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赛飞
〔关键词〕高中生;死亡恐惧;出国留学;认知疗法;心理暗示
一、基本资料
吕某,女,高二学生,彬彬有礼,言谈举止落落大方。独生女,家庭条件富裕,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从小没有远离过父母,和父母关系良好。
主诉:我最近总是无缘无故想到有关死亡的事情。有时候周围同学只要提到有关死的词语或事情,我就会联想到死亡,不由自主地想到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死了,就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感到非常害怕、孤独和焦虑。这种情绪一直围绕着我,久久无法消散。白天还好一点,周围有那么多同学和老师在。有时候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其他同学都睡了,自己睡不着就会想到死亡的事情,越想越害怕。想到自己马上要出国,和爸妈在一起的时间也不长了,要是他们走了怎么办啊。死亡的恐怖和阴影一直弥漫在我周围,同学笑我想太多了,我也知道自己太紧张了,死亡离我还很远呢,没必要去想,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二、辅导策略及主要辅导过程
(一)少女的死亡恐怖
来访者:我有时候会无缘无故想到有关“死”的事情,我怕我有一天会死掉。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死的,这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很害怕我会死掉。我很害怕,如果爸爸妈妈有一天死了,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那该怎么办。(来访者在诉说过程中,不停地绞着手指,语速较快,可以看出其对死亡的恐怖以及紧张焦虑的情绪。)
咨询师:最近你们家是否有亲人生病或者去世?
思考:小吕正值朝气蓬勃的花季年龄,各方面都处于成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离死亡这件事情非常远,她会害怕死亡,肯定和最近周围发生的事情有关。小吕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敏感,容易产生孤独的心理,他们害怕孤独,但是又无法摆脱不时缠绕他们的孤独情绪,他们特别需要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关心和爱护。
来访者:没有。
咨询师:和爸妈的关系如何?
思考:对死亡的恐惧是否和小吕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关?有些家庭信仰宗教,宗教中有时对死亡的描述比较恐怖。也有可能是家教较严,小吕做了觉得对不起父母的事情,潜意识里有惩罚自己的倾向。
来访者:爸妈对我期望较高,要求也严格。我从小到大学习都很努力,也比较乖,从来没发生过让他们担心的事情。
咨询师:哦……最近是否有和父母意见不合的事情发生呢?
来访者:高二文理分科。我比较喜欢文科,希望将来当个记者,可是爸爸妈妈希望我读理科,最后在我的坚持下选择了文科。可是读了半学期后我觉得文科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成绩总是达不到我的理想目标。
咨询师:你再仔细回想一下,第一次发现自己对死亡产生恐惧情绪是在什么时候,那之前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
来访者:是在两周前,那天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哦,前一天同桌送了一张贺卡,因为我快要出国了,她开玩笑说也许这辈子我们都没有机会见面了呢,我们现在要多聊聊天。后来说着说着,就有点伤感。然后第二天上课出神儿的时候就想到了“死亡”,感觉特别恐怖,浑身不舒服……
咨询师:出国?
来访者:我下学期要出国学习了,已经定下来了。
咨询师:你对出国有什么想法?
