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摘要:戏曲教育是艺术教育体系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将信息技术与戏曲教育进行整合,还原戏曲立体化艺术特征,创造网络化戏曲课堂。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素质,还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戏曲教育;信息技术;网络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众多的文化品类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代表的戏曲艺术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三大戏剧样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创造了宏大壮美、辉煌灿烂的戏剧景观,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及理想、诉求,集中体现了我国艺术的风范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戏曲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在中小学以及高校中开展戏曲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即审美情趣、艺术鉴赏力和美的创造力,还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戏曲教育呼唤信息技术的整合
戏曲教育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可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和高校的戏曲教育却常常采取或是以戏曲作品的文学性为中心,如同教学其他小说、散文等课文一样,更突出的是对于剧作家和剧本的分析;或是以戏曲作品的音乐性为中心,如同讲授歌曲一样,更突出的是对唱段和唱词的分析。可以说,目前存在的这两种教学方式,是极为片面的,它们仅仅展示了戏曲艺术的冰山一角,违背了戏曲艺术的本质和特征。
戏曲艺术是一门包括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就是吸收了众多艺术门类之所长,是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杂技等艺术门类的集体性创造,但是戏曲不是音乐,戏曲不是舞蹈,戏曲不是美术,戏曲更不仅仅是文学,戏曲绝不等同于它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此,在戏曲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单独讲授戏曲综合性艺术特征的任何一个要素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那么,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把平面的单侧面的讲授方式转变为立体的全方位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更是呼唤信息技术对于戏曲教育的整合。
1.运用信息技术,还原戏曲立体化艺术特征
在戏曲教育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在于学生对于这门艺术的真切体验。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学生有条件全身心地去感受这门古老艺术之美。教师可以利用音响、图像、视频等手段,使学生能够立体、直观地感受戏曲、理解戏曲。
例如,在给学生讲授昆曲《牡丹亭》这一经典剧目时,教师可以用视频展示女主角杜丽娘与丫环春香在《游园》这一场中表演,戏中那些经典的唱词,比如杜丽娘游春时的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通过装扮上的戏曲演员用昆曲特有的水磨腔娓娓唱来,让学生在视听语言中近距离地感受距今六百年的古韵悠扬,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讲授和分析这一经典剧目;再比如,在给学生讲授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时,教师可以先用视频和音响展示《智斗》选段,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学习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三个角色的唱段,让学生身体力行,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样板戏的艺术特征。
2.运用信息技术,创造网络化戏曲课堂
网络上的信息内容非常强大,如同一个庞大的、实用的资料库,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用网络来共享信息源。在戏曲教育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比如在给学生教授各省市地方戏剧种时,教师可以在征求学生意见和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地方戏剧种,将学生分为京剧、昆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不同学习小组,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工作室,让学生上网搜索该剧种相关历史资料、经典剧目、名家名段等,然后请每组学生将资料整合,做成PPT,在课上进行演示,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创造一个交互协作、资源共享的学习氛围;再比如,在高校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濒危戏曲剧种时,教师可以请不同省份的学生利用假期,深入草野,对这些濒危剧种生存现状做一调查,然后通过网络,把分散在各地的学生联接起来,请他们将自己的调查资料,包括声音、图片、视频等上传到网络,教师与学生在虚拟世界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戏曲教育逐步迈入网络化课堂。
信息技术在戏曲教育中的作用
戏曲本身的多媒体化表演,呼唤多媒体化的教学手段。将戏曲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戏曲教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形象、视听结合的学习氛围,比起传统的平面教学方法,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如在给学生教授黄梅戏这一剧种时,结合新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徽州女人》进行分析,通过欣赏剧目片段,先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徽州,再结合黄梅戏著名演员韩再芬悠扬婉转的唱段,由此立体生动地展开黄梅戏这一剧种的教学,比干巴巴地分析课本上的文字,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精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艺术样式在戏曲当中都能够得以体现。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通过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和网络共享,引导学生去感受戏曲、理解戏曲之美。
如戏曲的音乐,剧种的繁多造就了五彩斑斓的戏曲音乐艺术。通过欣赏戏曲音乐片段,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京剧的慷慨大气、昆曲的古韵悠扬、豫剧的淳朴激昂、越剧的温婉可人、黄梅戏的婉转动听,不同的剧种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特色。
如戏曲的行当,生、旦、净、丑都有着独属于他们的身段唱腔。通过欣赏视频片段,开展舞台体验课程,使他们感受到青衣的典雅端庄、花旦的俏皮可爱、小生的俊朗儒雅、老生的风度气魄、花脸的勇猛粗犷、丑角的讽刺调笑,每一种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
如戏曲的脸谱,不同的人物性格造就了不同的化妆艺术。通过不同脸谱的图片展示,使他们感受到红脸的忠义耿直、黑脸的正直威武、白脸的奸诈多疑、蓝脸的桀骜不驯、绿脸的莽撞冲动,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程式化的人物造型艺术形成了戏曲独特的美学意蕴。
因此,将戏曲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既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要,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艺术鉴赏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和美丑观。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作为中心,这种单向注入式教学不适合戏曲艺术教育。中国戏曲是包含唱、念、做、打,声、台、形、表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在学生观摩戏曲产生兴趣之后,有必要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戏曲艺术。
如在戏曲教育的过程中开展舞台体验活动,观摩鉴赏与学唱学做同步进行,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赏析更多的戏曲片段,带领学生学唱、学做,在具体实践中真切感受戏曲的魅力。这样一来,以往在台下以观众身份欣赏的学生,变为讲台上或舞台上直接参与演出的演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我国当前的戏曲教育中,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多媒体化的教学手段将得以更为广泛的运用,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更是因为它所营造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鉴赏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