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教育现状探析

2012-04-29 20:56侯燕朱鑫铨
关键词:高校现状

侯燕 朱鑫铨

摘要:新生教育是高校必须重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虽然说大学新生适应的因素复杂、众多,但高校在此过程中的教育管理活动对大学新生的适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他们整个大学阶段乃至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改进,使新生教育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新生教育;现状;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5-0087-02

新生教育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虽然说大学新生适应的因素复杂、众多,但高校在此过程中的教育管理活动对大学新生的适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他们整个大学阶段乃至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解高校管理给大学新生提供支持的实际效果,增强新生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扬州大学已连续三年开展专题调研,每年春季在新生中随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率均在98.5%以上,同时结合座谈、走访等形式,了解新生教育状况。现以扬州大学2011年调查数据为例,就高校新生教育现状概述如下。

一、新生教育工作内容全面、形式丰富、成效显著

扬州大学新生教育的基本内容涵盖了理想信念教育、时代精神教育、知校爱校教育、生涯规划教育、道德养成教育、法纪法规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地方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资助政策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等十多个方面,在形式上力求贴近学生、寓教于乐。同时,注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网站、博客、QQ、飞信、微博、播客、手机报等),在教育内容和活动载体上进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思想政治教育细致深入,广大新生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

扬州大学将新生教育融入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调查显示,通过开展细致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扬州大学新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度认同,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例如,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的均超过85%;对“推进改革开放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81.7%),“我国能够继续实现经济较快平稳增长”(84.8%),“我国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70.3%)等问题也表现出充分的信心。绝大多数新生都递交入党申请书,入党的主要动机有“追求理想和信念”(39.1%)、“寻求政治荣誉感”(25.3%)、“谋求仕途发展”(40.3%)、“增强就业竞争力”(58.5%)、“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18.4%)。这说明扬州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表现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

(二)成长平台搭建立体生动,广大新生的成才愿望十分迫切

扬州大学注重发挥新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搭建平台,让每一位新生“唱主角”,畅谈个人大学生活设想,规划人生发展目标。同时,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杰出校友、学生家长、在校优秀大学生等参与新生教育,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构建多角度、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调查显示,新生普遍认为“个人能力和自我奋斗”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依靠,“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机遇”、“诚信等良好的品质”等也有其相应的作用,仅有1.3%的学生认为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依靠是“金钱”。在问及大学生涯设计时,超过70%的学生表示要“明确职业方向,认真规划,积极实施”,有14.4%的学生表示要“认真学习,多拿奖学金”;10.5%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非常感兴趣”,41.7%的学生“比较感兴趣”,37.4%的学生表示“一般”。对于专业学习状况,7.5%的学生表示“全面掌握并有所延伸”,49.5%的学生“比较满意”,38.4%的学生“不太满意,但可以应付考试”,这说明绝大多数新生能够客观认识和把握自身的学习状况,专业选择和专业学习状况较为理想。此外,新生十分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主动加入各类学生社团,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三)校园文化传承积极有效,广大新生的总体评价满意率高

学校的改革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扬州大学遵循“从规模大校向质量名校转变,从改革名校向内涵强校转变”的发展理念,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新生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满意度较高,其中“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率(满意或比较满意)超过80%,“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建设”、“公寓管理”、“校园治安”、“党团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评奖评优”等满意度都超过70%,对教师总体评价的八项“指标”中有七项满意率超过85%。这些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新生对学校工作的具体方面作出了积极回应,对校园文化特色比较认同,进而自觉内化为个人发展的动力。

二、新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0后”的学生成长环境深受外来文化的入侵,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受到全球化的影响[1]。我们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改进,引导广大新生深入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提出的“三结合”,使新生教育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取得新成效。

(一)新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新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新生受自身资历、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理论内涵的深层认识较浅,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认识不够清楚,甚至是偏激的。例如,12.5%的学生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依靠的首先是“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25.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或“没考虑过”毕业后到基层工作,13.9%的学生认为表彰宣传大学生典型“对普通大学生没什么影响”。此外,还存在入党动机多元化、个人目标定位模糊等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并改进。

1.进一步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会他们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去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现实问题,牢牢把握住自己思想道德选择的方向。

2.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的传承。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选树榜样和典型,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让新生自然融入学校氛围,自觉传承校园文化。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需要开辟网络阵地,以QQ群、博客、飞信等形式作为与“90后”交流和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开创更多的“90后”乐意接受的教育渠道,以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2]。

(二)新生教育在拓展平台、优质服务等方面有待完善,需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工作,促进新生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新生对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后勤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我们应从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服务于新生的成长成才。

1.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把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培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新生的专业素养紧密结合起来,使新生从进校起就注重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实践技能的拓展。

2.积极搭建更多平台。要引导新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要对各级各类学生社团及各种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为新生创造更多展示的舞台,引导他们提高社会适应性。

3.进一步加强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制订科学系统的计划,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新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引导新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核心竞争力。

4.全面提升网上文化引领功能。要把校园网办成沟通领导、教师、老生和新生之间联系的桥梁,办成传播信息和知识、引导新生全面发展的阵地,办成广大新生成长成才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

(三)新生教育在深入学生、贴近学生等方面有待改进,需要进一步推进新生素质拓展,促进新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数据显示,新生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满意度达67.7%,“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仅为4.7%和2%,但经常跟辅导员、班主任交流或者谈心的比例很小。同时,对学校的工作有意见需要反映时,近80%的新生会首选“向辅导员、班主任反映”。可见,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但由于人员配备不足,日常繁杂事务占用大量时间,造成专职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不够,这在今后工作中亟待改进与加强。

1.注意引导和缓解新生的压力。新生觉得苦恼的事情主要集中在“就业和自身前途问题、学习和科研问题、经济压力大”等问题上。42.6%的学生觉得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好”,超过一半的学生觉得“一般”,3.4%的学生表示“很差”,2.6%的学生“说不清”。这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新生的精神生活,加强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QQ群、班级主页等网络方式及时开展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了解,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把教育与服务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做好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在内的助学体系,进一步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育人。

3.进一步创新教育形式。在学校新生“最喜欢的日常教育活动形式”中,“社会实践”(39.2%)位居第一,其次是“看电影、演出等”(28.4%),选择“专家讲座”的为12.8%,“听典型人物作报告”占8.3%,“知识竞赛、演讲、辩论、征文等”占7.1%,“网络宣传教育”和“其他”分别为1.9%和2.3%。这些数据为学校研究和指导新生课余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应该进一步创新教育形式,努力营造和保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提升新生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强.对“8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J].北京

教育,2007,(11).

[2]李麟浩.探究“8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科技

风,2008,(5).

猜你喜欢
高校现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