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4-17 10:42刘全喜
区域经济评论 2012年10期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信息技术

□刘全喜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004)

一、引言

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活动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汇总、传送、反馈,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过程。物流管理信息化不仅加快了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共享,实现同步协作,并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降低了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而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则有利于将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物流企业以及终端用户很好地联系起来,从而加速社会商品周转,降低社会商品总库存水平,提高地区经济运行质量。

长株潭地区是指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地级市行政所辖的区域。总面积280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64万。三市彼此相连,呈“品”字形分布,城市中心区两两相距不到50公里。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文化最发达,教育、科技实力最强的中心地区。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和“武汉城市圈”一起发挥着中部经济崛起的脊梁作用。

二、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如从表1中的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来看,长株潭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据了湖南经济的小半壁江山,而物流业发展指标却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表1 长株潭地区各项经济指标及在全省的地位

据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湖南省从事物流的经济组织有5万多家,其中具有法人资格的物流企业只有3100多家,物流行业呈小、散、乱的特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评估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7月,湖南省通过国家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共88家,其中长株潭地区合计69家(长沙市46家,株洲市7家,湘潭市16家),占全省A级物流企业总数的78.41%。6个5A级(最高级)物流企业全部在长沙[1]。根据课题组对长株潭地区A级企业的调查结果分析,该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普及率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61%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还有一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网站,有些网站非常简单,没有发挥宣传企业形象和管理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在受调查中的企业中,大约78.2%的企业设置有独立的IT部门,80%的企业设有专职的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大约70.5%的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二)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信息化、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信息化以及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调查结果显示,长株潭地区的大部分物流企业尚处于基础信息化阶段,这和该地区中小物流企业所占比例较高的现状相关。只有少部分企业进入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阶段,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集成的企业少之又少。还有相当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实现信息化。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物流企业占39%,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占10%[2]。

从实现的功能来看,目前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局限于简单的查询功能、记录功能、通信功能,至于经营管理决策支持功能还非常有限。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块主要有: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系统(POS)、仓储管理(WMS)、运输管理(TMS)、采购管理、货运代理、客户关系管理、网上支付系统、物品跟踪与查询等。其中,WMS、TMS、客户关系管理等模块应用率最高,比例高达70%。

(三)信息化整合效果不明显

物流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信息的处理,物流企业设置的大量岗位主要发挥着信息的收集、挑选、重组和转发的“中转站”作用。而且严格的岗位职责分工,容易导致信息共享比较困难,从而出现大量的“信息孤岛”。如果这些工作由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来承担,就可以使信息更加透明,管理决策也更加科学。调查结果显示,有些物流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在同时使用不同公司开发的各种业务处理系统。系统之间没有集成的企业占15.6%,系统之间部分集成的企业占62.5%,系统之间全部集成的企业占21.9%。还有些企业虽然使用了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这个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需要工作人员采用手工方式进行业务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三、长株潭地区物流信息化建设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管理信息化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物流企业信息化运用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战略。但是有很多物流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纯粹地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盲目地求新求全,最终达不到改善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二)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企业信息化要求企业建立起一整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要求物流企业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经营管理制度。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一定要扎实规范,否则难以具备信息化的基本条件。

(三)物流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物流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CPI的大幅上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快速上升,燃油价格涨多跌少,再加之久治不愈的公路三乱现象,使得物流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而物流企业相对弱势的议价能力和物流市场惨烈的价格竞争使得物流服务价格持续低迷。“地板越来越高,天花板越来越低”,导致物流行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许多物流企业明知道信息化的好处,却因为囊中羞涩,无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平均投资额度从2008年的30万增长到2010年的70万左右。但是从行业总体而言,信息化投资增长缓慢。据统计,2011年全省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2.2%[3]。

