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摘要:文章在分析护理中语言沟通能力不足的表现和后果后,探明了目前我国卫校护理学生职业语言沟通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培养卫校护理学生的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卫校;护理专业;职业语言沟通
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患者康复有着积极而重要作用,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持续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其职业语言能力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在卫校教学中发现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语言沟通能力普遍不高,其中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包括卫校教材、教师授课等方面的原因。鉴于培养和提升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展开了如下阐述。
一、护理中语言沟通能力不足的表现和后果
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发生由于语言沟通不力而造成护患关系不佳的情况,有些甚至引起极其恶劣的影响,其具体表现涉及语音、语速、交流方式等多方面。比如有些护士称呼患者时乱给患者起绰号,对其采用命令式的口吻;有些语言表述不准确,口齿不清、语速过快或者过慢或表达失误,造成患者曲解,这些都容易招致医疗纠纷。很多护士不善于灵活多变,无视患者的病种和实际状态,不管是什么问题都采用相同的沟通方式,给予模式化解答,这样很难激起患者的沟通兴趣,无法获取患者的真实信息,也得不到信任,与患者沟通时不专注,随意打断其诉说或者不予及时回应,这些都会导致护患关系不和谐,阻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存在职业语言沟通上的问题,由此可见,卫校在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努力寻求改进方法。
二、卫校护理学生的职业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缺乏护理专业的职业语言沟通的教材
我国卫校普遍使用通用的中职语文教材,缺乏专业的职业语言教材,学生通过掌握语言文字及其应用、文学欣赏和写作等得到基本素质和文学素养的培养,由于教材缺乏护理专业职业语言的针对性,卫校自身也难以开展专门的训练,因此护理专业学生无法满足较高职业素养的要求。
(二)教师培养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意识弱
虽然很多卫校教师能够认识到护理职业语言沟通对于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他们仍无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始终认为这种能力是伴随普通的语文学习自然形成的,或凭借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并不需要专门的系统性训练,也很难找到恰当的方法开展实践训练。总体来看,我国卫校教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意识较弱。
(三)卫校护理专业学生普遍自身认识不足
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由于不能全面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沟通的重要性,缺乏实践经验,再加上没有明确坚定的职业目标,他们往往不重视自己的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而是偏向于护理基础、护理操作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学生普遍对于护理职业语言沟通能力培养的忽略也是造成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
三、培养卫校护理学生的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建议
(一)深入开展卫校护理职业语言的实践训练
需要增加与护理专业的职业素养相关的语言学习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卫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开展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教学实践,其内容包括普通话、常用语言沟通和职业语言沟通训练,分别对于中职教育的不同阶段,在整个过程中穿插课外职业语言沟通实践训练。
在完成普通话和常用语言沟通训练的基础之上启动护理职业语言沟通的训练,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典型的护理职业语言沟通指导和师范教学外,还需要进行长期大量的课外职业语言沟通实践训练,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卫校护理学生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卫校应该经常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之前进行职业语言沟通能力培养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和正确指导真正帮助学生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卫校护理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大多数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认识不足,缺乏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对于护理工作的认识较少,因此,卫校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护理学生的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过程中,护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尽快提高卫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结语
护患沟通不仅影响护患关系的维持和护理的质量,而且还涉及护理纠纷的产生和激化,所以护士必须重视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其中护士的职业语言能力是影响护患沟通的重要因素。卫校作为培养现代卫生科技事业人才的摇篮,有责任和义务来培养护理学生的职业语言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推动自身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并为社会医疗事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杨丽维.学习护士沟通技巧[J].中国疗养医学,2010.
(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