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描述了团体阅读现象,认为在学习型组织中存在团体阅读需求。由于空间和经费制约,图书馆无法通过纸质图书满足团体阅读需求时,应该通过积极的电子图书服务提升满足团体阅读需求的能力。最后对图书馆如何利用电子图书为团体阅读需求提供服务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团体阅读;学习型组织;电子图书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5-0009-03オ
1 团体阅读产生的原因
1.1 团体阅读的概念
本文所说的团体阅读,是为论述方便而引出的一个概念,特指某些有共同特征的人群,比如处于相同组织内的成员,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同一种文献的阅读行为。由团体阅读行为形成的文献需求,就是团体阅读需求。这种文献需求有一个显著特点:在同一时间内对文献形成大量复本需求。
以学校为例,学生中存在团体阅读的现象,其原因有:教师指定和推荐学生阅读某些书籍;学习任务相同的部分学生,存在共同的知识需求,这种知识需求可以转化为相同的文献需求;学校社团发起阅读活动;校园文化氛围或社会文化氛围下的阅读热点或学习热点对学生产生了影响。
1.2 团体阅读产生的原因是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团体阅读现象在学校中比较常见,但学习和阅读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在提倡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在创建学习型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政党、区域等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各类型图书馆的读者中都会潜在有团体阅读需求。
在学习型组织内部容易出现团体阅读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学习型组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会对其成员素质有特定的要求,有些甚至对其成员的培养有统一的规划,因而常常以行政指令来启动组织的学习任务,形成来自个体外部的推荐阅读、指导阅读、部署阅读等强制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就组织内部的个体成员而言,由于有共同的工作内容或发展愿景,往往也会形成相同的阅读偏好,从而形成相同的文献需求。
1.3 团体阅读的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参加团体阅读可以分享阅读经验、交流阅读思想,从而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质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互动可以加强与其他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对于一个学习型组织而言,团体阅读是建设组织文化、塑造组织品格、提升组织能力、达成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
2 图书馆负有满足团体阅读需求的责任
团体阅读需要有文献资源保障,也需要有相应的阅读交流空间。图书馆负有提供文献资源保障的责任。为了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协助和引领团体阅读的开展,图书馆也可以提供部分阅读交流空间。
2.1 是图书馆履行自身职能的需要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障读者自由阅读的权利,另一方面是保障读者利用知识信息的公益性。[1]仅仅为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能,图书馆就应该想方设法做好满足团体阅读需求的工作。
2.2 是图书馆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当前国家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能否满足团体阅读需求事关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成效。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2]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图书馆担当重要的角色。研究团体阅读现象、引导和推动团体阅读的开展,是图书馆工作者的任务。
3 纸质文献服务及其局限性
3.1 增加复本
图书馆要保障读者自由阅读,首先要具备可供读者选择的丰富的藏书,在藏书的数量和种类上务必做到充实、丰富。团体阅读需求的特征之一,是读者有大量的复本需求,按照以往的工作思路,增加复本量是满足团体阅读需求的主要途径。
3.2 馆藏空间和采购经费的制约
但是,由于馆藏空间的限制,这种方法是不可持续的。在一个图书馆的建馆早期,馆藏空间十分充裕,如果确实需要大量复本,可以暂时忽略空间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藏书不断增加,馆藏空间必然日渐拥挤。
另一方面的限制来自采购经费。统计数字显示,近二十多年来全国图书出版发行量增长迅速:
表1 1985—2010年关键年份中国图书出版数据
年份
出版图书种数(种)
出版图书定价总金额(亿元)
1985
45 603
39.50
1990
80 224
76.64
1995
101 381
243.62
2000
143 376
430.10
2005
224 823
600.69
2010
328 387
936.01
