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绘画教育之我见

2012-04-29 19:38闫青青王征
群文天地 2012年5期
关键词:清代

闫青青 王征

摘要:清代的宫廷绘画教育在延续前朝部分绘画体制的同时出现了画院处和如意馆绘画教育机构。由于受到当时皇家的审美趣味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使得宫廷绘画教育突出体现在西洋画法的传入,在绘画中融入了宗教绘画教育,进而形成了宫廷美术教育的新变化。

关键词:清代;宫廷绘画;教育特点

清代建立以来宫廷绘画受到社会发展和统治者自身审美趣味的影响,在绘画教育体现出了它独有教育特色及风貌和他之前朝代的宫廷绘画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的,这反映了当时中西交流的时代特征。清代的宫廷画家有着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力,这是他们赖以传授中国绘画技术和艺术的坚实基础,而西方画家的到来,融合了清宫廷绘画,形成了新的教育形式和流派,使清代宫廷画家吸收了西方绘画的观念和技法,这是一种尝试,中西结合也不是十分完美, 但就是在继承前代宫廷绘画做法的基础上,通过“中西合璧”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清代宫廷绘画教育。

一、宫廷绘画教育机构的设置

画院处和如意馆是清代内廷画院的主要机构。在清代建立早期宫廷没有设立画院,但设有类似画院的绘画机构,清代宫廷绘画都归御书房和内务府营造司直接管理,大多著名的宫廷画家都在这里任职,一些科班出身的画家在南书房工作,以绘画供奉朝廷,雍正时期在养心殿造办处下设立有“画画处”,供奉宫廷里御用绘画的画家,由于当时受统治者对绘画喜好的影响,绘画教育机构的设计并不完备,而清代画院机构的完备是在乾隆以后。由于乾隆本人文雅又喜欢书画,乾隆元年设置“画院处”管理原来“画画处”科第出身的二十多位画家,同时命令建立如意馆,作为非科第出身的最优秀的画家工作的地方,并称他们为“画院供奉”通常称作“画画人”。乾隆时期宫廷画家也很多, 皇帝根据个人的喜好和画家自身的绘画艺术水平将这些“画画人”分为三个等级,有“画画柏唐阿”、“学手柏唐阿”、“徒弟”,待遇也不相同。

画院处和如意馆是皇家的美术教育机构,它服务于宫廷,管理和教育都较为严格,培养一些宫廷所需要的专业绘画人才,画家一般通过推荐、征召、或者考试的方式进入画院处。而除了这些专业画画人以外,也有一些有官职的士大夫画家进入内廷为皇室作画,同时在地方上也有以师徒、父子、兄弟的关系进入内廷任职,跟随师傅或父亲学习绘画,他的性质和画院的学生基本相同,在绘画学成后可以递补成为画画人作为清代画院内廷专业服务于皇家的画师。

二、宫廷绘画“中西合璧”的教育特点

由于清代建国初期国家社会经济等正处在恢复时期,宫廷绘画建立也是初级阶段,宫廷绘画教育机构在名称、建制、职称等方面没有具体要求和严格规定,绘画机构设置和制度既不严密也不够完备,绘画工作主要由内务府组织,数量和质量没有达到较好的程度,当然也没有形成规模和自身的特色,教育形式的机制与前代基本相似,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经济雄厚,清朝的宫廷绘画也发展到了顶峰,在宫廷的绘画教育中也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时代特色,此时西洋画家郎世宁等深受皇帝的喜爱,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西洋绘画教育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也是成为中国早期西洋绘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康熙时期出现了王原祁、黄岱的正统派和焦秉贞、冷枚参用的新画派“海西法”,雍正乾隆时期焦、冷的继承人姚文瀚、陈枚等成为当时绘画的主力构成了清代画院的基本面貌。除了在宫廷中任职为皇家绘画的的中国画家以外,也出现了一些西方传教士画家,主要有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等人,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他为清代皇家服务长达五十一年,他来中国以前收到过西洋绘画的严格训练,有坚实的绘画功底,又吸取了中国绘画的一些技法,结合西方油画的绘画特色,创造了以油画为本,中式绘画技法为辅助的中西结合的新画法,表现肖像、人物、树石等深得皇帝的赏识器重,也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宫廷画派。

