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稳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会计工作行为,堵塞经济业务漏洞,对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以及节约财政专项资金,保护经济运行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财政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事业单位逐步从行政单位中剥离出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定额或定项补助标准将根据事业特点,事业发展计划,事业单位收支状况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的可能确定,并要求编制单位收支预算,加强预算管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既有公益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又有生产经营性的企业单位,而大部分是二者一体的。由于事业单位执行的财务制度各异,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事企不分的事业单位,产权不明晰,事权不清楚,使单位资产难以界定,会计核算复杂,财务管理困难。
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础管理关系尚未理顺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使工程管理、服务收费、利润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导致企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关系未明确,经济关系不清;事业单位机构庞大,冗员过多,大部分经费只限于人员开支,严重影响了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规范的财务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形成,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自身的财务管理办法,但其办法本身内容过于简单,侧重于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忽视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职能作用。
3.预算管理工作浮于表面
受财政资金紧张的影响,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被动地接受财政拟定的指标,不能全面考虑事业单位发展要求,预算编制工作尚未在单位内全面展开,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地对各专业部门提出的专项经费进行汇总,缺乏深入研究,只是一味地求多求大,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工作和事业单位发展的必需。同时,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督,预算的约束力不强,挤占挪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4.内部控制薄弱
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凭证的审核,总帐的编制与明细财的编制,以及支票、印鉴的保存等不相容的工作尚未完全分开,没有内部的相互牵制与制约,发生错误与舞弊的风险较大,内部监督、审计工作不力,只靠领导的行政监督,没有业务上的监督指导,很难全面规范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
二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1.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首先,明确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预算外资金是一种财政性资金,不能归单位所有,自收、自支、自行管理,它主要是依靠政权手段或强制措施所取得的一种收费。其次,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财政预算完整性原则,其最终目标应是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保证体现政府资金收支活动的完整性,并且把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性收费改为征税或取消收费。再次,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原则,应是统一性、完整性、效率性、公开性相结合。最后,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具体对策。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立项、征收、管理、支出检查的综合;建立严格的事业预算外资金立项审批制度;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政策和具体办法。
2.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国家资金
事业单位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国家资金。对事业单位的多种经营应按其经营规模与核算形式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式。首先,经营规范较大的,实行独立核算的经营形式。一些事业单位用自己的固定资产、技术搞经营,而且收入较大的,可实行公司制,由事业单位单独出资或与职工或吸收外来资金组成公司,单独核算,按资本大小分红。在出资时,事业单位出资的国有资产必须按规定办理手续,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次,对于一些较小的经营收入,如出租部分房屋收取的租金,转让技术等,可以由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代管,但必须另设帐户,独立管理,收入要入帐,支出要审批,不得用这些收入私设小金库,搞请客送礼和发给职工个人。
3.体现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一些为社会公众提供特殊服务的行业,如医院等单位,其收入稳定,财政给予的投资也相对小些,因此,在资金管理中,重点是收支的比较与财政补贴的使用,在收支管理中应根据行业的特殊性,分别就营业收入,捐赠收入,补贴收入与相对应的支出进行专项管理。特别是要求单位体现社会公益性,本着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宗旨,在为社会提供服务中合理收费,不以损害公众的利益来满足单位的要求,因此,财政补贴要基本打足,管理办法要适紧有松,从而保证大众的基本利益。总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收支内容为前提而不是以旧的单位性质为条件进行管理,缩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范围,限制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在此基础上简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准确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措施,单一管理权限,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4.正确确定管理目标
首先,没有足够的资产,技术和不能维持原有人员生存的,应采取撤并、解散或移交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管理的办法,实行人员再就业、停止拨款和财务全面清算的办法,减轻财政负担。
其次,一些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如果是纯企业方面的,如一些生产技术研究机构,则可将这些机构出租或转让给有关联的企业,其财务管理则全部移交给该企业。
最后,原有事业单位依靠资产、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维持生存的,其财务转入企业化管理,即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资产重组、单位转轨,财政管理的重点是国有资产的完整和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