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
家宝与安妮
他,乖乖男,眼前一片黑暗,心底却是明亮。
她,嬉皮士,生活一团糟糕,外表依旧欢乐。
失明青年家宝生得帅气,会弹吉他唱歌,为人幽默明朗。为了摆脱母亲的溺爱束缚,为了追求自由自信,他离家外出体验生活。一个月来的新生活井然有序,然而,这一天他安静的独居生活被一个新搬进来的邻居打断了。
邻居安妮生得漂亮,打扮时髦前卫,性格如同她穿着的红衣热裤一般火辣。她是那么鲜活的扑面而来,闯入家宝的平静生活。她一出场,便横冲直撞的冲入家宝房间,上蹿下跳、手舞足蹈的一刻不停休。她还不停叫嚷着饿,好似一只不停呼扇着翅膀的蝴蝶,需要四处飞来飞去采摘花粉。
一静,一动,两个极反差的生命奇异碰撞,撞出了爱的火花,或许正因反差导致彼此极其强烈的吸引力。两人年轻人的交流十分愉快,但当安妮发现家宝眼睛看不见后,一度感到害怕有了距离,并且本能的想要去安慰和避讳。但被家宝断然拒绝,他说:“不用心去看的人,连瞎子都不如。”他最讨厌的就是被人可怜,他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除了眼睛看不见,他身心健全,其余感官甚至比常人灵敏。安妮慢慢接受并喜欢上了这个失明的大男生,他们敞开心扉的诉说过往,卸下心防坦诚相见的他们随即很快的脱下了衣服……然而,母亲大人的意外驾到,让这个原本甜蜜美好的下午戛然而止。
母亲与儿子
家宝的母亲白太太,是一位作家,起初只为了讲故事鼓励儿子,后来却因此创作了一系列关于盲童小超人的书籍。书中有一句经典的句子:“盲童小超人,宝宝向前冲”。喊着这句口号长大的家宝,现在却讨厌这话,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再也不是妈妈的宝宝。可叹的是,在妈妈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宝宝,尤其是家寶这样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失明人士,所以在白太太眼中家宝“永远是妈妈的宝宝”。这就是这对母子之间的基本矛盾。
这天下午,白太太原本只是来关心一下儿子独自生活的情况,一开门却撞见了穿着内衣的安妮,于是矛盾即刻升级激化。白太太焦急地找儿子谈话,找安妮谈话,竭力想分开他们,拉儿子回家去。因为白太太清楚,安妮这个18岁就结婚,婚后6天就离婚,成天做着演员梦,居无定所的嬉皮士早熟女,迟早会伤害到家宝。结果自然是如此,家宝精心做了火锅等着去参加舞台剧演员面试的安妮,等来的却是安妮要搬去和导演同居的噩耗。
白太太,这样一个不讨喜的角色让宋忆宁演来,倒是添了几分知性的柔软。这个角色是饱满的,在剧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对儿子过度保护的专横母亲,表面上她对儿子的爱是溺爱,亦是家宝无法自由飞翔的束缚,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更深切、更宽厚的爱。由于长期的惯性,这对母子已经无法沟通和相处。家宝要跟安妮约会时,母亲还坚持待在那里做一个讨厌的人,她这是在竭力寻找一种跟儿子相处的方法。当儿子受到挫折,坚强外壳顿时崩溃,母亲找到了跟儿子的沟通方式:帮助儿子继续往前走,真正的挣脱内心牢笼。这个非凡勇敢的母亲,在儿子遭受失恋,软弱的想要逃回家时堵住了儿子的退路,在坚守中同时战胜了自己的软弱——害怕孤独、害怕不再被需要的恐惧。
最终,母子和解,白太太让家宝继续在外独居学习自立。而受到母亲鼓舞后振作的家宝则鼓励母亲放手去飞,他说:“一只美丽的蝴蝶是自由的。”这个因为儿子而失去自己生活的母亲应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美丽。
自由与爱情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只蝴蝶,是把它永远地禁锢,还是让它自由地飞翔。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个爱情故事,是勇往直前还是有所顾忌而放弃,自由与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头发可以是假的,睫毛可以是假的,但是,感情是真实的,存在的。家宝的爱是那么纯挚,安妮的爱是那么脆弱,却是同样容易受伤的灵魂。但是当安妮收拾行李来告别,爱情顿时虚无。然而,这戏还是给了我们一个浪漫主义的结尾,安妮最终回来了,暂时回到家宝的身边。然而,这真的是结局吗?就像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整出戏,是家宝从心灵禁锢到自由的历程,而安妮这个角色则代表了叛逆传统的一代。表面上看安妮的“蝴蝶”是那么活泼自由的,其实内心的牢笼最为密实。口口声声说着“没人可以困住我”,其实困住她的正是自己。她每一次扑腾着追逐情感,反而把内心的牢笼编织得更加紧。单亲家庭成长的安妮原本就对爱情缺乏信心,一段任性失败的6天婚姻,更让她不再相信爱,尤其害怕去维系一段感情。正如剧中家宝所言,安妮是“感情上的伤残人士”。
自由,是该剧核心的戏剧冲突。但什么是自由?像“唐老鸭一样”在台上飞来飞去而且声称从来都不看书并常常口不择言的女主角是自由的吗?从小在妈妈“盲童小超人”童话故事薰陶下长大的男主角是自由的吗?自由,不是你走出这间屋子,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能够让自己坚定:坚定地保留住自由的天空,坚定地拒绝牢笼,在心里支撑起一片天,让蝴蝶自由的飞。
时隔十年,美国百老汇名剧《蝴蝶是自由的》再度登陆上海,全新打造的中国版本添加了不少时尚语汇。但这部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百老汇戏剧,其主题、人物依旧留着美国六十年代的色彩。剧中女主角刚刚还在说这辈子怕不会爱上任何人,一眨眼却和刚刚相识的盲人男青年上了床;刚刚用身体演绎了超越一切的爱情,体验了像“像过国庆节放焰火”的激情,转身又投入了那个只能让人感觉像过“劳动节”的导演怀抱。女主角的思想与行为方式,正是美国六十年代以张扬“个性解放”包括“性解放”为主要旗帜的嬉皮风。
十年前,《蝴蝶是自由的》引起最大的争议是剧中一段大尺度的“激情戏”,以及焦媛的裸背演出。十年后,再看裸背观众似已不那么猎奇,所谓的“激情戏”也是见怪不怪。这反倒让我们可以安静下来,好好品味这出百老汇经典剧目真正的内涵深意。这戏,是很有爱的,有爱情,有母爱,有爱自己,更有对心灵的关爱。戏剧本身给予我们的已经很丰满,但我们所感受到的比戏剧本身更多。在这个钢筋丛林的城市,独立坚强生活着的我们都还“健全”吗?是否可以像蝴蝶一样自由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