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玲君
张丽钧,河北开滦一中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栏目主讲人,教育部“人民教育家论坛”坛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张并践行“美的教育”,致力于“生命语文”的研究,将“道德24K”作为自身与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出版个人文集15部,多篇作品入选语文教材或各种选本。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将人类的生育繁衍分为两类,一类叫“身体生育”,一类叫“灵魂生育”。两类生育当中,他更看重后者。在他看来,人与“睿哲”“美德”结合所生育出的灵魂分娩物对于他的生命而言是更为紧切的。柏拉图具体谈到教师角色,说在他遇到一个中意的学生时,“他马上滔滔不绝大谈美德,大谈一个好人该是什么样、得追求什么——急切地要言传身教……”
张丽钧在许多场合谈及此段文字。她说: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有着自己众多的“魂生子女”,相对于我们的“身生子女”而言,他们身上更应该打上鲜明的美丽戳记,这是因为,“身生子女”是我们与爱结合的产物,而“魂生子女”则是我们与美结合的产物。如果说前者的形貌是我们在一种悬疑之后的无奈接受,后者则应是我们在一番深情雕凿之后的必然所得。
张丽钧认为:任何一个学科的知识,只要我们深刻而非肤浅地潜入其中,我们都能发现它与美有着极高的关联度。美的知识,通过传授者美的加工,在一个美的场合(课堂)与期待美的心灵相遇,这无疑构成了世界上最富含诗意的美好事件。教育之美,是人间大美,有福消受的人应该庆幸。
然而,在与美结伴而行的日子里,她却经常被一种痛感俘获。因为她深知:在这个美丑共生的世界上,培植美需要心智,救赎美需要胆魄,光大美需要情怀。我们甚至要做好为此奉献出漫漫一生的心理准备。
——又美丽,又沉重,或者换句话说,恰是因了这份沉重,而更使得这份美丽不轻浅、不浅薄。在太多的名校急切地将自己的“兴奋点”与政治、经济这些含金量颇高的名词捆绑在一起的时候,张丽钧只愿抱一颗平常心,在一所具有85年校史的省级示范校中固守这有分量的美丽。
在一个美的“布道者”的心中,教育之美,就是使一个平凡的学校成为千万人顾念的精神故乡;教育之美,就是使一个清贫的教师有笑傲富豪的充分缘由;教育之美,就是使一个角落里的孩子有勇气仰着脸走到舞台中央。
培植美:与至善携手,对事业负责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的是由于立身环境的改变,“蓬”与“沙”都呈现出了一种“非常态”。物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在张丽钧看来,相比于“以武治身”,“以文化人”的力量来得更彻底、更持久。文化是美栖身的土壤,没有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美就不能落地生根。
以“凤文化”塑学校之魂
张丽钧一向主张“办有灵魂的教育”,而学校的文化建设无疑是学校的灵魂工程。
张丽钧大学毕业后即分配到开滦一中,可谓亲眼见证了她的兴衰荣辱。从2003年起接任校长之职,她9年来一以贯之紧抓不放的一项工作就是“塑魂”。
她重释了“公毅勤实”的校训,重写了校歌,提炼了“十大教育理念”,确定了“校色”,并将开滦一中的核心文化定位为“凤文化” ,这是因为:学校与“凤凰山”比邻;“涅槃重生”的唐山有“凤凰城”之美称;“凤图腾”是仅次于“龙图腾”的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形象。
张丽钧率领教师“为凤文化找理由”。经过梳理,他们确定以“止于至善”作为“凤文化”的综述义;以“和美、仁爱、俊雅、超卓”作为“凤文化”的分述义。此后,逢新生入学,学校就首先要为他们举办《凤凰鸣矣》专题讲座,引导他们弘毅、修身、爱人、敬事。
以“凤文化”作为轴心,他们推出了建校80周年庆典标志设计,成立了“中华凤文化研究小组”,先后出版了五类以“凤”命名的校本读物。张丽钧希望藉此赋予古老的 “凤图腾”以更清雅、更丰富、更优美的内涵,也希望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如金凤展翅,凌风飞翔。
以“同心圆”聚教师之力
开滦一中在2003年就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用十年时间,将学校建成 “冀东名校”。在这个共同愿景的感召下,张丽钧号召教师“养内涵、练内功、强内蕴”,克服“租房心态”,树立“造房心态”,在创建名校的征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所有精神追求的学校,一定得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在开滦一中,教师按工作年限被细分为“新新级”“少壮级”“资深级”“元老级”四类。张丽钧说:“必须让这‘四车道都成为畅通无阻的‘快车道,学校才能美梦成真。”
