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题命题的一种典型模式及高三历史复习对策

2012-04-29 18:30黄伟
考试周刊 2012年61期
关键词:面貌选材本题

黄伟

一、本题呈现的命题特征与命题模式

至今江苏新高考历史试题命制已经推行了五年,在借鉴先行课改省份经验的基础上,也呈现了独立探索的姿态,经过五年的探索、调整,正日益走向成熟。细细回味,2010年高考江苏卷21题呈现了高考历史材料题命题的一种典型模式,即以小见大、多样材料、立体构思、能力立意、折射现实。如果把2008年高考江苏卷21题、2009年高考江苏卷21题和本题放在一起,就会更加鲜明地看到这种典型模式。具体地看,本题呈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在材料选取上,呈现了典型性、新颖性、多样性和生活性的显著特色。本题以宋代“茶”为核心组织材料,以此为切入口,进行发散性的联系,把茶与当时的军事战争、经济贸易、思想文化联系起来,呈现了整个宋代的社会面貌,显出选材的精致和典型。如果再把本题与2008年高考江苏卷21题的选材以“戏剧”为核心,2009年高考江苏卷21题的选材以明朝的“士”为核心相联系,则会看到江苏高考命题选材模式的一致性。选材的新颖性来自于命题专家掌握丰富的材料。材料以“茶”为核心分散地来自各种杂书记录,冲破研究历史过分看中正史的束缚,可以看到材料的多样性。选材的生活性体现在本题选材的主题是宋代普遍盛行的日常生活用品“茶”,这是从平常生活小事入手巧做文章,折射整个社会面貌,体现了以小见大。

2.在问题设计上,呈现了发散思维、立体构思的特色。发散性思维的设问词典型地体现在原因、影响和特点上。如本题第(1)问的原因,(2)(3)设问中的影响。实质上,这种立体构思就是考查考生多角度思考能力,考生就是在命题者立体的设问中结合材料、调动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如第(1)问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就是考查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思考政府对茶叶专卖的经济因素和军事因素。同样,第(2)问实际上是把商品经济的表现细化为纸币、商业城镇、城市商业、地域商人这些角度,思考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也就是依托材料,思考对以上四个具体角度的影响。

3.考察内容的立体化。本题以茶叶为切入点,折射了宋代整个社会面貌,包括宋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商业)、思想文化(理学与宋词)和宋代市民的社会生活。可以形成这样一个联系网:市民的社会生活习俗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城镇兴起和繁荣、城市商业布局的变化、地域商人的出现、边境贸易的发展、纸币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既影响到宋代政府的经济政策(大宗商品的专卖政策和相对宽松的商业环境),又影响到宋代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学发展成一个新的思想体系——理学,以重建和加强伦理纲常;适应市民需求而词成为宋代文坛的主流)。

总之,从本题可以看到命题的一种良好的典型模式:以小见大,多样材料,立体构思、能力立意、折射生活。把本题与2008年高考江苏卷21题、2009年高考江苏卷21题综合来看,体现了这种模式的成熟、定型和适当的调整。

二、本题命制模式下高三历史复习的对策

研究新高考、适应新高考,实际上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新课程。本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笔者认为,从中可以探寻到高考复习的几点对策。

1.注重通史阶段体系的构建。通史阶段体系的构建可以由框架形式、表格形式、历史坐标轴形式构建,老师指导,学生主动构建。如可把宋代看做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这为经济上的专卖制度提供了政治前提;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又带来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造成北宋的积贫积弱,要求增加财政收入和军事力量,而以外族必需的茶进行交换可以让政府一定程度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对茶实行专卖制度。经济上,茶叶的专卖和获利引起了茶叶的广泛种植,客观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市民阶层的扩大,适应市民需求的词成为文坛的主流,并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要求冲破三纲五常对人性的束缚。针对这种问题,对纲常伦理的加强使儒学发展为一个新的思想体系——“理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素养。简单地说,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就是阅读加工材料,在一定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得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三种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历史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因此,高三历史复习中应不断渗透、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即阅读、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即把历史文字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示、联想、想象、深入;提高学生的历史史学理论和方法论水平,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想象、历史事件应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历史的功能;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史原则和方法;史料的分类、价值和处理;辩证法等。

3.关注社会生活史。社会生活史观在史学界的凸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本题的选材突出了社会生活史,以人们普遍饮用的茶带动整个社会面貌的呈现。同样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21题则以戏剧展现整个社会面貌,可谓异曲同工。因此,要学会寻找一个时代中典型的日常生活小事物折射整个社会面貌。

4.大胆尝试对高考试题的仿制和演练。当学生基本掌握了知识体系、学科能力和素养、史学理论和方法后,能不能在新情境下灵活运用和贯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典型的题目进行演练。研究高考题、研究它的基本模式,就是为仿制高考题做准备。本题以茶叶这个小点呈现了整个社会面貌,根据这一特点,笔者设想以上海这个典型城市折射城市的近代化、中国的近代化。

总之,高三历史复习应构建基础知识体系(通史和专题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并在研究新高考题基本模式的趋势下仿制它、训练它,以适应新高考、适应新课程,推动新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面貌选材本题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新·面貌
日本直销商面貌写真
摆放套娃
今天是几月几日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念好“八字”经“五老”面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