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红梅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职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特别是国家强调要对劳动者全员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国家的产业水平.在此前提下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更加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中职的学生来说,职校学习时期也是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得他们成为能在社会上不断进步的人.本文以人的终生发展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关键词】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
曾经在许多家长与学生眼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低下,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才读的学校.事实上,一些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在现阶段职校生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同时也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从职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校期间调皮捣蛋的学生,现在工作比较好,待遇也比较高,甚至还有些开起公司,做起老板,“混”得挺好.人是可以终身发展的,不能因为短短的几次考试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中等职业学校更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对待每一名学生,使他们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本人在担任职业中专班主任期间,深刻地感受到终身发展观和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重要性.
一、职业中等学校学生的状况和特点分析
目前职校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阶段的中下生以及一部分“差生”,他们的学习成绩确实差,伴随着他们学习成绩差的,他们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痹谘习上
首先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其次是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第三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第四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第五是普遍存在学习焦虑现象.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2痹谛形和情感上
一是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职校生情绪躁动不安,动不动就想哭,大叫大喊或摔砸东西,与同学、朋友争论起来面红耳赤,甚至发生激烈的争执.也有一些职校生经常性的大惊小怪,给人一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印象.二是内心不够自信,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就其实质而言,职校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有人说职校生情感世界中的“冻土层”很厚,因为在初中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照耀到他们的时间不仅短而且热量少,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职校生中表现更为突出.三是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职校生稍遇挫折,就觉得受不了,产生“还不如死了为好”的厌世心理.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也说明职校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薄弱.四是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自卑感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职校生普遍比较自卑,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职校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综合上面两方面,作为中考失败者的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缺少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对将来没有想法,或者抱着碰运气的念头来学校混日子.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展教育呢?
二、积极调动学生实现自我的意愿,通过行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虽然不少职校生文化学习和思想行为习惯都不尽如人意,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通过深入的了解和观察,发现他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富于个性,聪明伶俐,喜欢独立思考,不愿盲从,有其闪光点.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究竟如何来做才能真正的“授人以渔”呢?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育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又要让学生习得终身受益的观念和方法.
1币进行立志教育,使得学生树立明确的理想和志向
人无志则无行,无行则无能.学生如果没有对自己的志向,就不可能主动地去追求或约束自己,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就非常重视立志.在高一刚接手班级的时候,在班会课上就逐一分析每一名学生的状况,给他们指出了成长的短期期望:一是顺利毕业,获得文凭.二是部分学生可以参加高考,升入上一级学校.三是其他进入社会的学生能够具有较好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找到工作自己发展.通过逐一的成长方向分析,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对他们的期盼,他们自己也获得了对自己新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志向.
2迸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职校生由于基础较差,不少人已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但他们的思想依旧是活跃的,求新求奇思想较重,对周围世界十分敏感好奇,我就充分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寻求途径,让他们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动机,树立起继续学习的愿望.比如在数学教育上,改变原来的课本中比较机械的教案,要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然后制作题目,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使他们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找.让他们出题目难为老师,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在这一过程中,在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教师通过教学,将实践内容引入到理论学习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最后再进行综合训练的实习,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纵向、横向贯通,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教师和学生都很满意.
3迸嘌对各种信息的分析能力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社会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人们的生活,如何广泛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进行信息加工,并且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是任何个人、单位和团体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职校生所面对的职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要保证自身始终与时俱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具有对各种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特别在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广泛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帮助学生学会向互联网索取信息的技术,并且教会他们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通过提取有用信息,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不仅是自身生存的基础,更是适应信息社会和在高新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条件.这里我通过班会课的方式,将一些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到网络上搜寻,编成材料,通过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迫使学生自己去寻找、分析,选择材料,然后在班会上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获得肯定和学习.
三、以班级为团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努力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没有成功感的人是无法在生活中继续复制成功的,对于失败感强烈、自卑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在学校里处理好这种问题,将来走入社会有比较大的问题.我针对他们这种情况,很注意通过班级竞争的方式来逐步地树立学生的自信,以班级团队来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得学生具有成功感.比如,在自修课上,就强调自修的纪律,并且把自己班级良好的自修纪律与其他的班级不好的纪律进行比较,强调班级的特殊性.在获得五项竞赛的排名上,通过先严格管理外化,再到集体认同内化的过程,在学生中树立我们班级是最好的班级的思想,让他们为自己是这个班级成员而感到自豪.同时我还很注重把个别人的事情集体化,打破他们各自为政的想法,促使他们彼此合作学习,通过合作的行动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分享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在生活工作中与人共处,对他人要有爱心,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能为共同目标而努力,要树立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
四、因人施教,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获得不同的发展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关键不是好坏,而是合适.在学生入校不久,我就请人给全班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重点是了解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基于心理测试的基础,我对每名学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概念.成功是多元的,不能只看成绩好坏.在这个观念下,我选择和任用班干部上就有了更大的余地,一些看上去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任用他们做班干部,一方面发挥了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另外也通过班干部,给他们更多的约束.如担任团支部书记的学生叶某,虽然学习一般,但是具有很强烈的荣誉感,性格外向,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她做团支部书记,她也能在这个位置上积极开展工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其他学生我也不同程度的运用不同的办法,将他们本人的特点和个性运用在不同的内容上使他们获得成功感,起到了因人而异,获得成功的效果.
在担任班主任的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学生的变化,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国家的必需,也是每一个人的必需,特别是中职的学生,一定要在具体的行动和感受中,逐步的改变他们,通过成功感的确立和成功行为的复制,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内找到符合自己的位置.我所带的班级,通过努力在2005年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学生在毕业后也各自走向了他们的人生路,相信他们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