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永恒的美

2012-04-29 22:11王志华
群文天地 2012年5期
关键词:灵动

王志华

摘要: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由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敦煌飞天之美,美在飞动。飞天历时千余年,从兴起到创新再到鼎盛最后走向衰落每一时期的飞天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如今敦煌飞天已然成为敦煌的名片,飞天飘舞灵动,那份怅然而唯美的意境,千百年来勾勒着人们心中的祥和,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

关键词:灵动;唯美;飞动;轻盈

走进敦煌看到飞天,人们感受到的是天上人间的整体共鸣,她们的线条之美、舞动之美、轻盈之美、优雅之美、张扬之美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我们的心灵。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飞天不长翅膀,不生羽毛,美丽的彩云作伴,摇曳的衣裙飞舞,祥和的彩带变幻多姿让她们在天空中自由快乐的翱翔。如今飞天已然成为敦煌的名片,她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中华民族的艺术象征,是世界美术史的一个奇迹。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然在印度,但敦煌的飞天却是由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生的。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不同特点的飞天。敦煌飞天也形成了独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史,其演变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兴起时期

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此时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淳朴厚重,粗狂朴拙,色彩比较单纯,主要依靠扭曲的体态表示飞翔;飘带的舞动也比较单一,虽能表现飞舞之姿,但缺少灵动、飘逸之气。到了北魏时期飞天形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中国化转变,讲究动态、写意、夸张,天五官清秀、匀称,身材修长,有的腿相当于腰身的两倍,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正是“高古游丝”之感。

(二)创新时期的民族化

从西魏到隋代。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西魏时期乐伎飞天增多,人物造型趋向女性化,线条准确,着色艳丽,所持乐器的品种增加,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间神的乾闼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冲出了天空围栏,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中原式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教飞天相融合的飞天,中国的道教飞天宣传的是中原“秀骨清像”飞天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

隋代是莫高窟绘画飞天最多的一个时代,也是莫高窟飞天种类最多、姿态最丰富的一个时代。此时期的飞天多以群体出现。美丽的飞天一起合奏,一起对舞,呈现一派祥和、快乐的仙境,这时线条开始成为主要造型手段,流畅的线条不仅生动地勾画出轻盈的体态,优美的姿态而且增强了飞动之势。除了继续用扭转的体态表示飞行外,又着力描绘飘动的彩带、衣裙,以展现飞动的轻捷。在色彩上用色对比强烈,大胆夸张。背景也越来越丰富了,而且极具有动感。飞天头上已无圆光,不戴宝冠。隋代飞天是处在交流、融合、探索、创新时期的艺术,总趋势是向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为唐代飞天的完全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三)鼎盛时期的民族化

唐代的飞天是在传承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印度飞天的成分,融合西域、中原飞天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在唐代,敦煌飞天已经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的飞天不依托云彩,就靠一条彩带,展卷飞舞,轻盈飘渺的翱翔太空,正向我国诗人李白《咏飞仙诗》所说:“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唐代飞天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画中的佛陀说法场面,散花、歌舞、礼赞作供养;另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画中佛国天界——“西方净土”、“东方净土”等极乐世界的欢乐。她们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在空中遨游;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疾速地横跨长空;有的挥舞长飘带,腾空而起;有的奔腾自如,凌空回首。除了独自遨游的飞天外,唐代还出现了成对的双飞天,她们有的互相追赶,形成一个疾速旋转的圆圈;有的手挥莲蕾,并肩从碧空悠悠降落;有的一个在前面飞,扬手散花,回首呼应,另一个在后面追,彩带随风飘向了身后,使我们如睹仙女们追逐嬉戏。她们唯美飘动但又不失霸气,她们犹如天宇间的精灵将人们引入那快乐的、美轮美奂的仙境。唐朝的飞天特点更多的是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人体比例更加准确,线条进入了主导地位,彩带加长,其长绸舞起来在空萦绕卷扬,变化莫测,如云如烟,似梦似幻。色彩艳丽、富丽堂皇。在此,中国飞天的意象造型已体现出美的极致。

(四)衰落时期的民族化

从五代至元代。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仍继承唐代余绪,但在造型上已再无创新,受文人画的冲击,造型比较简单,颜色也比较清淡,逐步走向衰落,已无隋代的创新多变和唐代的进取奋发精神。衰落的原因也与当时宋代院体画一味追求手法精细和表现客观物象的真实感,而忽视了以意造型、重神轻形的绘画观念,促使整体工笔重彩人物画走向低谷有很大关系。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以其形式上的和谐,色彩上的搭配、音韵感的调动,构图上的圆满和布局上的巧构,使不同艺术类型彼此融合,相互补充,在整体效果上形成了一种气象万千、形式完美和谐的场景,信仰与审美,理想与现实在此达到了审美的统一。飞天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

敦煌飞天之美,美在飞动,飞动感的创造与表现是飞天艺术的关键。飞天的飞动造型,是通过人物形体的变化,如身体的翻转、扭曲,四肢的伸展、摆动,衣裙飘带的走势,以及背景纹样的流动感,使画面中的人物造型具有流动的意态。从而体现出由力量、运动和速度构成的动态之美,体现出飞翔的节奏与韵律。她那优美灵动的飞动之美成为后世艺术家们研究的热点。正如段文杰先生在《飞天在人间》一文中所说:“她们并未随着时代的过去而灭亡,她们仍然活着,在新的歌舞中,壁画中,工艺文中(商标、广告),到处都有飞天的形象。应该说她们已从天国降落到人间,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范興儒.敦煌飞天[M].敦煌文兿出版社,1995.

[2]张嘉齐.敦煌飞天[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3]谭蝉雪.解读敦煌——中世纪的敦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邢台市二中)

猜你喜欢
灵动
灵动语文课堂,自主铸就精彩
灵动的评价语言让课堂锦上添花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链接生活生成数学“灵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妙喻”豪气“活法”灵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板块教学,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