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时事教育的思考和运用

2012-04-29 05:06于晓明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6期
关键词:孝妇时事品德课

于晓明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同时事教育紧密联系。通过时事教育,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时事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要在实际教学中抓住时事教育的特点,进行有效实施。

(一)时事教育的特点

1. 时事教育要求实时性。时事基本上来自新闻联播、网络、报纸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如果不抓住实时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应该在每一堂课都进行时事教育,时间不在长短,关键是及时帮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为学生的行为提供导向。

2. 时事教育要求适应性。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背景、人生经验、理解层次都有很大差异,所以时事教育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时事背景事件,从而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分析,这样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理智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培养亲社会的行为。

3. 时事教育要求践行性。如果为了提高升学率,片面强调时事内容的记忆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果学生为了考分而死记硬背许许多多的时事内容,而对这些国内外大事发生的原因、影响、怎样评价等等并不能真正地领会,也没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时事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不利的。

(二)时事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

1. 开设“时事直通车”。利用课前2分钟,让学生做新闻发布人,发布最新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报纸、新闻联播等方式广泛了解国家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课前进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前明确主讲人,并准备资料,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探知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展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不少同学参加时事演讲后,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答题也明显有条理了。但新闻发布会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演讲要适时点评,不能偏离方向;二是要克服漫无目的地应付,如读报纸、罗列小新闻,读读了事,不加以整理和评析。

2. 利用班级墙报,开设时事专栏。在我校,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墙报,其中设有“时事专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负责一周,将上一周本班时事直通车的新闻进行总结、补充,张贴在墙报上。由于开设在走廊上,方便学生课间阅读,也有利于班级间的信息交流,经常会看到学生课间站在一起对时事交换看法,进行评论。

3. 结合教材,适时引入鲜活的时事材料进行教学。时事教育要关注身边的时事,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相结合,这样更具有直观性,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淄博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了《走进母亲河》专题片,真实记录了孝妇河的沧桑变幻,见证了环保的沉重和责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学习初三教材《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观看了这部专题片,重温了孝妇河经历的创痛。我发动学生也加入到环保行动中,利用周六、周日寻访孝妇河淄川段,通过采访、照片等形式从老人的叙述中了解曾经的孝妇河,用镜头记录了孝妇河的现状和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并且自觉捡拾河边的废物、垃圾,主动关爱自然,教育效果比单纯课本知识的讲授好了许多。

4. 举行时事辩论会。以时事为背景,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中存在争议的热点事件举行辩论会。

比如,在教学初三教材《面对责任的选择》一课时,涉及到承担责任的好处、意义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我引入了当时备受争议的社会热点事件——“南京彭宇案”。这一案件,集中在“面对承担社会责任可能承担的后果,你如何取舍?”学生分为两组,各持一方观点,进行了激烈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适时引导,最后,让学生谈感受并且落实在行动上,让学生在履行责任时避免误解,即使承担责任会付出一定代价,也不能逃避、推卸责任,因为这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帮助学生懂得,面对类似事情,如何正确、理智的面对。因为这个事件对学生产生的“助人反害己”思想应得到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思想品德课旺盛的生命力源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及时结合教学内容补充大量富有时代气息的时事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孝妇时事品德课
时事半月谈
东海孝妇传说
时事政策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东海孝妇传说”之历史流变考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