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关系研究

2012-04-29 10:05佟锐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农村教育人力资本

佟锐

摘 要:人力资本理论指出,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重要途径;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得到高报酬;一国拥有高素质劳动力的人数越多,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经济增长就越快。当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重视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素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关键词:农村教育;人力资本;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047-02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一般用人力资本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本存量的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经济增长越快。本文中的农村教育,是指发生在以从事农业和农村副业为主的地区,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并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或者发生在城镇地区,以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它包括为农村地区各个年龄段人口实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或者说农村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城镇地区以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如农业大学中农学方面的教育。

一、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现状

(一)私人教育投资

1993—2010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93年的37.85元增加到2010年的560.71元,按照2010年消费水平计算,增长668.9%,年均增长12.7%,均超过同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率。但人均支出金额的环比增长不稳定,有四年为负增长。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稳中有升,由5.04%增加到12.77%,18年内上升7.73个百分点。与全国同期水平相比,1996—2006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金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起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4元/人。同样,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文娱支出比在1993—200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源于他们自身对教育认识水平的提升。尽管如此,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省份,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文娱资金支出额及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仍然较低。相关情况见图1。

图1 黑龙江省及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文娱支出比趋势图

(二)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从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有了很大提高:文盲半文盲比重由1990年的10.87%下降到2010年的1.5%;小学和初中比重最大,1990—2010年,小学比重下降16.97个百分点,初中比重上升25.28%,代表了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21年间提高了一个层次;但高中及以上比重一直占10%左右,其中,高中比重略有下降,2010年比1990年下降1.14个百分点,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比重分别上升1.01和1.09个百分点,二者比重之和未超过3%。说明黑龙江省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执行情况良好,义务教育外教育仍需努力推广和普及。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见图2。

图2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图

(三)农村教育师资力量

生师比是指平均每名教师承担教学的学生数量,是衡量教师资源优劣的指标。生师比越高,生均教学资源越少;反之,生均教学资源越多。从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生师比数据来看,2010年黑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生师比高于2001年,其中小学和普通中学分别下降了3个和7.2个百分点,师资力量不断优化;但农村成人教育形势不容乐观,除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生师比下降外,2010年扫盲班生师比比2001年上升了3.9个百分点,农民中学上升了29个百分点,师资力量有所弱化。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扫盲班和农民中学起到了基础教育外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和补充作用,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在普及实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应继续巩固和加强。相关数据见表1。

表12001、2010年黑龙江省农村各及各类学校生师比

二、黑龙江省农村教育水平与收入关系分析

为定量研究黑龙江省农村教育水平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来反映收入水平(Y);由于农村劳动力是取得收入的主体,本文选取全省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结构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受教育年限=文盲半文盲比重×1+小学比重×6+初中比重×9+高中比重×12+中专比重×12+大专及以上比重×15.5),与劳动力数量的积反映农村教育水平(H);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农村物质资本投入水平(K);以全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反映劳动力投入水平(L)。本文以计量经济软件Eviews6.0为工具,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农村教育水平与收入的关系进行考量。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1~2011》与《黑龙江统计年鉴1991~2011》。

经相关性分析,Y与H、K、L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96和0.79,说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目前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拉动收入增长;与此同时,教育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经超过劳动力投入数量。宏观上看,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将四项指标取对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Y=4.33lnH+0.48lnK-4.9lnL+13.5 (1)

t(2.84)(6.63)(-2.94) (6.16)

式(1)修正后的可决系数为0.97,回归系数在95%的置信水平下均显著。回归结果表明,教育对收入的弹性最大,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收入将增加4.33%;物质资本投入位居其次,且相应的收入增加百分比低于1%,拉动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劳动力投入系数为负,说明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数量过剩,边际收益为负。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收入增长越来越依靠劳动力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促进全省农村居民增收,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在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上下功夫。

三、对策和建议

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低,经济基础薄,数量庞大的劳动力数量成为推动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以外出务工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劳务经济逐渐形成规模,劳务收入仅次于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全省农村居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重创,普通工人工资水平与黑龙江省本地水平差距迅速拉近,大量黑龙江省务工农民返回家乡,部分掌握技术和经验的农民着手创业,就近就地转移或创业成为劳务经济新形式。因此,提高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增加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发展农村教育的认识水平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变人口压力为人口优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协调一致,共同抓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应通过媒体引导舆论走向,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大力宣传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单位、个人和农村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教育稳步快速发展。

(二)加强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和保障体系建设

教育产生的社会效益非常可观,而农村居民私人投资教育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政府应成为教育的投资主体,同时应以灵活的政策吸引社会投资。具体来说,就是调整农村教育支出结构,把义务教育的开支列为黑龙江省财政开支的重点,保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维护学校正常运转,增加危房改造专项资金投,改善办学条件。缩减那些可以由非政府主体完成的经常性开支,将这部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农村高中、职业中学和成人教育建设。建立高效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兼顾社会、个人和企业的利益诉求,实现收益体和投资主体的统一,形成投资与收益间的合理配置,建立有效的费用分摊机制。

(三)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保证教师的培训经费落实到位,深入开展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继续教育工作,引导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师资格和聘任制度,构建教师队伍管理新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活力。定期组织省内高校共同实施好“村村大学生”计划,通过选派、培养等渠道,为黑龙江省广大农村地区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实用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专科层次农村科技人才,也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农村教育人力资本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