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擦出火花

2012-04-29 00:44邓晓燕
中小学德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小奇小颖真善美

邓晓燕

【案例】

放学了,二年级的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家长接送地点,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再见”争先恐后响起,老师快乐地跟孩子们告别:“路上小心哦!”

一连串的责备声忽然响起:“你怎么有两个书包?还有一个是谁的?他自己怎么不背?”老师连忙赶到这位一脸怒气的奶奶身边,见小女孩背上背着一个包,手里还拎着一个包,再看看周围的小朋友,都是各自背着自己的包。老师也觉得奇怪,轻声问:“小颖,这是谁的包?”

“是小奇的。”孩子向老师投来求援的目光。

哦,这孩子是出于一片好心呢!小奇午饭时突然肚子疼,家人从食堂直接将他带走了,匆忙中将书包忘在了教室。

“奶奶,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呢。您别急,我来问清楚。”老师不禁为孩子的懂事感到欣慰,也想宽慰一下心急的奶奶,“你帮他把书包收拾过来,是不是想送到他家?”

“是的!”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孩子变得精神起来。

“那你认识他家吗?”

“不认识,但我爷爷认识,他可以送过去,我们离得不远。”孩子的目光水一样清澈。

“你自己不认识还背下来干什么?这么重,把身子背伤了怎么办?”奶奶的火气并没有因为弄清前因后果而减退丝毫。

“奶奶,您放心,孩子已经长大了,背两个书包小菜一碟。对吧,小颖?”老师偷偷朝小颖挤了挤眼睛。

“嗯!”孩子受到暗示,小胸脯也挺直了。

“嗯嗯嗯,万一弄伤了,看你还神不神气!”奶奶的声音虽然低了,却依然无法理解孩子的做法。

老师自知多说无益就说:“奶奶,不好意思,是我的疏忽给您造成了困扰。好了小颖,你今天做得很对,现在把书包交给我吧,接下来由我来完成帮助小奇的最后一步。”

孩子小脸涨得通红,很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地将书包递给了老师。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这件事会带来什么,留下什么?

【反思】

这是笔者的亲历,现在想来仍觉无奈。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我们该怎样处理?

1.进,呵护纯真心灵

孩子善意的心灵如草叶上的露珠。当他们在真善美的指引下,发自内心的善意举止却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甚至遭到谴责,她会困惑、迷茫、无助。当奶奶责怪小颖时,如果我也因事先的不知情而认为她给我的工作带来麻烦,进而责备她多此一举,或者对她的这一善举只是漠视而不加以肯定,也许这颗露珠就会在折射阳光之前无情坠地了。真诚地赞扬能温柔地呵护她纯真、稚嫩的心灵。

2.退,不必结怨家长

孩子是学校与家庭共同的教育对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但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教育原则、方法。众多教育思想的碰撞也许会激发灵感,催生创意,但也有可能产生火花,难以调和。当我们与家长谈“僵”了时,不应指望其他同事或家长附和自己的看法,因为一个人冲动时说话欠妥当是常事。我没能注意到小颖将他人书包带出校门确实是关注不周,算工作失误。此时,向家长适当妥协能起到“润滑”的作用,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而不是为争是非,论输赢。

3.守,不改教育本真

作为教师,智慧地处理事情是工作的需要,不激进,不退缩,方能理智地守住教育的理想家园。面对任何事情、任何人,我们都不能以对错来进行简单地评判。只有教师智慧地引导分析,学生方能多方位、立体地观察世界,客观地、主动地去发现自我,评判言行。

第二天,我在班上组织讨论:

(1)小颖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2)奶奶为什么要责怪小颖,她错了吗?(3)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她们一致认为小颖乐于助人的做法值得表扬,但奶奶担心她背两个包很吃力,也是关心她。双方都是出于一片好心,只是缺少了沟通与理解。今后,孩子们会通过努力帮家里做事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可以帮助别人了。如果这种帮助需要家长的协助,也会事先跟家里说一声,在尊重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再做决定。一直眉头紧皱的小颖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舒展开眼角眉梢。是啊,孩子们说得真好,理解而不埋怨,尊重而不盲从,我们下一代所需要的除了真善美的人文情怀,还应有独立自由的思想意识。

责任编辑余志权

猜你喜欢
小奇小颖真善美
小幽默
小幽默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
得到滑冰鞋
玩具总动员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看,我的石头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