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中学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2012-04-13 13:01唐海燕
关键词:导师制因材施教导师

唐海燕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2)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在这一制度下,牛津大学培养出众多具有创新精神、成就卓越的人才。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育人制度,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实行。近几年,国内的一些知名本科院校和重点高中也开始实施导师制。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实行了导师制,学生进校后,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学校统筹安排,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名成长导师。导师全面负责该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品德等方面的指导,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又具有个性化的引导。

一、在中学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

导师制之所以盛行,根本原因是它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注重个性化教育、个体教育,便于因材施教,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实行导师制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其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第一是发展每一位学生;怎么发展,就是要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是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前提,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则是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导师,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了对学生的“一对一”个性关怀,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每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导师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第二,实行导师制体现了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高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现在的高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激烈的高考竞争,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学校为此配备了心理咨询老师,班主任也投入很大精力。但在如今近60人的班额情况下,班主任很难为每位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教育指导;而另一方面,有教育教学经验的科任老师、学校的各级干部、符合条件的其它教职工,又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实施高中生导师制是实行全员育人的一个重要途径。“导师制”把教育工作目标具体化,辅导对象明晰化,有利于提高教育实效性。导师可以将指导的学生分为两类:一般指导的学生和重点指导的学生。对前者,以集体指导为主,投入的时间、精力可相对减少;对后者,以个别指导为主,重点要指导学困生、心理异常、单亲家庭、早恋或早恋倾向、家在外地的寄宿学生、家境贫寒等特殊学生群体,每位导师重点指导2~3名学生。

第三,实行导师制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导师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了三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学生;做良师,在学业、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学生;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实行导师制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也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要加强心理学、教育学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导师制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实现了“双赢”。

第四,实行导师制可以弥补集中统一的班级授课制的不足。集中统一的班级授课制,往往进行的是模式化教育,特点是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简单高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导师制教育可以弥补这一体制的不足。“导师制是在传统班主任管理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完善”。[1]

二、学生成长导师的主要职责

一是思想引导。主要是通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引导,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及时纠偏,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二是心理疏导。通过导师们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心理困惑,有的放矢地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即根据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来开展心理咨询和指导[2],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强、自爱自信,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心智得到健康发展。

三是生活指导。对于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的寄宿生,导师要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随时发现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及时加以帮助。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四是学业辅导。导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要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挖掘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学有所长。对于勤奋而效率不高的学生,导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德国的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有了导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指导、真诚的关爱和信任,学生的内在动力自然就会被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心智将得到健康发展。

三、担任学生成长导师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学生导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学生成长导师要对辅导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科特长、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状况、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为导师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奠定基础。导师可以通过与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学生家长、同班同学交流沟通了解被导学生的近况,这样也可以形成师生、师师、生生、家校之间的积极互动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第二,指导学生时要充分注意时间地点,做到因地制宜,恰如其分。恰当的时间与地点,是我们做好每件事情的前提。良好的氛围,能够让我们的教育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曾与我结对的张哲源同学是一个来自湘西的年龄偏小的女孩,她性情活泼、聪明机灵,但她也是一个极不自信的女生。面对考试,她总是患得患失,成绩波动较大。怎样才能让她抱着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中的大考呢?几次办公室的谈话,能够解决问题吗?周六晚上,我带她去湘江边上看每周一次的烟花。在绚烂的烟花面前,她发出阵阵惊叹,似乎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美丽的烟花。回家的路上,我对他说:“你知道,这些绚丽的烟花,要经过多少次失败的尝试,才能达到今天的效果吗?我们学习过程的失败,也是为成功的那一刻积累力量。每一次失败,都是有意义的。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害怕失败,好好加油,你一定会成功!”虽然这几句话说教味道很浓,但在当时的氛围下,她很感动,使劲点头。她的基础本来就好,加上心态的稳定,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成绩发挥比较稳定,在2011年高考中考进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

这件事情让我体会到:一个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做好足够的铺垫工作,当时间和地点都恰如其分,最后的说教,也能够水到渠成。我们学校环境优美,底蕴深厚;校外不远的湘江、桃子湖、岳麓山都是人文气息浓郁的场所。充分利用这些场所,既能够让我们的交谈环境变得轻松,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能够锻炼身体,开阔视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第三,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导师制的核心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所以作为学生的导师,不能用单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坚持“以人为本、兼容并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做好个性化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每一个生命都绚丽多彩。

第四,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导师可以在全面了解的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关注她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和鞭策,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导师,也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第五,要重视导师自身行为的引领性。学生成长导师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教师绝不是照亮别人却毁灭自己的‘蜡烛’,而是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也照亮自己前进道路的‘火炬’”。[3]所以,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将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导产生更大的激励力量。所以配备导师时一定要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再统筹安排。学生喜欢、佩服导师,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指导的效果才会更好。

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导师要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温暖学生的心,也需要我们的心中有更多的阳光。作为导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高度的责任心将灿烂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学子的心灵,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幸福,作为导师才可以享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龚丽琴. 中学导师制的现实意义[J]. 湖南教育,2001(18).

[2] 金萍. 谈谈中学阶段导师对学生的导引[D].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3] 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导师制因材施教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V eraW an g
导师榜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