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评价以生为本 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特征

2012-04-29 08:46田晓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以生为本教学评价

田晓荣

〔关键词〕体育;教学评价;以生为本;个性特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要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教学评价对于教学有着显著功能,它融督导、调控、诊断、激励、规范、深化和促进于一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性。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看重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好坏,注重结果的评价。评价理念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教学手段为依据,评价标准整齐划一,评价方法形式单一,致使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呈现或穿凿附会或削足适履的畸形现象,偏重对教师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的鉴定,课堂以“活”“新”“奇”的表象为标准,而全然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潜能和发展置之不顾,未能突出其具体功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教学目标,为我们亮出了新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从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要求体育教学评价必须以人为中心,以“生”为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取向。

一、要认同学生具有构建整合知识的能力,弘扬个性形成

构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刺激的过程。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接受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评价学习者能否进行知识构建,要比评价由此产生的结果更为重要,有效的评价必须与教学实际整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并且要利用这种整合有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布鲁纳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和辅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而知识需要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教师既要遵守为师的规范,更要超越为师的规范”,以自我反思的方式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整合知识的能力,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鼓励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完成学习任务的不同途径,学会学习。例如:在体育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冲突”与“问题”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二、要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以独特的生命形式存在着,因而对世界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学生的体能和健康状况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有较大差异,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满足其生命的独特需求,使每个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进行个性化学习,使其个性和天赋得以发挥,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求。“学习的过程是自己不断地汲取已有的经验,逐步获得独立能力并最终走向独立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是靠权威来指挥,而是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做学生的引导者,努力引导开发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和独特思维,使其用最大的活力和张力对新经验保持开放性,并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心态。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是教学民主的前提,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是完成教学交流的原则。由于学生对体育技能的认知体会千差万别,教师要把握时机,尊重和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个性化选择,巧妙地帮助学生完成他们所设计的、创造性的活动。个体生命是在竞争中存在的,而整体的生命离不开和谐的环境,更少不了合作,所以“体育教学中必须让个体的差异融入整体的和谐合作中”。教学评价也必须着眼于执教者能否善于发现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优势,并将这种差异引导到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1)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2)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3)赏识并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4)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5)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6)学会合作学习;(7)能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目标,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三、要把握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培养个性特征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探究。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教师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发现者、倾听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发现、珍惜学生的创作冲动,倾听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内心表露,善于将学生的不同观点联系起来,积极地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并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员融入其中,师生共同评价。

要把“师生互动”看做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的“师问生答”。作为师生互动的哲学理念应该是“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和“对话”不能单纯地视为一种教学技巧,而应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境界来看待,应理解为师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相互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状态下,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不断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快感。同时在师生交往与对话中,要更强烈地体现教师“促进者”“研究者”“合作者”的角色地位,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以思考的习惯带动学生思考,不迷信权威,创设平等的争鸣氛围,允许学生表达“出错”“出格”,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认识,相互交流,不断完善,共同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武威,733100)

编辑 / 于 洪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以生为本教学评价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