对于“新新级”教师,学校进行“消磁培训”,帮助他们重建理想,引导他们尽快完成“研究生(学生)、研究书(教材)、研究考(考试)”这“三研”必修课,进而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将他们个人的梦引入学校团队的梦,共建一个互利互惠、相辅相成的同心圆。
对于“少壮级”教师,着力念好“架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三子经”,启动“青蓝工程”,对师徒的教育教学进行“捆绑式评价”,为青年教师搭建起“晒课、赛课、说课、评课”的平台,给每一个教师以秀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能飞多高就飞多高。
对于“资深级”教师,引导他们做“立德、立功、立言”的表率。在这“三立”当中,学校对他们的“立功”“立言”鼎力相助,舍得为他们争机会、下本钱。近5年间,学校有38名教师获得“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市级以上)等荣誉称号,出版著作30余种。学校为优秀教师外出讲课提供方便,让他们有机会到墙外去“开花”,提升自身价值。
对于“元老级”教师,进行“再成长”教育,让他们发扬“阿尔班鹰”的自我砥砺精神,弃旧图新,涅槃重生;让他们在为青年教师开办的“专题讲座”及“引路课”中重拾激情燃烧的岁月,谨防在“高原现象”中迷失了自己的“小圆”。
为了激发教师强大持久的内驱力,张丽钧提出了“为自己的履历而勤勉工作”的口号,告诫教师用优质的工作为自我赢取尊严,为生命赚取加分;同时,又辅以“思想引航、制度护航、人文促航”的外力,让每一个教师都关注自己今天的“精彩”以及与团队的“契合”,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每一个明天都值得期待。
以“狂欢化”激学生之趣
巴赫金有个著名的“狂欢化理论”,他认为,狂欢节之所以具有异常旺盛的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魅力,就在于它为我们呈现了“第二种生活”,或者说“翻了个个的世界”。他欣赏狂欢节的“全员性、仪式性、亲昵性、戏谑性”。受此影响,张丽钧将狂欢的因子引入校园,用以中和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的校园生活。一天两次狂欢——上午“大课间空楼行动”,督促师生下楼活动,教师与学生同玩同乐;下午临上课前十分钟的“每周一歌”,歌曲由学生推荐,德育处审定,52个班级和着音乐同唱一首歌,十分令人震撼。每年的三大盛会——“体育节”“艺术节”“迎新联欢会”都最大限度地打破师生界限,师生同场竞技、同室作画、同台演出。在一年一度的“迎新联欢会”上,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进班与学生联欢,学生将“迎新联欢会”亲切地称作“我们的春晚”。
比这种狂欢更高品位的狂欢,是灵魂的狂欢。唐山市开滦一中有三个“集体流泪的节日”——母亲节流下感恩的泪,毕业典礼流下惜别的泪,教师节流下理解的泪。
学校有一个传统保留游戏,需要母亲和孩子一同完成:母亲和孩子同时笔答“妈妈的生日”“孩子的生日”“妈妈最爱吃的一道菜”“孩子最爱吃的一道菜”“妈妈最近的烦心事”“孩子最近的烦心事”“妈妈穿的衣服的尺码”“孩子穿的衣服的尺码”……一般都是主持人在孩子们的笑闹声中开始宣读答案的。但读着读着,孩子们就不说话了;接着,母亲们哭了;接着,孩子们哭了;接着,主持人哭了。关于母亲的事,孩子答对的那么少,母亲却感动得哭了;关于孩子的事,母亲答对的那么多,孩子也感动得哭了。
精心布置的毕业典礼会场上,《斯卡布罗集市》的曲子响起,教师们统一服装,站成一排,依次为伴着掌声进入会场的高三学生戴“毕业帽”;大屏幕上放映着三年来学生的成长记录;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倾情演唱从“每周一歌”中精选的曲目;教师代表发言泪流满面,学生代表发言泣不成声……会后大家情不自禁地互相拥抱、互相祝福。
教师节是教师最快乐的日子,而教师的快乐是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唐山市开滦一中没有像有些兄弟学校那样,在教师节让学生登台赞美教师,而是反过来让教师登台,开展“我和我的学生”专题演讲。面对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学生(活动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老师们打开了自己心灵中最柔美、最柔弱的部分……会后我们发了问卷调查表,有个男生写道:“我已经4年不哭了,但今天我哭了,在我眼中一直那么强大的老师,原来也有脆弱的一面,我一定要好好保护她!”
