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奎
【摘要】近年来各类大型运动会的举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体育新闻的快速发展,各类体育类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对体育新闻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体育新闻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会阻碍体育新闻的发展步伐,为此笔者就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低俗化现象和缺乏解说员及解说员职业素养不高的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新闻;报道;解说员;职业素养;娱乐倾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近年来大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体育、体育新闻、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促进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尤其是在举办奥运会前后的时间里,体育新闻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但是发展速度快不等于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例如,在体育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些虚假新闻、新闻报道娱乐化倾向严重、低俗化、解说员职业素养不高、报道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体育新闻的发展。为此笔者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体育新闻报道存在事实不实,重点不重
当前我国新闻媒体不同程度地存在虚假新闻报道,尤其是体育新闻报道中,虚假新闻颇多,关于这一点,上海《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会公布十大虚假新闻,笔者在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2007年,“退役的亚洲锦标赛冠军唐颖靠摆摊为生”;2008年,“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比尔·盖茨花一亿美元在北京租房看奥运会”;2009年,《杭州日报》记者廖旭钢以《传排协上报人选陈忠和遭总局驳回 新机遇留给蔡斌》为题作出了不实的报道。像这样恶劣的虚假行为不仅给新闻界抹了一脸黑,还大大降低了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度。另外,体育新闻报道应该以赛事进程为主,但是现在很多体育新闻报道都转向了人物故事介绍,弄得新闻重点不重,内容含金量不高。笔者认为应该把虚假新闻纳入法律范畴,加强新闻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教育,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低俗化倾向严重
现在人们对娱乐界的关注远远高于对体育界的关注,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为了提高收视率,各大体育新闻报道类栏目都在吸引受众眼球方面下足了工夫,在体育新闻报道中频出“奇招”来吊起受众胃口,而这所谓的“奇招”就是让体育新闻报道向“娱乐”二字靠拢,结果,收视率是得到了提升,但是时间一长,受众对这种娱乐式的体育新闻报道产生了审美疲劳,不再那么感兴趣,于是各大体育新闻报道又加强了这种娱乐深度,致使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性质越来越严重,最后成了低俗化新闻,什么体育明星的桃色绯闻、某明星十八代以前的祖宗是中国人等这类毫无意义的八卦就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各大体育新闻类报纸杂志的醒目位置。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低俗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受众感受不到体育的价值,因此体育新闻报道应摒弃这种畸形式发展模式。
既要保证收视率提高关注度,又要防范报道低俗化和娱乐化,是所有体育新闻报道栏目及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对各大体育新闻报道栏目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难题,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总是会有的。笔者作为一名普通受众,对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这类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体育新闻的发展改革有所帮助。首先,体育新闻中的八卦新闻是体育新闻报道的花边,不是不可以报道,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并且对这些八卦新闻的评论不能低俗化,体育新闻报道人员要将自己的眼光提升到一个合理的高度,引导受众向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其次,体育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实际,但不能将新闻人物的生活像小学生流水账作文一样全部写出来,报纸版面、节目播出时间都是有限的,一定要把体育新闻的重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受众,让受众能够对所要获取的体育新闻有所获益、有所感触,进而认可体育新闻报道的价值。最后,体育新闻类栏目的领导应要求新闻工作人员不断深挖体育新闻核心价值,加强新闻报道的审视核查工作,杜绝大篇章的娱乐化、低俗化的新闻报道。
体育新闻赛事解说中缺乏优秀的解说员
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但是体育解说员与主持人队伍力量薄弱,因而难以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新闻报道工作。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央视领导坦承人才缺乏,必须组建“解说国家队”。从总体来说,我国体育新闻解说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不少,笔者从中找出最为突出的两点做简单分析:
第一,解说员体制不完善。由于央视要求体育新闻解说员不能有任何倾向性,解说时不能是球迷,在体制的限制下我国的解说员很难自由发挥,有所突破,以至于有人说我国的解说员就跟体制下的中国足球一样四不像。另外,受众反映解说员的解说素质不高,缺乏激情,信息贫乏,还有的直接说解说员解说不到位,与现场激烈的赛事氛围不协调。
第二,解说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我国体育解说员在解说比赛过程的时候个人情感因素融入过多,影响了受众观看比赛的情绪,以2006年6月26日黄健翔在一场世界杯1/8决赛的疯狂解说为例,黄健翔在解说这场足球赛事时说:“亚昆塔,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了,格罗索立功了!不要给澳大利亚队任何的机会。”在格罗索最后一分钟为意大利赢得点球的时候,黄健翔没能控制住自己内心的狂热,在解说时把个人对意大利球队的热爱表露得极其过分,所以黄健翔的评论在媒体上引发了一场争论风暴。作为一名优秀的解说员,这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低级错误,后来在声讨声中黄健翔公开发表道歉信,信中写道:“我的现场解说评论夹带了过多的个人情绪,给大家造成了不适和伤害,在此我向观众郑重道歉!”
解说员队伍存在的以上两点问题,不仅是体育新闻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广大受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养的解说员队伍应该成为我国体育新闻行业当务之急的大事。笔者以为,解决体育新闻赛事解说员存在的问题就要从解说体制入手。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只有解决了体育新闻解说员的障碍,解说员才不会畏手畏脚,影响解说效果和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笔者觉得央视应降低解说体制要求,走出既定的解说套路,只要解说员解说时不牵扯政治问题、不涉及严重的民族主义、不带有严重的个人偏见,其他的都应该允许解说员自由发挥,使解说员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解说风格。如果生搬硬套就会让受众觉得解说员没有什么解说水平,进而会影响受众对体育新闻的看法。在关于解说员的素养提升方面,笔者以为,应由央视成立专门的解说员培训机构,加强解说员客观解说的意识和心理。另外,还要加强体育新闻解说员的选拔工作,培养后备资源,一方面是为体育新闻解说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是在解说员中形成一种竞争机制,让能者居上,这样就能引发解说员的忧患意识,使其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自我超越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周剑鸣.新闻通讯语言风格初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89-90.
[3]谢健.警惕都市类报纸的不良倾向[J].新闻战线,2002(4):77.
[4]许传宝.体育新闻的精神品位与受众需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25.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