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2012-04-29 00:44潘健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通货膨胀

潘健平

摘 要:我国正经历着从2009年开始的新的一轮通货膨胀,本轮通货膨胀既有外汇占款过多的原因,也有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上升的影响。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不能简单地认为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快一定是本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如果简单认为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快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就可能会导致资源在行业和地域上的错配,加重通货膨胀。

关键词: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制度;多元线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003-04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金融危机来临时,欧洲和美国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政策。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国政府宣布了“四万亿”投资计划,这些政策非常迅速地把经济从衰退中拉了出来。大量流动性注入市场后,随之而来的是对通货膨胀的担忧。随着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国可能成为国际通货膨胀的受体,也可能将本国的通货膨胀释放到国外[1]。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随时随地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货币的增长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增长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2]。数据显示,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推行,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平均增速为19.17%,见图1。

图1 2009年1月—2011年6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变化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查阅时间:2011/7/18)提供的数据绘制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上升的同时CPI也进入了快速上升期。2010年1月—2011年6月,CPI平均同比上涨4.01%;而在2011年6月CPI同比上涨6.4%,创下了35个月来的新高。见图2。

图2 2009年1月—2011年6月CPI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查阅时间:2011/7/18)提供的数据绘制

温家宝总理前段时间已经指出,控制通胀已经成为现在我国的首要任务。但是,从图2中可以发现,控制通胀的形势非常严峻。央行为了控制通胀,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曾高达21.5%,达到历史的最高值。(见表1、表2)

表1 2010年1月—2011年6月活期利率和一年期定期利率变化 %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查阅时间:2011/7/18)提供的数据编制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一)物价上涨的普遍性

图3表示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国的居民消费分类价格指数(上年同月)的情况。八大类商品都呈现了上涨的势头,而居住更是从2009年6—7月的负增长变为2011年6月的正增长,衣着和交通运输及服务的增长也从负值缓慢增长到正值,这样大范围地全面上涨会产生交互效应,增加各个类别的上涨幅度。

表22010年1月—2011年6月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变化 %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查阅时间:2011/7/18)提供的数据编制

(二)通货膨胀的非平衡性

非平衡性指的是衡量通货膨胀的八大类商品不一致的上涨。在我国这次的通货膨胀中,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2011年6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高出8个百分点。而在食品类价格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的涨幅又远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的涨幅,达到32.3%,蛋类和粮食的涨幅也分别达到了22.1%和12.4%。

图3 2010年1月—2011年6月居民消费分类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查阅时间:2011/7/19)提供的数据绘制

(三)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对内贬值,但在国际市场上升值

根据一般的国际金融学理论,一个国家物价的上涨,往往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对本币的需求减少,造成本币在国际市场上贬值,但是我国这一轮的通货膨胀,并没有造成我国的国际贸易逆差,本币出现贬值,相反,我国仍保持着高额的贸易顺差,2011年一季度我国贸易顺差288亿美元。2011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USD100=CNY663.15。截至2011年7月1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USD100=CNY646.84,累计升值2.52%。

(四)通货膨胀数据与真实感受的不一致

统计局每次发布的CPI都会受到广泛的质疑,这个说明人们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和数据存在出入。首先,我国的CPI指标中食品的比例过大,将烟酒放入食品中,我国食品在CPI中的比重约为37%,这样,食品的变动就对CPI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其次,房地产价格没有被放入CPI,我国将房产定义为投资品,所以没有计入CPI,在居住中用租金反映人们的居住成本,因而房价上涨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在CPI中。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国际收支常年顺差,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不断投放

从图1、表3、表4中可以清楚看出,我国国际收支的各大项都存在顺差的情况。不仅贸易是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也是顺差,这也就说明,除了大量的国际直接投资以外,还有大量的热钱进入中国来获取利差和外汇升值的双重收益。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贸易顺差在国际收支总顺差中占有较大比重。贸易顺差和国际直接投资流人既源于我国目前储蓄高于投资的经济结构,也源于我国长期推行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和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中国与世界主要资本国的利差、人民币升值因素,以及我国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利润诱惑,是近年海外热钱快速进入的重要原因。自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汇率体制是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但我国为了增加出口,频频干预外汇市场,阻止人民币升值,政府的干预反而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2007年9月—2008年8月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我国央行在2007年连续6次加息,一减一加,导致中美利差反转并逐渐扩大。国际收支始终维持顺差,且顺差数额在高位运行,加上我国采取结汇制度,使得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有很大的升值压力。央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渐进性”升值,只能在外汇市场上被动地净买入美元,致使外汇储备不断攀升(见表4)。截至2011年3月份,我国外汇储备总额高达30 446.74亿美元,是2005年末的3.72倍,年均增速28.43%。最新数据表明,2011年5月份,外汇占款已经占到中央银行总资产的81.43%,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的比重高达近113.98%,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最重要渠道。外汇占款是增加的外汇储备对应的人民币投放,其数量由汇率和外汇储备量的乘积决定。随着我国外汇储备逐年攀升(如表4所示),致使本币大量投放。

表32005—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查阅时间:2011/7/19)提供的数据编制

表42005年—2011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单位: 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查阅时间:2011/7/19)提供的数据编制

表52007年底—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资产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查阅时间:2011/7/19)提供的数据编制

(二)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国内流动性过剩

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我国为了保持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和促进就业,推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受到货币乘数的影响,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将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大约12万亿[3]。数据显示,2009年1月—2011年6月,M2的平均增速为22.1%,信贷平均增速为17%。货币的大量发行势必会对通货膨胀造成巨大压力。

