教师通过进行定期流动教学,可促进优良师资的最大化使用,提高集团内院校的整体师资水平,同时通过流动教学,教师本身也能采多家之长,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质量评价机制。根据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建立起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集团内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只有通过企业的有效认证,才能保证职业院校所培养人才的市场竞争力或就业前景;同时通过集团内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有助于形成集团内部人才培养产销一体的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即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在集团内企业的就业率60%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80%以上,毕业生满意率85%以上。同时,集团内牵头院校及其他骨干院校应申报建立相关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或职业资格考试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资格考试项目须与集团内各职业院校主体专业的专业对接,其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应实行“双证书”制,其获取率应达到80%以上。
5.建立专项的政策支持。政府应通过对示范性职教集团采用专项资金投入、税收调节、政策优惠、严格就业准入等措施激励校企开展合作、优势互补、平台互用、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各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置示范性职教集团专项经费和项目建设经费,为集团建设实训基地、实行创新性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提供财政支持。同时,政府应对示范性职教集团有一个引导机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经济主管部门应该主动参与制定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宏观规划和发展政策,研究职业教育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合方案,研究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发展规模、运作方式;制定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法规和教育人才的引进流动政策;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调动和发挥示范性职教集团核心院校的积极性,建立示范性集团运行的有效动力机制,适当扩大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办学自主权;构建宽松有序的融资环境等。
参考文献:
[1]孙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10).
[2]周飞舟.区域化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的途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