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丽 陕西省中医医院儿科(西安71003)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d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直径约2~4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破溃后形成黄色小溃疡。多见于咽峡部,也可见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此病多于夏秋季散发或流行,病程1~2周,可并发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大龄儿还可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笔者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治疗本病患儿32例,均采用自拟清热解毒汤随症加减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32例患儿均为本院儿科门诊病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最大3岁7个月,最小8个月;8个月至1岁10例,2岁至3岁22例;病程5d者8例,7d者10例,10d者8例,2周者10例。临床表现有发热,精神萎靡,咽痛不适,流口水,拒食,哭闹不安,咳嗽流清黄涕,呕吐,腹泻或便秘。查体:体温38.5℃~39.5℃,可见患儿咽峡部,扁桃体,软腭,悬雍垂部位充血,出现一个或数个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手足及其他部位未见疱疹及丘疹。舌质鲜红,苔或白或黄厚,指纹浮紫达风关,脉象浮数。血常规化验: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基本正常或稍高于正常值。尿、粪常规正常。本组病例诊断符合《现代儿科学》第1版,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1]。
治疗方法 自拟清热解毒汤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牛蒡子、紫花地丁各5g~10g,射干4g~9g,荆芥3g~10g,薄荷3g~6g,玄参6g~12g,石膏6g~20g,知母4g~10g,炒三仙各6g~15g,甘草3g~6g。加减:咯吐黄痰者加黄芩4g~9g,鱼腥草6g~15g;呕吐加竹茹、砂仁3g~6g;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6g~15g,杏仁3g~7g;食纳差,大便腐臭者加鸡内金、莱菔子各6g~15g;腹痛者加延胡4g~12g,小茴香3g~8g;流涎者加黄连1~3g。每日1剂,水煎100~250mL,分3至4次于饭后1h口服。同时嘱家长给患儿清淡饮食,多饮水,忌食辛辣炙煿之物,注意休息。
疗效标准 痊愈:咽峡部、软腭、扁桃体部位疱疹消失,全身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显效:咽峡部、软腭、扁桃体部位疱疹减退,全身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疱疹及全身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 32例中,治愈22例,治愈率69%;有效8例,有效率25%;无效2例,无效率6%。总有效率94%。
典型病例 患儿程某,女,2岁9个月,2011年7月10日就诊。其母代诉:发热伴拒食2d。2d前带患儿去超市购物回家后即觉发热,测体温38.2℃,给服美林后体温持续37.8℃~39.2℃。患儿诉咽痛,拒食,恶心呕吐2次,吐物为内容物。咳嗽、咯痰不利。大便略干,小便黄少。家长给服抗感冒药及消食药罔效而来就诊。查体:患者精神萎靡不振,颈软无抵抗,颜面红赤,测体温38.4℃,咽峡部充血水肿,可见散在分布3个约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软腭可见散在出血点。双扁桃体Ⅱ,充血。舌质鲜红,苔黄厚。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身皮肤未见异常。双侧指纹浮紫达风关。化验血常规:白细胞4.8×109,中性粒细胞0.35,淋巴细胞0.85。西医诊断:疱疹性咽峡炎中医诊断:时邪感冒辨证:外感时疫,热毒犯肺治则:清热解毒,利咽宣肺方药:自拟清热解毒汤加减: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各8g,生石膏15g(先煎),知母6g,玄参、荆芥各6g,薄荷5g(后下),炒三仙各10g,牛蒡子、射干、竹茹各5g。嘱家长每剂煎出150mL,分3至5次给患儿饭后频频热服。饮食清淡,卧床休息。3剂后,患儿热退,精神好转,咽略痛,食纳略增,咽部疱疹缩小,色变淡,大小便调。上方去石膏、荆芥、薄荷,加麦冬8g,百合10g,继服4剂后,咽部疱疹消失,咽痛消失,食纳佳,大小便通调。复查血常规正常。
讨 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多种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常见于婴幼儿。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发热”、“感冒”、“时邪感冒”等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空疏,表卫不固,冷暖不能自调,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本病外感风热时邪侵犯肺胃。邪犯肺卫,郁于肌表则见发热;邪热循经上扰则咽痛、咽红;邪毒犯胃则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舌质鲜红,苔黄厚,指纹浮紫均为时邪侵袭之象。[2]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顾护胃气。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石膏重在清肺胃实热,偏于清,知母滋阴降火,偏于滋,两者合用有清热保津之效[3];玄参、牛蒡子、射干解毒利咽,散结消肿止痛;荆芥、薄荷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炒三仙行气消食、健脾和胃,竹茹入肺胃经,清热止呕,共护胃气;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牛蒡子、射干均有广谱抗菌作用,且抗病毒疗效确切。实验证明,其提取液对内毒素有直接摧毁作用,均可解热、消炎、消肿。纵观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利咽之功效,对疱疹性咽峡炎及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均有较确切的疗效。
[1] 张 澍.现代儿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042.
[2] 马 融,梁繁荣.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9.
[3] 苏庆英.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