在功利化的硬伤触目皆是的今天,孩子的“精神世界”往往被忽略。张丽钧说,她愿意在孩子心中持续不断地撒播有益的种子,并坚信这些种子迟早会有发芽的一天。她认为,这才是剔除了“小功利”的“大功利”。唯有“大功利”的教育,才可能将教育的目标设定为“为人生勾勒全方位的蓝图,能够在修己善群之外,欣赏自然万物,沉思终极关怀,使自己的一生不论遭遇如何,皆可乐天知命,问心无愧,即使面临死亡关头,也能从容自在。”(傅佩荣语)
救赎美:与“对手”博弈,对国家负责
米开朗基罗在完成他的旷世之作《大卫》之后曾说:“大卫像已存在于大理石内,我只是做了把多余的部分清除而使之呈现原貌的工作。”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所有的大理石里都藏着一尊大卫像?而教育工作者与雕塑家的使命多么相似——都是要完成对那个隐匿着的“大卫”的彻底救赎。
所不同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救赎可能来得更艰难、更复杂一些,或者换句话说,来自反方向的力会更多一些。尤其是身处“素质教育生态恶化、全民教育价值异化、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今天,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套“快乐教育组合拳”就可以轻松完成对一个个灵魂的塑造,就像我们不能相信米开朗基罗对大卫的救赎不伴随着痛感一样。
与“盲爱军团”博弈,打一场孩子争夺战
张丽钧曾在“家长课堂”中讲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位下岗的妈妈知道女儿爱吃虾,就狠了狠心给女儿买回了半斤虾。女儿心安理得地享用,最后,实在吃不动了,剩下了两只虾。妈妈拿起了一只想要尝尝,不料女儿打了一下她的手,厉声呵斥道:“放下!那是我的虾!”
现在的家长可谓形形色色:纵容孩子早恋,充当孩子说谎的帮凶,因为同学之间闹矛盾找到学校来对孩子的“仇敌”拳脚相加……如此等等。张丽钧总是能感到有一种反方向的力在时刻与自己拼死争夺孩子。最可怕的是,她与他们,都是以“爱”为自己的行动做注脚的。
为了帮助家长带好孩子,开滦一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开设了家长课堂,还向河北省教科所申请了课题“教师子女成长研究”。张丽钧和家长们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希望他们“摆脱盲爱”“为国育儿”。她还坚持每次讲座都向家长推荐好书。
与负面品性博弈,打一场柔情心理战
张丽钧说,成人身上的负面品性可以不假思索地打“×”,但在否定起孩子身上的负面品性时则要力避简单粗暴,我们应该习惯性地让“或许还有更好的办法”这句话适时响在耳畔。
张丽钧担任副校长时,学校大厅的木门一次次被踢坏。为此,大家伤透了脑筋。德育处抓过踢门者,也曾在门上张贴过诸如“足下留情”的警示语,可是,用不了几天,那门就又伤痕累累了。当时廉校长说,咱们干脆把旧门拆下来,换个“最结实的门”吧。张丽钧没有想到,他定做的居然是一道玻璃门。而这道玻璃门自打安上到现在已整整十年,依然完好无损。张丽钧悟出了一个道理:信任的力量远大于呵责的力量。她据此写的散文《门的悬念》,现在已收入了人教社语文课本。
开滦一中历来注重道德教育的创生性、浸润性和实效性。2003年,学校决定采用温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克服自身存在的道德细节问题,努力追求“道德24K”。先由德育处拟定6条,然后让学生仿拟。德育处一下子收到了200多条,逐条审核后,定稿为《开滦一中学生道德细节50问》。
他们利用壁报、橱窗宣传“道德细节50问”,利用励志课、班会课宣讲“道德细节50问”。从2008年起,他们开始尝试用“情景剧”的方式串连解读“道德细节50问”。这一做法受到广泛关注,并因此捧得了唐山市创新工作奖和河北省德育工作创新奖。
光大美:向历史借力,对未来负责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张丽钧非常喜欢这个比喻,认为其富含深意:“农业”所收获的,应该是饱满的籽粒,这些籽粒既可以为人果腹,又可以留做种子,被千万倍地复制。
唐山市开滦一中借助三种“辐射”的力量,使教育之美得到光大。
经典辐射——让“国学经典”和“红色经典”成为孩子隐形的翅膀
教育的优劣,既要以大空间跨越为参照,又要以长时间跨度为参照。如何赋予学生一种永不凋萎的精神气质,让他们不管飞多远、飞多久都保持一种能量?开滦一中选择了红色经典与国学经典。
迄今为止,学校已连续举办了整整20届“十月校园艺术节”。艺术节开幕式异常隆重,台上是红歌擂台,台下是经典接龙。人人是演员,个个秀激情。每年九月份一开学,各班级就开始积极着手准备,整个学校一下子变成了歌唱、吟诵的海洋。
在开滦一中,铁艺围栏上写的是经典名句,电子屏上打出的是紧扣时令的经典诗文,走廊里张贴着的是经典篇章,学生们跑操时喊的号令是《弟子规》,“开一大讲堂”上教师在讲解的是自己的《论语》心得、《弟子规》感悟……但这还不是张丽钧最希望看到的。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教师用《弟子规》里的句子训诫学生,学生将《弟子规》里的句子引用进作文,“慈而宽”成为教师脸上惯常表情,“首孝悌”成为父母对儿女由衷夸赞,“信为先”成为孩子深信不疑的立身根本,“泛爱众”成为校园里每一个人的交际准则……这时候,我们就真真切切地嗅到了经典那传承千载、绵延不绝的馨香。
