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构成的分析①

2012-04-18 03:03:33梁友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要素

梁友佳

(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构成的分析①

梁友佳

(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构成,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内涵和特性,也需要厘清各种争论的立足点及依据,并给予理性地批判。

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构成

要素的内涵,在《辞海》中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要素是奥地利马赫哲学用语。第二种认为,要素是与“系统”相对,它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即要素是组成系统必不可少的要件和元素。对要素的特性,可概括为几方面:一是必要性,要素是系统必要的组成部分,缺少它,系统就无法运行;二是内在性,要素是系统内部的元素和运行的内在条件;三是独立性,各个要素都是系统中独立的成分,有着特殊的功能;四是协同性,各个要素虽在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但彼此间存在着协调的关系,共同促进系统的有效运行。五是相对不可分解性,即相对系统的整体构造而言,单个要素不能再进行分解。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系统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活动的基本元素”[1](P61)。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需充分考虑到:它是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的组成部分、运行内在条件,是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不可缺少的成分,是否发挥着独立的“顶梁柱”作用,是否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不可再分解;要素与要素之间是否在思想政治教育运作层面上有着联动效果等。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构成存在众多争议,形成多种学说,主要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七要素说、八要素说、十要素说等。虽然各种学说的主张不同,但争议焦点相对集中。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问题

主体和客体是哲学上一对基本范畴。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从实践层面来看,两者存在着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将主客体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思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是,应当注意,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过程。将主客体从哲学移植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当中,不可忽视这一点。同时也不宜简单地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能否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不少学者给予否定,主要观点有: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体际的活动,从不同视角看,它内含不同的主客体,应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方面来阐述其主客体,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不应笼统地用主客体的称谓来标注。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实际上是将人作为客体来看待,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否定了人的能动性,忽视了教育对象所应具有的主体性。三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表述,必须是清晰明确、不致产生任何歧义的,而主客体概念不能做到这一点”[2]。因此,不应用主客体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而应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样专门的范畴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人的因素。但是,杨增岽认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会产生这样的疑惑: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否包括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能否做到“双主体”、“主体间性”?如何解决“接受”与“被接受”的问题?对于第一个疑惑,它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时所应澄清的问题,更是在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界定在特定的场合时空下或者是上升到整个社会实践的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内涵都不一样。第二个疑惑,实际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协调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必然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并没有完全驳倒“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它们的产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界定有较大关系,但不是根本上的因果关系。

在要素构成的认识上,相比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能反映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人的因素以及人的角色。突出人的因素和角色,在系统运作中尤为重要,它关系到系统运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虽然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一般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但是主客体的说法难免让人对受教育者的地位和角色产生歧义,不利于改变教育者单纯主导型的教育模式,也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能动性,着眼点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虽然会对教育者的地位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它符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平等、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互动型的教育思路。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情境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3](P294)他从时代背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性等方面加以论证。有学者则从要素特性出发,认为要素是系统的内部成分,是内在地存在着。教育环境属于外在因素,不符合要素的特性,不宜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对“教育环境属于外在因素”,文大稷、秦在东持不同看法。他们从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教育者教育并引导受教育者一起认识和改造环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在因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和改造的对象”,[4]由此推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内在因素,不是外在因素,进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

在深入探讨的过程中,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观点。沈壮海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进行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着影响作用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它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系统之外的影响因素客观存在。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专门创设的具体情景,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初步印证其所接受的思想意识的正确性等提供具体场合,渗透、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之间的教育——被教育关系的确立及其教育互动的进行提供着精神的或物质的纽带和载体”[1](P95)。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之一。

