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静
【摘要】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由情感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内部驱力很大,维持时间也很长,一个对语文学习热情较高的学生,在学习和练习、实践中往往显得积极主动,这就是情感因素在起作用。
【关键词】情感因素;教学;素质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强调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又是一项开发人的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力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无疑是课堂教学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正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涵。
一、学科消极情感的成因
(1)教师的消极情感的影响。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语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语文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易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于语文学科的消极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作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还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一书申将其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样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认真学,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语文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
由情感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内部驱力很大,维持时间也很长,一个对语文学习热情较高的学生,在学习和练习、实践中往往显得积极主动,这就是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因此,在运用情感因素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进入预定的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教学时可用挂图、录音、录像、投影等泻染情境,还可以用讲故事、表演、实物演示等再现文章设定的情景,在情景交融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2)动之以情,强烈感染。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和影响周围其他人,并常常使其他人引起与之相近或相联系的情感。同样,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和影响自己。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学生也会感觉无聊,没有精神。如果教师精神饱满,学生也会充满激情。教师一定要表现出旺盛的精力,示范要准确而潇洒,语言要清楚而精炼,声音要响亮而优美,表现出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3)行之于情,亲身实践。情感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成熟起来的,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实践活动是丰富情感的有效途径和推动情感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要从实践开始。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主动性、趣味性,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如将语文教学中既枯燥又乏累的内容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随时渗透于教学过程,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体验美好情感,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练习中逐渐学到知识,培养技能,提高智能,促进教学的提高。
总之,情感因素的运用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而不能生搬硬套,思想僵化。如果教师主观上情绪高涨,不考虑学生是主体,空洞说教,忽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情感因素的运用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情感因素是教师树立威信,组织教学,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情感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