从2003年起,学校就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沙石峪列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带新生去参观学习。而今,“沙石峪精神”已成为学生强健精神骨骼的灵魂故土。2011年6月23日,学校两位在乐坛颇有建树的校友张伟、徐冬芸携一场大型“红色收藏展”感恩回馈母校,师生无不为之动容。母校放飞多年的信鸽如今衔爱归来,献给师生的是一场心灵盛宴。
珍珠辐射——让“珍珠之痛”和“珍珠之美”成为青春最骄人的戳记
2008年,开滦一中成功组建冀东首个“珍珠班”,惹来了许多艳羡的目光。由于“珍珠班”的申办条件异常严苛,因而学校有人将“申班”戏称为“申奥”。在当年的“申班”队伍里,开滦一中不是最优秀的,但绝对是最努力的。
珍珠班落户开滦一中,不啻给老师们注射了一支兴奋剂,因为大家迎来了一个奉献的机缘、博弈的机缘、证明自我的机缘。面对这些来自农村的“成绩特优、家庭特困”的学生,每一位教师都生出了保护他们、托举他们的冲动。学校将“育珠”的工作特色表述为“不负珍珠之痛,共育珍珠之美”。首届珍珠班班主任孟德维老师更是满怀“惜珠”之情,将每一个珍珠生视如儿女。
发生在珍珠班的感人故事曾经让太多人落泪;而珍珠生也都曾做出过一项特别的承诺:拿到人生第一笔薪水后,至少捐出一半,去帮助那些如自己当年一样贫困的学生。
2011年,开滦一中首届珍珠生“百分百毕业,百分百高考,百分百升学”,其中张一帆同学以689分勇夺唐山市高考理科状元。
2010年,学校进入了“十年发展规划”的最后一个阶段。学校适时提出“二次创业、自我超越”,也将“珍珠辐射”正式写进了行动纲领。目前,记录珍珠生成长故事的《最珍珠》一书即将出版,“珍珠班”的成功经验因此将推而广之、大而化之,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珍珠校”。
“沙入蚌中谁曾见?一朝成珠天下奇。”这两句诗,是张丽钧在6年前写的,写出后被当作警示语挂在了学校围栏上。张丽钧说:“珍珠”这个意象,痛到了极处也美到了极处,最适合赠予不甘平庸、期待飞翔的心灵。
体艺辐射——让“体育精神”和“艺术气质”成为照耀孩子一生的阳光
开滦一中是唐山市唯一一个设有“体艺处”的学校。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早已成为了学校最鲜明的特色。
“用体育塑造人的灵魂”是张丽钧的一贯主张;学校占地面积狭小,他们不惜高成本,建造了全省独一无二的“高架篮球场”;学校是“河北省体院重点生源基地校”,是唐山市开展的“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成绩最突出的学校;学校的特色健身项目“花样跳绳”在各级电视台播出后在网上热传。
“让艺术无处不在”原是“北京华和厅画院”的办院宗旨,开滦一中在挂牌“北京华和厅画院唐山分院”的同时,也引进了这一理念。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楼道是用历届美术生的优秀作品装饰起来的;近10年来,开滦一中考进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艺术院校的学生超过600人。
体育、艺术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为了让体艺走向大众,学校将“体育节”由原来的三天延长到一个月,将“全校粉笔画大赛”搬了到70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举行,小型特色体育项目、小型专题音乐会则见缝插针地举办……
张丽钧说:对一个非特长生而言,“体育精神”和“艺术气质”是不能直接变为高考分数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放手的理由。给孩子的生命成长打下一个好的“底色”,我们才能期待他的人生画卷更加绚丽多彩。
佛语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张丽钧曾经万分纳罕伊顿公学全球独一无二的招生办法,他们居然是小孩子一出生就要去报名了。今天,她终于明白了伊顿公学原是在用罕见的苦心提早铸造着那个“因”——他们在还没有与学生谋面时,就开始精心塑造着“未来学生”的家长了,待孩子到适龄期,他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伊顿人”了!这和我们国家“大学数落中学的不是、中学数落小学的不是、小学数落幼儿园的不是、幼儿园数落娘胎的不是”的现状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一个负责任的民族,注定离不开负责任的教育;而能从“责任”中读出一种别样的美,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
责任编辑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