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2012-04-29 19:20周民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9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周民伟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性需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让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引起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共鸣,并通过道德践行,将其内化为真正的、自觉的行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师生关系;教学方法;道德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74-0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性,需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引起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共鸣,并通过道德践行,将其内化为真正的、自觉的行动。那么,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该怎样去教育、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呢?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落实好、实现好三维教学目标的前提。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人格平等的互动过程,应该是在充满真诚、温馨与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与他们交朋友,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感情并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教育,关注他们的成长,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等等,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喜爱和殷切期望。在这一交往过程中,对学生老师,他们正在接受着道德、情感体验。结果,学生对我也信任,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为我教学中顺利开展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二、利用好思品课程情感资源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果仅仅是空洞的说教,不仅枯燥无味,也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必须借助大量真实的素材,给学生以情感上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情感资源,“以情动人”。如在学习九年级“面对责任的选择”时,我事先收集整理了有关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抗击洪水灾害图片、新闻报道以及在这两场斗争中涌现出的许许多多先进感人事例并在课堂上加以展示。这给学生以极大的思想震撼和视觉冲击,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场斗争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就不难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续至今的关键所在。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

三、重视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

地方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信度高、易取、有价值,贴近学生,容易被学生接受。如在2009年学习九年级《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时,我采用“就地取材,为我所用”的方法,开展了“家乡变化知多少”、“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实践、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通过对家乡变化的调查了解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展示,学生看到了家乡在变,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往往是从认识家乡开始的;爱祖国,是从爱家乡开始的。只有认识、热爱自己的家乡,才能产生认识、热爱自己的祖国,将来为建设、发展和保卫自己的祖国的情感和态度。这是教育生活化、实践化的体现,正好印证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地方课程资源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鱼台是孝贤故里。在学习“不忘父母养育恩”时,我播发了“孝贤文化节”评选出的“孝贤人物”的专题报道。由于这些人都在身边,大家觉得真实可信。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创设强化情感体验的教育情境

新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淡化了对理论知识灌输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人为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动情点,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如在学习七年级“师爱浓浓”专题时,我把魏巍写的《我的老师》录音播放给大家听(现在初中语文教材没再收入这篇文章),然后让大家说说自己最难忘的老师是谁,为什么。这样,就唤起了学生回忆,在回忆中进行了道德体验和评判。接着,我播放了《凤凰琴》视频片段,进一步巩固大家的道德体验。

五、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情感内化

道德教育关键要落实在行为上。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行“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注重实践环节对情感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强化作用。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和教材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班级和学生实际,组织开展各种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可开展小调查活动、寻找身边的感动人物、“环保小卫士”活动、献爱心活动、清明节祭扫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等等,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内化,培养其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通过实践活动,最终使道德行为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标。

总之,思想品德课是思想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依据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品德的升华和行为的转变,实现三维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