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林 廖媛
【摘要】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09年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例,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相关评论的分析,解析新闻评论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引导公众、促进社会民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番禺垃圾焚烧事件;新闻评论;公共决策;舆论监督
从2009年9月底到12月,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激起全国舆论千层浪,广州媒体不仅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还围绕番禺能不能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各级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应听取民意、垃圾该如何处理才是其最绿色出路、以及由事件引申出来的如何促进社会民主及维护社会各利益阶层之间的公平和正义等议题发表了大量评论,引发社会各界思考讨论。
对于番禺居民的表现,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舆论支持,《南方都市报》从2009年10月到12月分别在《社论》、《个论》和《广州读本·早茶》几个版面共发表45篇来自社会各界的对番禺垃圾焚烧事件的评论,经分析,《南方都市报》新闻评论不仅对建立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这起公共决策起到极大的舆论监督作用,还就公共决策引起的社会问题如垃圾分类等环境问题、改进完善各种政策制度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民主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民主社会的成长。
新闻评论在公共决策中的舆论监督作用
(一)新闻评论与舆论监督。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1]新闻评论以其“论说的理论性”和“思想的内涵性”而被誉为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受到媒体的普遍重视。《南方都市报》不仅开设了《社论》、《众论》、《个论》三个评论版,还在《广州读本·早茶》版刊登时事评论、杂文、漫画、网友经典网评等,其对新闻评论的重视可见一斑。
舆论与新闻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邵培仁教授概括为:“新闻传播要依靠舆论传播来获得力量,发挥自己的影响;舆论传播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影响。新闻媒介要依靠舆论主体——公众的支持来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舆论主体要利用新闻媒介发表、声张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主张。新闻媒介通过公布重大事件来吸引公众关心和讨论,而舆论传播中的中心话题或热点话题又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传播内容。”[2]7当舆论主体以一种批评的眼光指向舆论客体时,舆论便呈现出监督的态势。
新闻媒体不仅通过新闻报道反映社会舆论,而且还刊登社会各界的来信、来论、杂文、漫画、微博等直接表现社会舆论。此外,新闻媒体还通过社评、评论他人评论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独立的舆论个体。新闻评论把新闻事实信息转化为观点信息,直接告知受众事情的真相、本质,以便受众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合理的行动,从而吸引广大受众的关注,提升媒体的影响力。新闻媒介正是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社会地位,代表舆论主体即社会公众,并作为一个独立的舆论个体,“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有违于党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规范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舆论监督。由此可见,新闻评论是媒体实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南方都市报》评论对建设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舆论监督。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有权威的价值分配。[3]政府是否在番禺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直接关系到各方利益的得失,在公共决策中不同利益之间相互博弈。公众的利益谁来维护?如何使公共政策走上维护公共利益的轨道?不能指望企业手下留情,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以赢取利益为目的,公众更不能坐视政府损害公共利益而无动于衷,受众只有将自己的愿望通过媒体表达出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给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改变策略,从而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媒体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优势,对政府权力、公共政策进行舆论监督,使公共利益得到维护。
从表1中可以看出,《南方都市报》就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在《社论》版、《个论》版和《广州读本·早茶》版分别刊登19篇、9篇、17篇评论,刊登在《社论》版上的评论最多,《广州读本·早茶》版次之,《个论》版最少。《南方都市报》从多个视角对番禺垃圾焚烧事件进行解读和讨论,集合各种意见观点对政府公共决策进行舆论监督,维护公共利益。
从表2中可以看出,《南方都市报》对建设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公共决策进行舆论监督的新闻评论在45篇评论中所占比例最大,即35.6%,《南方都市报》通过评论予以建设性的批评,从而使公共决策朝着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这种舆论监督包括对决策人物产生的监督和对决策人物行为的监督,对决策过程的监督和对决策效果的监督。[2]13
由上可知,在公共决策中政府决策可能为了政府利益或个人私利损害公共利益,需要媒体对政府决策者和决策者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南方都市报》对公共政策的决策者进行利益输送而不顾公共利益给予直接批评,又指出要恢复政府决策者的公信力就需要提高官员的素养,使决策透明,可见《南方都市报》敢于对决策者及其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但又不乏建设性。《南方都市报》对公共决策中的重要一环,即环评,以及公共决策不仅要吸纳民意还要信息公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论证,表明其对决策过程的密切监督,达到影响决策结果的目的。
