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波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和集成;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摘录
背景
2006年,《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指出:“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并将“大力发展信息化”作为“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并在《战略》的第四节“我国的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中指出:“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用单独一章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制定与颁布即是对《战略》中的战略行动的进一步落实,也是对《纲要》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的具体化。其中,《规划》对任务的描述整体上以定性为主,教育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其指出:“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支撑和‘引领,它并不能解决教育发展的所有问题。本《规划》是一个特定前提下的有限目标规划,定位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在研究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中适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规划》内容简介
《规划》分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实施6个部分,共20章。
“序言部分”简略地勾勒了《规划》颁布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发展态势,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进行了阐释,明确了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四条工作方针:“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坚持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坚持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是为完成《规划》总体目标,对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进行的统筹规划和具体部署,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其中,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任务主要有5项,分别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发展框架;教育信息化自身发展的主要任务有3项。其中,发展框架中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第三部分 行动计划”提出了为实现《规划》目标、完成发展任务,需在近期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着重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并开展前瞻性试点示范。“行动计划”将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并指出,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政策法规、技术服务、经费投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为确保完成发展任务、顺利实施行动计划而采取的政策保障措施。
“实施部分”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规划》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施行目标考核、推广试点示范、建立支持环境”共5项原则要求。
专家评述
《规划》第二部分“发展任务”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的十年发展任务分别作了阐述。在每个具体的任务后面,设置“专栏”作了进一步的点状部署。教育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对此作了进一步解读:“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学校间的建设现状和发展需求也不尽相同,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难以提出全国通用的量化指标,所设计的专栏内容都是指向性的定性描述,具体定量指标由各地区、各学校在制定各自的教育信息化规划时,根据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而研究确定。”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缩小基础教育资源鸿沟”是“十年规划”提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首要任务。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指出:“部分基础教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不够,在西部地区问题尤为突出。”清华大学教授李星认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地区发展不均衡,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园网的普及率不到30%,有必要为所有的中小学建设校园网,这样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同时,也体现出了“公平性”,让家庭贫困的学生也能通过校园网享受到信息化的教育。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也指出:“我国教育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但是其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余胜泉指出:“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等行政部门过去一直承担管理的职能,现在要从管理转向服务,在教学信息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人才队伍的组成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引进专业人才,为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建立真正的教学管理体系。同时,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也要发生相应变化。比如教室环境可以尝试多样化,适应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认为,高校面临着“教育质量优质化的问题”,其科研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出科研成果,首先要关注的是如何培养人才,“因此,高校中要提倡教学和科研一体化,尤其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推进”。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规划》中明确指出:“推动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蒋东兴说:“在‘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学校管理云服务可以大力推广,这是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提升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关键举措。”
同时,《规划》对继续教育和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发展也做了具体部署。
教育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复合交叉领域,正如余胜泉所说,《规划》的亮点之一是“强调教育与技术双向融合,改变人们过去秉持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就是教育信息化的观念,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我们相信,《规划》的颁布,一定会给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一个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