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祥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高中数学教育正向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建立数学思维这一模式转变,而人本思想便是这一教学改革中受到广泛关注与提倡的基本教学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些都是人本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人本思想;高中数学教学;主体
数学是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在生物技术、建筑工程、航海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正是由于此,高中数学教育受到了教育界广泛的重视。
与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点多,涵盖面广,从最简单的代数、多为方程,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乃至积分初步都有涉猎,同时思维跨越较大,需要学生有充分的理解力和空间想象力,因而高中数学教育长期以来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高中数学教育正向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建立数学思维这一模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学生需求和特征,正视学生的不足与学习偏差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人本思想便是这一教学改革中受到广泛关注与提倡的基本教学思维。
人本思想的核心便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与核心,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都要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和特征展开,以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作为主体的模式,更加尊重学生是否积极正确地学习到了相关知识,进而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思维模式,而以人本思想引导高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学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思维,尝试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引导其作为教学的主导进而展开教学。例如,在学习双曲线相关知识时,教材对其定义为“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对此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准备,分析为什么作为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的常数必须要小于|F1F2|,当大于或者等于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经过提前的准备之后,到讲台上为大家讲解。这样的方式十分轻松活泼,一方面迎合了高中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同时为了“不至于在众人面前出丑”,学生往往会做十分充分的准备,进而对相关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展,不仅如此,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学生在相关知识点理解上的误区,进而作为教学的重点讲解内容,这比起教师单方面的讲解更加具有针对性,而面对同学讲解,其他学生在课堂上也将表现得更加活跃。类似的活动可以利用课堂的前十分钟持续开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台尝试的机会,长期坚持,将收到十分积极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模式彰显时代特征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检测形式都越发具有创新性,着重考察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越发丧失教学实践能力。在这一方面,应该在教学中彰显更多的时代特征。例如,在进行几何教学时,点的轨迹、坐标和几何图形的形成,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教学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可以引入CAI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动态FLASH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点的运动和坐标系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体地动态转化过程,这样的模式与传统的黑板作图进行结合,可以收到十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而对于在教学中学生的一些想法,可以通过自己上机操作CAI软件,模型各种图形变换的过程,从而对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疑惑进行验证,这也大大提升了学生自我挖掘问题和掌握问题的能力。
除了课堂教育中外,户外教学也应该逐步纳入高中数学教育的范畴,例如,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或者主题班会等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探宝”,由教师绘制一张利用坐标和方程式组成的“藏宝图”,以教学楼为原点,通过方程式和几何曲线可以以此求出其他点的坐标,再结合比例尺等知识,比赛哪一小组最先找到“宝藏”,给予奖励。这样的方式轻松活泼,学生乐于参加,同时学生自身利用数学知识建模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3 加强师生互动与联系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互动平台。在平台中,教师可以定期公布教学安排,分享教学资源,推荐课外阅读资料,而学生则可以对教师的安排和教学活动进行反馈,提出意见或者建议,进而共同推动教学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除此之外,通过电子邮件、在线交流和留言等途径,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高效的互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而交流平台还可以结合时下流行的微博、BBS等模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平台,这将更加有利于教学氛围的推动。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掌握并遵循学生的特征与需求,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相信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高中的数学教育改革一定可以取得更加科学和成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黄远震 .高中数学教与学 .[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 罗文军.数学课堂教学探析.[J] . 教学与研究,2009(5)
[3] 涂全波.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