来访者:我出国后就很少能再看到爸爸妈妈了,我觉得很不舍,但是我又没有办法不出国。
咨询师:在国外你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父母不在身边,也没有人可以依靠,对吗?那天同学无意间和你开的玩笑——也许这辈子你们再也没机会见面了,对你产生了消极的暗示,出国了可能就很少见到爸爸妈妈了,说不定哪一次见面就是永别了。
来访者:所以我才害怕死亡,害怕爸爸妈妈走了。
咨询师:其实同学的玩笑刚好戳中了你潜意识里害怕出国、害怕和父母分离的焦虑心理。
来访者:原来如此。
第一次咨询通过引导、倾听和提问等技术,对小吕的基本情况作了大致了解,表面上看似乎是因为文理分科和父母意见不和,但是再进一步会谈才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出国的害怕。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小吕从未只身一人出过远门,如今马上要出国独立生活,这对小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和挑战。一个还需要家长关心照顾的孩子,各方面还不成熟,突然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生活,必然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焦虑和不安。同学的一句玩笑话,让她潜意识中对出国独立生活的恐惧投射到了对死亡的恐惧上。
(二)建立新认知,了解留学生活
第一次咨询已经让小吕认识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是对出国独立生活的担心和恐惧,以及和父母分离的焦虑。我选择认知疗法,让她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改变出国是和父母永别的错误认知。
首先,我让小吕去查找英国的一些风俗习惯、风景名胜,让她说说对英国的感受。这样做可以帮助她稍稍减轻对英国的陌生感,引发她对这个国家的兴趣,减轻出国焦虑。
其次,我让小吕了解自己将要就读学校的资料,了解那里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这样能够让她熟悉新学校的环境,作好在新学校学习的准备。
最后,我让小吕搜集了一些关于留学生生活状况的资料,让她写写自己去留学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思考应该作些什么准备。
我为小吕布置了家庭作业,去和同样正准备出国的同学聊聊,问问他们作了什么准备;和已经出国留学的同学试着联系,学习一些国外生活经验。回家和父母商量,出国后用哪些通信工具,方便随时联系。
(三)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
小吕是家中的独生女,家境又好,从小生活优越,事事有父母替她解决。这次出国的事情也是父母替她决定的,出国手续都由父母出面办理,她只坐等出国。小吕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这让她对国外留学生活产生了恐惧和害怕。
在第二次辅导时,我和小吕商量希望她父母能够参与治疗,一起帮助她尽快走出死亡阴影,小吕很快同意了。辅导结束后我和班主任作了交流,把小吕的事情作了简单的说明,并希望班主任帮忙约小吕的父母见面。
第三次辅导时,我先单独和小吕的妈妈进行沟通。以下是部分谈话内容:
咨询师:在接触中我发现小吕是个优秀又非常乖巧的孩子。
吕母:是的,她很听话,学习上的事情很自觉,不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操心。她从小没离开过我们,最近她也和我们说了她在学校心理老师那里聊天。
咨询师:在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小吕对出国这件事情充满了害怕和焦虑的情绪。就像你们说的,她懂事乖巧孝顺,从小又没有离开过你们,突然出国肯定会担心、会害怕。我想你们让她出国肯定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相信出国对她有利,所以她需要你们的鼓励和支持。
吕母:不瞒你说,其实我是反对小吕出国的,年纪又小,又是个小姑娘,出国多让人担心啊。但是她和她爸爸意见一致,认为出国就是站在一个不一样的舞台看世界,我也说服不了他们,也只能由他们了。
咨询师:我能理解,我想你的担心可能会无意间影响到小吕的情绪,她也会担心你们,是吗?
吕母:我总是忍不住唉声叹气,说女儿你出国了我们多久才能见一面呀。
咨询师:她现在更需要你们积极的鼓励,给她勇气和信心。
吕母:我明白了。
以下是我和小吕妈妈讨论后达成的一致意见:
1.父母在家中营造舒适轻松的气氛,聊天时可以一起谈谈英国的一些有趣的文化、历史等。父母尽量不要在小吕面前表现分离的悲伤情绪,多给小吕一些积极、向上的鼓励和暗示,让她觉得自己在外面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还是有爸爸妈妈的支持。
2.父母让小吕参与出国手续的办理,让她慢慢接受出国这件事,帮助她学习自己做事,而不是什么事都由父母代办。
3.让小吕在家试着做家务,学着独立生活。
4.鼓励小吕自己多拿主意,尊重她的选择和意见,鼓励小吕独立自主做事。
在父母的支持鼓励下,小吕不再被“死亡”困扰,对出国也有了客观的认识。她说有时候会想像自己在国外的生活,对出国竟然有点小期待,即使在国外遇到困难,也相信自己能够解决。
三、个案反思
有时候,来访者急于解决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主要或者根本问题,我们在与来访者进行摄入性会谈时要注意某些人格、家庭和社会的相关信息,发掘表面问题下深埋的根。我们在面对焦急的来访者时,不能被他的焦虑情绪牵引,急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忽略了确定问题这关键一步。摄入性会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从大量杂乱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把相关的信息串联,最后找到症结所在。
现在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一些父母认为高中出国可以避免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孩子对于出国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国外留学的学生除了必要的学习能力外,自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制力也很重要。希望我们的家长在对待孩子出国问题上慎重考虑。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上虞,312353。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 / 于 洪 李益倩 终校 / 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