清代初期西洋透视法传入中国,这些欧洲传教士画家不但自己在清宫廷中作画,还将一些欧洲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透视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同时在教授的同时为适应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在画风上做了一些调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所画的人物肖像在结构分析、立体感和外部造型上都非常到位严谨,但在明暗表现上则没有运用西洋画法中过于强调明暗光线对比的画法,在光线上区别欧洲表现凹凸感的画法,而是根据中国传统绘画中整个画面协调雅致的的审美习惯,结合中国笔墨的特点融合创新,去掉了中国肖像绘画中不能接受的“阴阳脸”,从光线从正面照射避免了大面积的阴影,这种画法受到皇室的认同也在今后被中国宫廷回家学习借鉴。郎世宁不但在宫廷内直接教授西方绘画,同时还亲自培养了许多的弟子,在长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也给中国宫廷绘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雍正元年八十、班达里沙等六人继续向郎世宁学习“线法画”,郎世宁培养和教授的弟子戴正、王幼学也受到皇室的重用,体现了它绘画教育的成效。在供奉作画期间,他除了教授弟子以外还与唐岱、高其佩、张彦远等著名的中国画院画家合作绘画作品,与宫廷巧匠师合作参与了圆明园内西洋楼的设计建设,传授了西洋建筑和工艺设计,使中西画法相互融合,促进了新体绘画在清代的发展,这种中法为主,西法为辅的绘画形式也成为清代宫廷绘画中交流学习的特殊教育形式。雍正年间郎世宁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传播到中国,并且指导协助当时学者年希尧编著了介绍西洋透视学原理和方法的绘画书籍《视学》,成为中国第一本介绍透视方面的知识的图书,它的透视技法运用明显区别与中国画的面貌,对中国绘画、工程制图、建筑设计等方面起到了指导借鉴和促进“线法”的教习传授,清代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中记载:“南堂内有郎世宁线法画两张,张于厅室东西两壁……遥而望之,如也可以入矣,即之即油然壁也。线法古无之,而其精乃如此,惜古人为之见也,特记之。”郎世宁和他学生的绘画活动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三、宗教色彩的宫廷绘画教育

清代宗教绘画在宫廷绘画中也有鲜明的特色。乾隆元年设置“中正殿”,掌管皇家的宗教美术工程,清代后期,天主教会开始开办学校和工艺场,制作宗教的圣像和工艺品,专门培养从事宗教美术的人材,徐家汇天主教堂设有“土山湾画馆”由法国教士教授,传授铅笔画法等西洋绘画技法,绘制圣人画像,工艺品雕塑,它们具有西藏喇嘛教艺术的外观样式,但是仔细观察图中圣人像的形象,却很像乾隆皇帝的肖像,说明了喇嘛教在清朝尊崇的地位,也体现出最高统治者通过宗教对西藏的统治。从绘画技法来看, 圣人面相的画法是欧洲画家的手笔, 而其他部分则是西藏画工所画, 合璧的绘画手法, 产生了奇妙的艺术效果。为了传播西洋美术教育还印制了介绍素描、铅笔画、透视等绘画技法方面的文章和《论画浅说》、《铅笔习画贴》、《绘事浅说》等书籍,之后又创办了许多画报来刊登西方得绘画作品,来推广西洋绘画技法的教育。

四、结语

综合上述清代朝宫廷绘画教育的特点,不难看出它既延续了前朝一些绘画教育的机制,画院处、如意馆作为皇室绘画教育机构,宫廷画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绘画人才,并且创造了一个“中西合璧”的新的艺术环境,使这一时期宫廷绘画以新的姿态出现在绘画史中,也在时代的推动下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反映了自身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第一版)[M]. 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2]李希凡.中华艺术通史 清代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叶峰.中国美术教育史教程[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

(作者介绍:闫青青(1985-),河南省新乡人,河南科技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王征(1980-),河南省南阳人,河南科技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清代
试论清代满族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及影响
宗族伦理视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从《创建蔚文书院官绅士民捐输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书院教育
清代崇明县乡村产业交易中“过投”的讨论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永远的末代皇帝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