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
关于角的知识,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教材具体编排在二年级下册与四年级上册。如果说二年级下册是紧密联系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借助直观、形象地描述角,初步地认识角,那么四年级上册是在认识直线、射线的基础上,静态地画出角,深入一步地认识角,并学会度量角,进而体现角的一些简单运用。作为教材的延伸,中学数学还有一个从运动的观点动态地生成角(且有正、负角之分)、应用角的过程。就小学阶段,笔者从校内外的听课活动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及少数教师(多为年轻教师),在角的教与学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模糊观念或者似是而非的认识,由此给角的学习蒙上阴影,带来负面影响。现选三例作浅析:
问题1 生活中所说的“角”就等于教材中所教的角?
平时生活中所说到的具体实物上的“角”与我们课本所讨论的平面上的角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课堂上会被举到的:①三角尺上有三个“角”;②教室的门上有四个“角”;③小欣课间玩闹时不小心碰到了讲台的“角”上,流了血。以上三例中所列举的“角”,从某种意义讲,都只能称作生活中的“角”,而不是教材中要认识的角。这一点,画出图形就清楚了:三角尺上的“角”如图①所示,而教室门的“角”或讲台的“角”如图②所示:
显然,它们都是空间的“角”,而在这些“角”的不同平面上所呈现出的角,才是我们要研究的角,所以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又如,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的剪刀上的“角”以及钟表的时针与分钟形成的“角”,用它们引出角,优点是熟悉、直观、逼真,还可展示其大小。不过缺点也明显:角的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部分并存,而且后者更具有显眼的优势(如剪刀的握把、刀刃以外的刀背,时分针的重叠处和两针的粗细、长短不一等等),同时还难体现角的边的可延伸性。教学中必须由教师作形象的比划和引导,否则往往会喧宾夺主,影响认知。
可见,教材或举例中所碰到的这些生活中的“角”,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表述分寸,配合以到位的体态语言揭示其实质,接下来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把这些实物上的“角”,通过删繁就简,设想延伸,突出本质,巧妙地抽象出来,转化为平面上的角。(如下图)进而在平面进一步认识它们。
千万不能就事论事,把生活中所列举的“角”不加区别地当成教材中要讨论和认识的角,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在此笔者还想顺便指出,有不少版本的教材都有用叠扇图作为角的例子,但通过听课和推敲发现,此例用在角的启蒙认识中,弊大于利。扇子的握把偏离角的顶点,扇子两侧的主龙骨并不像角的两条边,尤其是扇子中间的可放缩叠面更干扰着学生的认知。拿它作角时,很多学生显得一脸的困惑与无奈。一句话,将折叠扇表示角远离了角所凸显的本质。
问题2 最大的锐角是89°?
二年级下册教材从正方形的角,纸工袋的角和三角尺上面一个最大角分别“移出”原图形,画在平面上成下图:
并指出:这三个角都是直角。再用时钟上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与直角来做大小比较,并描述:①(比直角小的)锐角,②(比直角大的)钝角,到四年级上册,能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之后,通过量化提升对这些角的认识:直角是90°,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
认识至此,在讨论中有学生发问:“老师,锐角小于90°,那锐角有没有最大的,89°角是不是最大的锐角?”师先是一愣,后让学生讨论。学生议论纷纷:“89°角是最大的锐角!因为后面就是90°的直角了。”“老师,我认为还有最小的锐角,是1°的角!”“不对,0°才是最小的锐角,本来最小的自然数是1,现在是0了!”“0°哪儿还有角?看都看不见了,还是锐角?”“老师,量角器上是没有小数,不知角的度数可以是小数吗?如果可以,我觉得还有比89°大的锐角!”讨论很热烈,思维很活跃,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为不占过多的课堂时间,几分钟后,教师小结:“大家讨论得很认真,很热烈,这个问题我们到中学里还要深入学习,就小学阶段,从整数的角度讲,认为最大的锐角是89°,最小的锐角是1°,也说得通。但0°角不是锐角。这样讲,大家认可吗?”“认可。”原先持此意见的同学认可得很响亮。一场不小的争论在老师既显权威又难完全服众的总结中结束。
看来,老师备课中对此并未准备,数学功底也有些欠缺,因此面对课堂的突然生成,只好自圆其说地结束讨论。不过,课后教师或许会去做学习探究,充实修正自己的说法,亦可姑称教学相长,不是坏事。其实,从数学角度说:“是否存在最大(小)的锐角(钝角也一样),已经涉及无限的问题了,当然答案是确定的:不存在最大(小)的锐角(或钝角)。
问题3 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一次,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平角和一个周角,展示中发现,学生的作品主要有图①和图②两类:
师皆认可,并指出图①中的平角与周角的顶点已具体标出;图②中尽管没有标出角的顶点,但直线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平角的顶点,而射线的端点,无论标出与否都客观存在,也就是说周角的顶点也存在着的。然而,笔者不太同意这种说法,作为凸显平角、周角特征的角的顶点,还是具体标出更为直观且清楚,尤其对初学者而言,无疑是增加了踏实与确定感。
事实上,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以及听课中也不止一次碰到有些学生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也是一个平角!”“要是角的顶点不标出,平角和直线是一回事!”还有“射线就是一个周角!周角也可以看做一条射线!”“一条直线上能有两个平角!”等,如此说法,或许与我们平(周)角教学的表述与要求有关,与学生对直线、射线、平角、周角的认识不到位也有关。而不同的说法,关键是将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给抹杀了,本质被混淆了。这是因为,直(射)线是直(射)线,平(周)角是平(周)角,一个是线,一个是角,名称不同;名称所反映的概念的本质也不同;而且各自的生成与组成也不一样。就小学数学的内容而言:直线是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所得到的图形;射线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所得到的图形。而平角是180°的角,它的两条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周角是360°的角,并且它的两条边正好重合在一条射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