表1是笔者根据1985至2005年《中国出版年鉴》和新发布的《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3]整理的。从表中可以看出,出版数据逐年攀升,2010年和1985年相比,图书出版种数增加了7.2倍,出版图书定价总金额增加了23.7倍。对于大多数图书馆而言,馆藏空间多年没有增加,图书采购经费的增长和图书出版总量的增长是不成比例的,这都制约了图书馆增加复本的能力。
3.3 团体阅读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在馆藏空间和经费的双重压力下,减少复本、放弃对团体阅读需求的响应就成了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图书馆能否保障读者自由阅读的权利,有一个直观的指标:拒借率。拒借率是衡量图书馆实际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尺,也是图书馆统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4]产生拒借现象的原因很多,传统的纸质文献服务难以满足团体阅读需求,是产生拒借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阅读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读者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就是放弃阅读,这必然会影响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成效;第二种选择就是自己购买图书,这就影响了图书馆公益性职能的发挥,也削弱了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活动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オ
4 电子图书带来的新对策
4.1 电子图书市场迅速发展
近几年来,电子图书的市场迅速扩大,正逐步改变人们的阅读观念。截至2010年底,中国电子图书总量为115万种,比2009年新增电子图书18万种,同比增长15.65%;电子图书年交易册数为5770万册(未包含手机付费阅读和连载部分),同比增长6.93%;电子图书市场产值为8.69亿元,同比增长202.79%[5]。2010年数字图书馆的总销售额为12 259万元,占电子图书市场总销售额的14.1%。
4.2 电子图书的两个优势
随着电子图书市场的迅速发展,电子图书也逐步进入各个图书馆。电子图书有诸多特征,本文着重关注的是其中两个特征,这两个特征能帮助图书馆突破馆藏空间与资金的瓶颈,使图书馆可以为团体阅读提供有效的服务。
首先,电子图书不消耗馆藏物理空间,它只是电子存储介质上的记录,图书馆保有电子图书不会对馆藏空间形成压力。
其次,电子图书的定价低于纸质图书,可以减少图书馆保有复本图书的资金压力。相比纸质图书,电子图书不存在纸张涨价、印刷、仓储、物流等成本,电子图书定价低于纸质图书是必然的结果。目前的市场情况也是如此,在国外,亚马逊及其他几家零售商对于新书及畅销书的定价为每本9.99美元,而一般纸质图书的价格在每本26美元左右。[6]在国内,超星、书生之家、方正Apabi是三家影响较大的电子图书服务商,超星单本价格是2元,书生之家每本价格2~3元,方正Apabi平均每本单价4.5元,[7]价格均大幅低于纸质图书。
4.3 应积极搭建读者和电子图书之间的桥梁
作为新生事物,电子图书除了有鲜明的优点以外,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多缺点。面对团体阅读需求,传统的纸质图书服务是无能为力的。这时候,电子图书服务就不仅仅是补充和点缀,而是不可或缺的服务手段。既然新技术的发展已经给了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的空间,无论从读者的需要还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图书馆都应该迅速掌握和运用好这项新技术,积极搭建读者和电子图书之间的桥梁。
4.4 开展电子图书服务的三要素
图书馆要进入电子图书服务这一新的领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内容、终端和网络是开展电子图书服务的三要素。
4.4.1 内容保障。图书馆需要调查了解哪些是有团体阅读需求的书籍,为此,要加强与潜在的需求群体联系,例如学校图书馆要加强和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利用在同一组织架构之内的关系,建立迅捷的需求征询机制。其次,图书馆要积极对外宣传电子图书服务。图书馆应成为电子图书阅读的启蒙者,通过宣传唤醒读者的需求。
在了解需求之后,就要设法去获得这些书籍的电子版。电子图书市场和发行渠道正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远没有纸质书那么成熟,能否顺利采购到所需电子图书仍是一个未知数。“目前,中国的电子图书市场问题重重,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产业链还没有打通,各个环节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对接。做终端阅读器的不得不自建内容平台,做内容的也开始自己开发阅读终端,做平台的又无法通过水平整合形成规模,整个市场支离破碎。”[8]由于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的困难,“发行渠道”往往还兼有版权保护的色彩,因而自成体系,没有统一的模式。要买到所需要的电子图书,就要熟悉各种不同的发行渠道和发行模式。
对于过了版权保护期的图书,图书馆应该广泛收藏其电子版内容,以丰富馆藏并方便读者下载阅读。在我国,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公民终生及其死亡后的五十年。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其发表权、使用权、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五十年。[9]