(四)国产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信息化建设成本高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接口技术。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比较成熟,但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还很落后,大部分核心技术基本上被国外企业所控制,导致信息化成本比较高。再加上物流企业本身的投资能力有限,导致物流信息技术市场持续低迷。如我国的车载GPS导航市场,2012年的规模将近2000亿元,其中大约95%的市场份额被美国的GPS占领。又如RFID技术,国外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由于我国的国产技术还不成熟,物流行业的应用成本也比较高。

(五)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很多软件开发企业都在涉足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比较有名的企业有用友、金蝶和SAP三家。调查发现,在国内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一是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重计算机技术,轻生产管理知识,片面追求美观的人机界面, 忽视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二是在使用国内外成熟的先进软件时,企业喜欢以自身的管理业务和组织功能与之对比,遇到不符之处便对软件大加修改,却很少从企业本身查找原因并寻求管理变革。有些企业在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时破坏了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导致运行过程中问题百出,实用性较差。

(六)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不扎实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较好的管理基础和技术应用基础。信息化实施之前,需要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规范、整顿。只有基础管理工作做扎实了,企业才能通过系统培训快速适应新的信息化工作环境。基础管理工作包括仓位管理规范化、业务操作流程化、6S管理、全员供应链管理意识、物流信息的标准化等方面。

四、长株潭地区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制定积极的物流业促进政策

物流业是一种生产性服务业,应属于我国急需重点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影响着物流产业本身的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运行效率有很大影响。虽然国家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但是三年过去了,很多政策都没有很好地落实,让物流行业空欢喜一场。要使物流业真正发展起来,国家应当尽快制定推进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纲要,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针对长株潭地区物流行业集中度不高的现状,地方政府可以从项目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应着重解决现行对中小物流企业融资不利的体制问题,并积极引进各类风险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问题。或者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提供担保服务[4]。

(二)支持和鼓励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领域应用水平较低的现实,不仅影响我国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着物流产业组织形式、经营手段和运行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物流信息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研发活动,一是在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中加大对物流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二是鼓励和扶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物流管理和运营手段,如利用国家技改资金鼓励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系统改造;三是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四是加强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示范和引导。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在重点联系企业中建立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示范工程或基地,探索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信息共享机制的途径和手段,以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和推广。

(三)扎实做好物流信息化基础工作

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涉及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重大基础问题。因此,物流企业在正式实施信息化建设之前,首先一定要将基础工作做到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物流企业应该树立供应链管理的意识

物流企业应与供应链的上游或者下游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有效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实质性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后要经历基础信息化、流程信息化、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三个不同的阶段。所以,物流企业要做好长远规划,不能操之过急。

2.要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确定好物流信息化的内容

物流企业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设信息系统,并结合企业特点,注重信息化的实效性,让软件开发商能够深入企业调研,结合企业实际开发使用的管理软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处理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避免企业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出现“休克现象”[5]。

3.加大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力度

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落实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就要保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许多单位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导致系统信息源缺乏,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建设、积累和更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进过程,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准确、合理和充足的数据。

4.要努力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视化

可视化的物流信息既可简化物流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工作,又方便管理者对物流信息的理解,可以加快信息在操作终端和决策者之间的传递速度。要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视化,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尽量多用图表来描述业务过程和操作过程,如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等。

(四)与供应链方案供应商共同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一个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既要能实现内部集成,使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又要能实现与业务伙伴或者客户之间的信息自动交换,还要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数据。所以,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不能一味地追求时髦,而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用户的真实需求,不断寻找适合企业的发展路径和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此,物流企业要和信息系统开发商携手组建开发团队,共同调研企业的实际需求,商定最佳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五)重视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培养

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流企业和高等院校合作进行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和在岗的信息技术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并加快培养物流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人才。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评估办公室[EB/OL].http://www.chinawuliu.com.cn/office/34/index.shtml,中国物流网。

[2]白晨星.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6).

[3]湖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湖南统计信息网,2012-03-23.

[4]李胜馨.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9,(9):42─44.

[5]陈松,黄晓伟.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7,(32):73─74.

猜你喜欢
物流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