上述观点的结论不一样,原因是在于对概念的认定和系统运行条件等问题的认识上的不同。如何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以及“环境”,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应该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宽泛环境,可以把它看作是社会的大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具体作用于特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景、场合,是设定的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在一定的情景、场合之下进行,即除了有人的因素之外,还需要有空间等因素的存在,这样才能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系统。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能脱离必要的空间而运行。具体设定的必要的空间,即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的内在条件。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传递给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材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知识营养”。通过教育内容的传输,将“教”与“学”有效连接起来,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信息的交流、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才得以真正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丁晓雷并不认同。其根据是,内容是由目标决定的,目标的客观性决定内容的存在,内容是目标的具体化,“内容应该是教育的要素之一,但是它不是基本要素而是目标决定的非基本要素”[5]。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实际情况来确定,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际上也是由教育对象的实际和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两者虽然有着紧密联系,教育目标对教育内容也有着重大影响,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教育目标侧重于导航作用,而教育内容侧重于纽带衔接作用,两者发挥的功效不同,彼此也无法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在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宜将其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之外。

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起着纽带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之间良性的协调互动需要科学的教育方法作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科学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6](P139)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方面正是起着“桥”和“船”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既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发挥着纽带的作用,是否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合为一个要素,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这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有学者从要素的相对独立性进行分析,认为不能因为两个要素之间具有某一方面的共性就加以合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两者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功能也不一样,不应加以合并。一些学者则从系统的含义、特性进行论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联系,共同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功能,两者可以合并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介。他们的主要依据是“任何系统中的要素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它仍然是潜在可分的。要素自身的可分性又使它同时成为一个系统,这样任何事物在外在联系中成为要素,其内在联系又使其成为系统”[4]。这说的是系统的层次性的一个方面,但不可忽视系统的层次性的另一方面。系统的层次性还要求在同一个层面上去认识系统。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则要求在同一个质的方面去认识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都发挥纽带作用,但两者的质的规定是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告诉的是“做什么”,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告诉的是“怎么做”。在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是不同质的、相互独立的要素。不可否认,从其它角度看,它们各自也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但不应该为了追求要素的简单化而将它们合并为中介。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问题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是“教育者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格及行为实践等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7](P23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规定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根本方向,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整个过程,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所具有的目的性。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以一定社会现实为基础而产生,并受特定历史条件所制约。它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状况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航仪”,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过程中还起着灵魂和轴心的作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够给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提供明确的方向,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具有导向、保证、凝聚的功能,它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维系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发展。其功能和作用,其它因素无法替代。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当中,符合要素的定义和特性。

学术界不乏有反对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声音,其理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设定和依托教育内容进行教育时已经内在地蕴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了,为此按照要素的定义无须单独列出”[8]。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虽存在联系,但是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不重合。从某种程度来说,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分别解决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为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当中扮演“执行者”的角色。它们解决的问题不同,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并不违反要素的特性。

五、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反馈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一定情境下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实质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准则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狭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只包括施教和受教两个环节,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施教、受教和反馈。一些学者将反馈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外,实际上是从狭义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互动开始到双边互动结束而结束。由此将反馈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后出现的问题,进而认定思想政治教育反馈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这种认识值得商榷。在这里,从广义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将反馈纳入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所接触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做出的反映、回馈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接受各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信息后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调控的动态过程”[9]。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有助于准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发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并不能认为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着眼点是认识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发展起着辅助的作用,不是“根基性”的作用。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反馈的“重要性”就将其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反馈主要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状况的反映,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的制定和更新离不开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状况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反馈实际上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一个潜在要求,它并非“独立”地存在。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赵子林.思想政治教育要素问题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文大稷,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

[5]于晓雷.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研究回顾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3).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杨增岽,张再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19).

[9]叶雷.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新论[J].前沿,2004,(6).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Element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ANG Y ou-jia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Guangxi University,N anning 530004,China)

Determining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grasping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eep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alysing of the composition of element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e need to define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we also need to clarify the various arguments’point and basis and give rational critic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lements;composition

G641

A

1007-9882(2012)04-0061-03

2012-05-10

梁友佳(1986-),男,广西贵港人,广西大学政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高登辉]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要素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读与写(2020年19期)2020-11-25 10:16:24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读与写(2020年14期)2020-11-25 08:16:00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读与写(2019年28期)2019-11-27 08:39:14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时代(2019年12期)2019-01-11 16:51:07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也谈做人的要素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