新闻评论在公共决策中引导公众的作用
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以其所具有的特性,自然受到媒体的普遍关注,在公共决策中,由于关系到每个公众的切身利益,公众会密切关注媒体传达的各方观点,并将自己的观点与媒体及他人的观点两相对照,作出判断,是接受媒体或他人的观点,还是坚持己见,这是公众下一步行为实践的基础。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赞成什么、批评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不仅对公众的思想,还对公众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从表2中可以看出,《南方都市报》关于垃圾分类的评论占总评论的31.1%,针对我国大多数城市仅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或根本没有分类的做法,致使垃圾可再利用的很少,也增加了处理垃圾的难度,《南方都市报》通过评论,赞成并提倡垃圾分类,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最终要处理的垃圾的量,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然而践行垃圾分类后,垃圾造成的诸多环境问题最终都能得到解决吗?只做好垃圾分类,恐怕也不能使垃圾问题得到系统的解决,《南方都市报》发表评论说,要想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并非是做好垃圾分类就一劳永逸,还需要从源头抓起,需要社会各个组织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出干净优美的都市环境。[4]这些评论不仅深化了公众对于垃圾问题的认识,更对公众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教育和引导作用。公众对垃圾问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后,对政府政策作出正确的判断,促使政府的公共决策朝着体现公众意愿的方向迈进。
新闻评论在公共决策中起到促进社会民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作用
政府通过公共决策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而公共决策的主体并非只是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和公众,政府在公共决策中是否允许非政府组织及公众参与讨论决策,听取民意,使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都能得到维护,直接反映了政府是否开明,社会是否民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否得到了有力的维护。新闻评论以其旗帜鲜明的论说不仅可以对忽视民意、践踏民主的政府及其行为进行尖锐的批评,亦能为政府出谋划策,劝谏政府凡事与民商讨、广纳民意,这样不仅降低了决策风险,利于政策实施,还能兼顾各方利益,既促进了社会民主,也保障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中,番禺民众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民意与政府决策狭路相逢,形成僵局,如何才能打破这个僵局,《南方都市报》发表评论说:“民众维护自己的权利,这种坚持保证了公共决策的压力,有关部门在公开的论辩中未能占据上风。真正改革和开放决策程序,向民众求取政策的合法性,而不是在讳言公益的规章中坚持到底。”[5]媒体的肺腑之言不仅表现出其对政府充分容纳民意的热切盼望,更从侧面促进了社会民主、进步,在媒体的评论声中,垃圾问题也俨然成为一个民主问题。
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不是只靠个人作为就能维护的,更要靠社会的各种制度和政策予以保障。从表2中可以看出,《南方都市报》对向政府建议改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的评论占13.3%,表明媒体利用新闻评论论说的理论性,从制度和政策的高度出发,为垃圾问题寻找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同时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彰显和维护。《南方都市报》在《个论》版发表了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的评论:“为什么在美国反向征收制度能够得以实施?在我看来,就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很好的利益返还机制。在中国,我们并不存在一种个体从社会分享财富增长成果的机制,由公共设施改善所带来的收益都归相关个人所有,理所当然,为了公共利益而造成财产贬值的不利后果也该由自己承担。”[6]从评论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这种利益返还机制明显存在缺陷,也成为造成社会不公的一个因子,对于美国经验,虽不可以照搬,但值得借鉴,对利益返还机制的改进和完善既可促进社会公平,又可以让包括垃圾问题在内的其他问题得到解决。当然,并不只是利益返还机制,还有许多其他的制度、政策需要改进和完善,才能使整个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彰显和维护。
结论
新闻评论以其有理有据有节的论说形式,借助媒体的地位和优势,能产生出巨大的力量,对社会的组织和个人都产生影响。因此新闻评论的作者要充分考虑社会责任,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在此次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中,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广州媒体对此事给予了高度关注,仅《南方都市报》就发表评论达45篇之多,不仅对政府公共决策进行有建设性的舆论监督,还就垃圾处理问题深化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促使政府改变策略,使公众的利益得到了维护。最终番禺区政府停止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这不仅是番禺公众的胜利,也是媒体记者及其评论员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讨论,促进社会民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胜利。
参考文献:
[1]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45.
[2]邵培仁.媒介舆论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俞祖成,庄秀娟.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利益诉求与利益博弈分析——以“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例[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报,2010(3).
[4]周少锋.垃圾问题,必须系统化解决[N].南方都市报,2009-12-16.
[5]社论.决策充分容纳民意,施政僵局始能打破[N].南方都市报,2009-11-05.
[6]傅蔚冈.美国的住宅区旁建了垃圾处理厂,制度能做什么?[N].南方都市报,2009-11-02.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