4.4.2 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电子图书的阅读离不开阅读终端。阅读终端按便携性可分为传统的PC和移动终端两大类。如果没有方便的移动阅读终端,读者将难以养成阅读电子图书的习惯,也不利于电子图书业务的开展。移动阅读终端主要有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E-ink屏阅读器三类,其中E-ink阅读器的阅读体验非常接近纸质书,最适合阅读。图书馆理应顺应潮流,成为手持移动阅读的推动者,积极推动以E-ink阅读器为主的各种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应用。
4.4.3 连接内容和终端的网络平台。网络不仅是指连接内容和终端的物理媒介,还包括网站的建设。很多规模图书馆都搭建了网络平台,在明确了为团体阅读需求提供保障的任务后,图书馆还要有针对性地对网络平台进行完善和改造。改造的目的就是强化电子图书服务的内容,实现电子图书服务的便捷、人性化、多功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辟针对团体阅读的专门栏目,为读者提供“找、借、读”三位一体的一站式便捷服务。2)要能同时满足下载阅读和在线阅读。3)要能同时实现传统的有线网络接入和手持移动阅读设备的无线接入。使读者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应用不同设备,都能打开自己当前阅读的书籍和书签,即“云阅读”。4)建立方便读者的阅读交流平台和信息反馈平台。图书馆可以为部分群体、社团提供阅读交流的物理空间,也可以依托网络,搭建一个物理空间之外的虚拟阅读交流平台,以图书为媒介,汇聚阅读感言、交流思想、分享阅读体验。在技术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阅读评价和讨论的对象甚至可以深入到电子图书的全文,由此把学习型组织的阅读行为引向更深的层次。5)积极借鉴商业化的电子图书资源平台的经验。目前国内商业化的电子图书服务正在经历一个加速发展阶段。国内起步较早的电子图书资源商业平台有超星、书生之家、中文在线、番薯网、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龙源期刊网等;最近几年,盛大云中书城、汉王、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百度文库相继加入竞争。这些电子图书平台有不同的背景,内容和服务手段也各具特长,代表了我国电子图书和数字出版的最高水平。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服务要积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和特定读者群的需求特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形成自具特色的电子图书服务。オ
5 结 语
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读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10]团体阅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任何一个重视学习的团体内部。在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背景下,团体阅读需求值得我们关注。
[参考文献]
[1] 粟 敏. 图书馆主要职能之我见[J].贵图学刊,2011(3):26—27.
[2]图书馆服务宣言[EB/OL].[2008-10-28].http://www.tlzyxy.com/TSG/news_view.asp?id=97.
[3] 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2011-09-07]. 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493/201109/722877.html.
[4] 堵海燕,朱文通,陈国平,等. 降低拒借率提高服务质量[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5):56—58.
[5] 2010~2011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EB/OL]. [2011-04-18].http://news.du8.com/viewnews-88935.html.
[6] 电子图书定价较量第一回合结束:出版商赢得话语权[EB/OL]. [2010-02-10].http://hxd.wenming.cn/xwcb/2010-02/10/content_95736.htm.
[7] 李玉琳,刘沧德. 对三种电子图书系统的分析研究[J]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7): 154—155.
[8] 2011年电子图书产业5大热词[EB/OL].[2011-01-12]. http://www.bkjpress.com/Html/Article/20110112/7336.html.
[9] 法律对著作权保护期怎规定[EB/OL]. [2007-02-13].http://www.china.com.cn/info/txt/2007-02/13/content_7825371.htm .
[10] 郭声琨.勤读好学 自我充实[N] . 广西日报, 2009-04-23(1).
[收稿日期]2012-02-21
[作者简介] 钟海雷(1968—),男,馆员,本科,广西区委党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