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君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让教学过程具有“数学味”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数学味”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概念,而在数学课的教学和育人功能上,数学味需要体现出数学的抽象性、推理性、探索性、问题性及数学语言表达等特点. 学数学的人与别的人不同,他们在想问题和做事时常常喜欢追求数量的精确性、过程的严谨性、条理的简约性、课堂结构的逻辑性、数学问题的有效性、思考与表达的高度概括性、数学概念高度的抽象性,这些都是“数学味”. 但是目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数学味”的回归其实也就是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回归.
一、渗透数学的思想,深刻理解“数学味”的重要性
著名数学家李大潜院士一语中的地指出:“如果仅仅将数学作为知识来学习,而忽略了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就失去了数学课程最本质的特点和要求,失去了开设数学课程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小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事件等. 而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就是为了通过富有“数学味”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小学生能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境,并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更容易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其从数学的抽象概念中走出来,从数学的模型中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到数学的影子.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依据小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为其更好地学习数学构建一个富有情趣的“数学味”课堂环境.
二、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结合起来
“数学味”需要数学教学体现出数学的概念性和推理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学和生活相互结合起来,是回归“数学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结合使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教师既不要盲目地脱离数学的本质追求生活化,也不要生硬地、机械地向小学生传授知识,应该恰当地、科学地将“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来,体悟数学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构建,将实际的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例如,我们在给小学生上“有余数的除法”的课程时,如■,教师首先可以用数学语言和思维向小学生讲解什么是余数,其次举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的生活案例,如幼儿园买了19个苹果,给3个小朋友分的话,每个小朋友可以分6个的同时,还剩下1个,而这个剩下的苹果,就是所谓的余数.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到“余数”原来就是平均分后所“剩下的”. 但是,正如郑毓信教授指出的:“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 ”“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结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数学处理方式,而是具有更高层次上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味”和“生活味”的结合,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而是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分析,让它们在深层次上得到整合,以达到更大的有效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让小学课堂回归“数学味”
通过情境创设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带有“数学味”呢?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征. 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味”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利用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味,激发小学生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构建数学知识的思想模式,也促使他们今后能够更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数学. 这种带有“数学味”的情景创设是激发和保持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使孩子们在上课开始就体会到数学课的“数学味”.
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增强教学的“数学味”
学生的思考是具有主动性的,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的抽象思维,都可以达到增强数学教学“数学味”的效果. 例如在教师教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时候,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度数的两个角,如一个50°、一个35°的纸板做成的角,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个时候,学生多会用直接把它们重叠在一起的方式去比较后进行判断. 但是,教师继续提出疑问,那么,大的角比小的角大多少呢?这个时候,学生就很难作出正确的答案了. 而此时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关于角度的差别如何测量的思考. 教师拿出量角器,告诉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器具去测量它们之间的角度的差别. 接着,教师就可以示范学生去进行两个角度之间的测量.
五、结论
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改变教师盲目地追求数学生活化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除了本文所提出的几个之外,还有更多的方式和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工作者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去思考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1]钱小瑛.数学化与生活化和谐统一 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2] 陈婷婷.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的分析研究[J].江苏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