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新举措

2012-04-29 00:44鞠斌山樊太亮李治平
关键词:工科院校石油工程实践教学

鞠斌山 樊太亮 李治平

摘要:在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平衡关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作者在石油工程专业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实验、野外地质实习和油田生产实习等方面提高学生实践效果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科院校;石油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5-0003-02

在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具有理论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工科行业的社会需求,工科院校应该努力探索“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体会,谈谈提高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新举措。

一、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大量调查和借鉴同类院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野外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校内助研、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这些环节是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以上教学计划中的实验、两个实习和两个设计是学生必修的教学环节;助研是针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开设的。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创建了“实验室—校内基

地—校外基地”三位一体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互动机制,开展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依托“产学研”基地的实践教学系统。在石油工程领域,探索高素质、有特色的人才培养途径,形成了重视石油工程理论基础、重视实际动手能力、重视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优秀生培养制度,通过基地班的建设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实践技能训练得到了保障。

二、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石油工程专业有较好的实验设施和实验教学条件,现有石油综合展示室、沉积岩矿显微分析实验室、油层物理实验室、油藏数值模拟实验室、油田开发实验室。此外,还注重加强跟国际上知名石油公司在软件方面的合作,争取他们对学校的软件捐赠和支持。比如,目前斯伦贝谢公司已经捐赠油藏数值模拟软件30套,哈里伯顿公司于2009年10月向学校地学油藏实验室赠送了20套Landmark R5000软件系统;Emerson/Roxar公司于2011年11月为学校捐赠5套价值280万美元的油藏地质建模RMS软件。这些软件安装在实验室的机房内,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软件的操作,极大地提高了软件操作能力。经过多年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目前实验室拥有比较完整与配套、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此外,加上长期积累下来的颇有研究价值的实验标本,有效地支撑了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实验教学。今后五年,结合国家“石油工程第二类特色专业”和“石油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将继续加大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增聘并培养实验指导人员。通过实验课教学、课后实验和上机操作练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该专业的研究生还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导师的课题,利用实验室的设备从事科学研究、学术或学位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工作。

三、重视野外地质实习,使学生打好地质基础

野外地质实习是学习地质知识的必要环节[1],是对课题理论教学的巩固和应用。地质知识是与地学背景相关专业的基础,石油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对象之一是埋存在地下数百米到数千米的深储层,要想直观地观察储层的构造和沉积特征等地质现象,必须通过野外地质实习、观察地层露头等途径来掌握地质研究的基本技能。学校建立的北戴河和周口店实习基地,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地质实习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是提高实习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2]。为了提高野外实习效果,根据地质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实习的特点,我们编写了《北京西山地质剖面实习指导书》。此外,2010年2月能源学院组织教授带领部分青年教师赴延庆踏勘地质实习路线,2011年开辟一个实习基地试点,2011年春部分研究生参加了延庆硅化木群及周边地貌与地质现象考察。通过野外地质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得到了有效巩固,将课堂理论和野外地质实际相结合,为今后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共建“产学研”基地,提高生产实习效果

生产实习是巩固所学理论、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3]。生产、科研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4]。能源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建成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和中国石化中原油田两个“产学研”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生产实习条件。为加强学生生产实习环节,2005年与大庆油田研究院建立了“产学研”基地,2007年与华北油田研究院建立了岩芯库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校—企”互动式的实践教学模式;理论与技术融合、思维创新与动手能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基地的实践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强、具备创业精神的不同层次的石油工程科技人才。

五、完善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石油工程的特点,完善了设计教学环节,即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这两个设计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前者课时3周,后者14周。油藏工程设计是一项比较综合的设计,涉及石油地质、钻井、油藏开发设计、经济评价等多项内容。在设计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担任组织和辅导工作。学生分组设计,在设计中既分工又合作,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科研、生产的实际任务以及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收集资料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及实际能力,以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除理论性和研究性选题外,提倡学生从事工程性和设计性选题研究,具体选题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论文(设计)做到每人一题,独立完成,以便使每位学生都得到独立、全面的训练; 90%以上是与工科性质相称的应用性研究题目,其中90%为科研型选题。综合、系统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作用十分明显。

六、增设创新基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八次党代会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成就中提到:传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精神,重视实践教学。能源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不断完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室开放,鼓励教师组织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基金,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竞赛喜获丰收,自2004年至今,在各类专业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博奇环保杯)等比赛中获奖多项,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证明学院加强实践教学措施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七、以“卓越计划”建设为契机,增强科研实践能力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教育部出台了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2010 年6 月23 日正式启动[5]。旨在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的特点及联合培养石油企业的合作情况,制定了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标。以实施石油工程“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石油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石油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油工程教育体系。实施“3+1”培养模式,即本科生累计三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累计一年的时间在石油企业进行实践和工作锻炼,为将来成长为卓越的石油工程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能源学院根据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循序渐进,通过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了实践教学管理,建立了整体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在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全面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今后将继续加大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以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5]杜学斌,解习农,任建业等.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中

如何体现海洋地质特色[J].中国地质教育,2009,(2).

[2]邢亚哲,魏秋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生产实习效果

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0,(4).

[3]刘凯.大学生生产实习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

2010,(2).

[4]王文科,杨胜科,杨红斌等.科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

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0,(4).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石油工程实践教学
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石油工程化学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