(三)国际商品市场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

近几年国际市场上原油、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成倍上涨。2001年12月—2011年1月,能源价格指数上涨3.5倍多,原油现货价格上涨3.9倍。一方面,我国对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较高,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会很快输入到国内,而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会通过生产链和消费链传到下游产品,使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泛滥,但是由于缺乏投资渠道,人们为了弥补货币的机会成本和获得超额利润,大肆炒作部分商品,使得原材料的价格进一步上涨,加剧通货膨胀。

(四)粮食价格上涨

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可用耕地的有限性导致粮食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更加紧张,而全球粮食库存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上升。同时,发达国家为了应对能源价格的上涨,大量消耗玉米加工而成的乙醇燃料,这也大大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粮食价格的上涨还会通过生产链和消费链传导到蛋类和肉类,从而推动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

(五)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也出现了结构性的紧缺,长三角和珠三角许多民营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用工荒的”的出现增加了务工人员的谈判议价能力。在粮食价格的上涨的背景下,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重新回流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使得劳动供给减少,这都对劳动力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09年相比2008增长8.83%,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25%,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会对通胀造成更大的压力。

(六)全球流动性过剩

随着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国际市场上流动性泛滥,为了刺激投资,促使经济复苏,很多国家几乎保持着“零利率”,而中国还保持着2%—3%的利率,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没有改变。这些都促使国际资本涌入中国享受较高利率和汇率升值的双重收益,但却增大了本国通胀的风险。

四、我国通货膨胀的计量分析

(一)数据定义和处理

本文对以下指标进行分析:CPI(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CPI)、猪肉价格指数(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CPI-PORK)、广义货币供应量(M2)、纽约商品市场的原油价格(oil)、我国历月贸易顺差(TS)、上证综指的收盘点数(shmarket)、我国城镇居民收入(wage)、郑州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强麦合约价格(wheat)、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汇率(E)。以上数据除了CPI和猪肉价格指数是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获取,其他的都是从万得(Wind)数据库中获得。为了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序列,采用了从2009年1月—2011年6月的月度数据,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只有季度数据,所以,对该数据进行平均后放入每个季度的三个月中。城镇居民收入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是累计数据,所以要对数据进行差分,期货市场的月度数据是用每周的收盘价进行平均来代替的。

(二)计量结果和分析

表6 Eviews回归的结果

从表6中可以看出,DW统计量为1.96,接近于2,可以认为变量不存在自相关。F值非常显著,所有变量总体可以解释CPI的变化。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达到0.9694,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的较好,整个回归模型的设定误差较小。从结果看,猪肉价格、贸易顺差、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汇率回归结果比较显著,可以认为这四个因素是导致近期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长期的贸易顺差而带来的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是导致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本轮通货膨胀更可能是输入型和需求拉动型。虽然外汇占款也会导致货币的投放增加,但是我们发现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CPI的影响并不显著,所以可以认为流动性至少不是本轮通货膨胀中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通过历史数据对这一结果进行检验,2004年1月—2006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平均增长16.76%,但是CPI只同比平均增长2.39%,而2011年1月至6月,广义货币供应量15.97%,CPI同比平均增长5.4%,这说明广义货币供应量与CPI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增长关系。

这个结果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中央银行一味采取调高准备金和提高利率的方法,可能不仅不能对降低通货膨胀产生显著影响,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本国利率的提高会吸引国外资本流入,这会增加对本币的需求,会使汇率进一步上升,而且流入的国外资本中的一部分会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这些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进一步的压力。

五、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和建议

由前面的计量结果可以发现,贸易顺差对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而贸易顺差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外汇占款实现的,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将强制结汇制改为自愿结汇制,但是由于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上升通道中,进出口企业获得的外汇还是更愿意卖给银行,以避免外币汇率下降带来的损失。外汇占款的压力增加了被动的基础货币投放,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降低了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

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放弃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制度,转而采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笔者认为,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在宏观层面上,应该增加汇率制度的弹性和灵活性;在微观层面上,应该让更多的个人和机构参与到外汇交易市场中,减少中央银行干预汇率的次数。一方面,在弹性汇率制度下,汇率不再呈现升值或者贬值的趋势,投资者因此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因而能够有效抑制投机资本的单向流动,减少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减少被动基础货币投放,减轻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应该让更多的个人和机构参与到外汇交易市场中。1996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外汇经常项目的可兑换,成为IMF的第八条款国。当前,我认为我国应该逐步放开居民和非居民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可兑换,鼓励个人对外进行投资。除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外,应该建立可以让个人投资者参与的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增加,可以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减少央行干预汇率的频率,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二)在本轮通货膨胀中,提高存款准备金不是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本轮通货膨胀中,央行频频使用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由计量分析可以看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加息可以抑制投资过热,减轻通货膨胀压力。而提高存款准备金主要通过减少商业银行信贷的供给量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而且我们已经看到,广义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提高存款准备金会加剧资源在行业和空间上的错配,引起贷款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商业银行有限的贷款会投向投资回报快、利润率高的行业,而像农业和养殖业,这两个行业的利润率本身较低,而申请贷款的往往是农民,申请的贷款资金流比较小,过多的小额贷款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同时商业银行出于控制贷款风险的考虑,往往不会批准农民的贷款申请,而这些行业的生产不足,将直接对物价水平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90%以上,相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东部受信贷减少的影响会比较小,而中西部地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信贷规模的减小会降低经济增长率,拉大与东部地区的差异。

参考文献:

[1]赫尔穆特·弗里希.通货膨胀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孙宏钧,等.我国货币增长的数理分析和货币乘数预测[J]. 数学的实践和认识, 2008,38(19): 56-65.

[责任编辑 高惠琦]

猜你喜欢
多元线性回归通货膨胀
基于组合模型的卷烟市场需求预测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
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反思
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剖析及其对策探究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实证研究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云学习平台大学生学业成绩预测与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