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娜
【摘要】文章强调了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具体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性学习的五大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情境;思维;启发;优化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新课标反复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揣摩思想倾向。因此,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充分地体验,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师的要务。
看看《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新理念表述,会发现“体验”一词几乎分布在各个部分,其中出现最多的是“情感体验”和“独特体验”,如“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展体验性阅读提供了纲领性的保证。
所谓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体味,它具有亲历性、闪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体验性阅读,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阅读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把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阅读对象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的语文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探求未知的思维活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扣人心弦的导语,绘声绘色的演讲,多媒体手段的恰当运用等,都是情境创设的有效方式。《放小鸟》是一篇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怎能让一年级的学生体验小作者“喜欢鸟——舍不得(关住鸟)——爱鸟(放鸟)”的情感过程?上课伊始,我是这样来创设情境的:(老师带着美丽的小鸟面具进入教室)“嗨,大家好,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来自美丽的大森林,想和在座的小朋友成为好伙伴,你们愿意吗?和我做朋友有个条件,说一说你们对我了解多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拉近与鸟儿间的情感距离。(生:你的家在大森林里,你的兄弟姐妹很多,本领大,会唱歌,会说话……)。通过这样的铺垫,鸟儿已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小男孩“放鸟”的这一情感过程会更深刻。
二、放飞想象,牵引体验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选材范围甚广,从时间来说,有现代的、近代的,也有远古年代的;从空间来说,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大海到高山到浩渺的宇宙,无不涉及。教材内容中许多篇目并不是小学生阅历中的,与他们的生活空间有较大距离。要解决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展开我们心灵的翅膀,利用我们的想象,带领学生神而往之。只有使学生有体验,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
一是在阅读中想象。“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朱作仁谈朗读》)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放电影”。让朗读的过程成为既是对语言的品味过程,更是深情投注的体验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带着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产生有效体验,解读文本,感悟文本。例如,学习《黄山奇松》(国标本第九册):“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黒虎,有的形似孔雀……”该句时,可以紧扣“千姿百态”,抓住空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产生心理体验。
三、内外结合,拓展体验宽度
有生活就有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小学语文学习要走出课堂,教师要走下讲台,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中。无庸置疑,课内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内。大社会好比“加油站”,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和运用,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经验走进课堂,又带着良好的习惯方法走向生活。再圆满的课内充其量也只是语文教学的一半,切不要忽视了另一半,那就是课外。语文教学要立足生活,立足实践,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从封闭的学校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课堂;从枯燥的课堂学习走向生动的生活学习。宋代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就是指丰富的社会生活。
这种开放性体验,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如让学生到社会上搜集对联、民间故事,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怎么办呢?过去,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我们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启发激思,诱发体验情境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千古流传的古诗,甚至一片随风飘然而落的秋叶……,都能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有疑处探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品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动机,丰富儿童的感知,从根本上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让学生情境体验时,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神态,期待的心态,帮助学生逾越学习的障碍。
总之,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的亲历与感悟,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体验以经验为基础,是对经验的一种升华和超越。学生只有切身体验,才能自主地感悟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生命价值,才能自主地发现和挖掘自我潜能,才能完善自我人格,以期实现体验与创新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