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云
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法制教育、哲学与人生教育、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经过多次改进与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注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尽管如此,不少教师还是反映职业学校德育课难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有学生厌学或者逆反心理等因素所致,更有教师授课缺乏说服力、课堂缺乏活力等因素造成。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于德育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启迪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起来,提高教学实效。
一、教学生活化
在人们的印象中,德育理论是抽象、深奥的,教师是古板、无表情的,语言是枯燥、空洞的,这样的课堂自然是缺乏生命活力的,学生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更别说有什么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大胆对教材进行变革与创新,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运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改造和丰富教学内容。分析讲解时渗透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将抽象的理论生活化、现实化、简单化,将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促进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统一,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感受。比如,在第五课《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中,除了从宏观分析行业发展动向,可以印发给学生本地市、县各级《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就业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政府的政策走向,进而分析行业发展动向。告知学生所就读的专业都是热门的专业,都是远景美好的行业,鼓励学生把握机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在第八课《制定发展措施》中,可以印发学校各专业的教学实施大纲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根据大纲,结合个人实际,参照教材中“身边的故事”,拟定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一一打印,张贴在教室,提醒学生时时留意,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因为把握机遇、职业目标等问题与学生的现实或者未来生活密切相关,既能调动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深刻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一句话,生活化教学就是让学生贴近生活,在与现实生活的沟通、感受中,掌握知识、培养品德、发展能力、增强素质、增长生活智慧、促进个性发展,并以生活事实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与做人道理,使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生活的平台,提高课堂的吸引力、生命力。
二、课堂实践化
传统课堂习惯于把学生“圈养”起来,习惯于照本宣科,喋喋不休地空洞说教,不仅难以说服、感染学生,还可能使他们失去社会适应能力,甚至使德育不堪一击。现实社会让学生觉得学校德育像是空中楼阁,许多美好的理论被现实击得粉碎。让学生融入社会、走向社会,学会鉴别真伪,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锻炼学生在社会中生存的本领,在实践体验中让学生主动地做出选择,这才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动起来,进行知情意行的实践,使思想品德认识得到认识、验证,进而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这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具体要求。德育课可供实践的内容要比其他课程来得多、来得丰富,因此,要经常组织学生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劳动体验、探究体验、爱心体验、角色体验、挫折体验等实际行动,从中获得实践的感受。比如,在上第二课《职业理想的作用》时,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由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介绍他们成功的事迹,让他们说出在学校时就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成为学习与工作奋进的动力,进而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上第十课《做好就业准备》时,可以设置几个面试问题,由学生分别扮演面试者、助手、求职者等角色,让大家模拟表演求职经历,再由其他同学对参与者进行评判,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可取之处给予肯定,不足之处加以引导,这对全体学生都是一种锻炼与享受。这种实践体验活动,改变了德育课堂枯燥说教、生硬灌输的弊端,让德育课生动起来,又使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真实的认识和情感,进而提高了思想道德与综合素质。
三、语言风趣化
同样是一堂德育课,有的教师上课时课堂死气沉沉、了无生气,有的教师使课堂风生水起、热闹非凡,这与教师课堂语言有关。课堂语言枯燥、单调,条理不清、用例不当,往往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上课时经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而有的教师语言生动形象,举例通俗、有趣,用语诙谐、幽默,这样可以丰富课堂、升华课堂,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乐于学习”。脑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当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状态时,建立和恢复条件发射联系的效率最高,神经暂时联系突然接通的可能性最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教师课堂语言诙谐幽默,讲课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可以打破单调沉闷的气氛,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从教师语言中体验到审美的愉悦。而处于这种愉悦状态下的学生,自然听课津津有味,学习效率高。但是,有人以为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只有相声、小品等艺术家能够为之的事,其实不然。德育教师只要善于运用一些富有哲理的笑话、趣闻逸事、相声小品,学会运用“正话反说法”“言外埋意法”“自相矛盾法”“谐音转换法”等幽默方式,学会适时适当地运用顺口溜、俏皮话、IN语等,课堂就会变得风趣、生动而富有吸引力。比如,当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辩论时,说一句“下面两个小组PK开始”;当有人说出别有一番意义的语言时,适时插一句“你太有才了”等IN语;当下课时间已到,教师仓促得来不及教学总结时,不妨来一句“此处略去100字”来幽默或者自嘲一下,这样的课堂显得十分风趣。在第十课《做好就业准备》介绍如何撰写简历时,可以谈一些可笑的简历,如有人在经历栏上填写“游戏人生”或者“刚才路上摔了一跟头”,兴趣栏目填写“很多”,特长栏上填写“长得很漂亮”,期望待遇栏目填写“希望大家都很疼我”等。这些幽默巧譬善喻,寓教于乐,以美启真,能使学生对德育课乐此不疲,克服厌学心理,而且能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
当然,德育课堂运用幽默要注意契合教学目的和内容,做到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首先,课堂教学幽默不能为幽默而幽默,东拉西扯,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教育目的。其次,课堂教学幽默要注意适合学生水平,不考虑学生生活阅历、文化知识的背景差距,学生课堂上就无法领略幽默所散发出来的妙趣,不能产生真正的共鸣,幽默的审美价值也将荡然无存。第三,课堂教学幽默要注意把握分寸。课堂幽默毕竟不是相声与小品,不要求“包袱”越多越好,而是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会冲淡教学内容;如果为逗乐而运用低级趣味的幽默,更会失去教学幽默的审美性、教育性。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德育教师在生活化、实践化、风趣化上下点工夫,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就能达到教学目的与高效。
(泉州市安溪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