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莉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动漫与艺术设计系,湖南 长沙 4101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进一步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关系到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强国目标的达成。
(一)自卑心理较强,自信心不足。一是社会存在认知误区。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各界普遍认为上高职院校只是学点技术,拿张大专文凭而已,造成部分学生的自卑心理;二是学生自身盲目攀比。有的学生盲目将自己与考入名校的同学相比,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尾巴”,因此,心理失落感比较严重;三是社会就业难度增大。由于社会和企业在用人导向中,盲目追求高学历,过于重视名校效应和理论功底,轻视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因此,在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竞争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普遍不足。
(二)基础相对薄弱,畏难意识较重。多年来普通高校的持续扩招,加上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目前高职院校录取学生的分数线越来越低。有的学生只是想混个文凭,有的是为了应付父母而就读,有的对高职培养目标及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认为前途渺茫,学不学无所谓,造成生源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自律能力不够的缺点。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畏难情绪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比较差。
(三)价值观日趋多元,自我意识较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文化混融,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不同思想相互激荡,高职院校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由意识持续升温,奉献精神,集体观念逐步弱化。面对经济转型,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一些黑暗腐败等现象,心理日益消沉。价值观上更趋“务实”,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在利他的同时,首先要利己;更有甚者表现出只顾自己的方便和利益,而不顾他人和社会公德。理想境界的空虚,集体观念的淡薄,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心理较脆弱,情感淡薄。从学校生源来看,大多是“90后”,以独生子女居多,长期以来受家庭过多的关爱照顾,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致使很多学生形成任性、自私、张扬、特立独行等个性,导致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漠不关心,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这种在入学前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由、散漫的心理状态造成大部分学生不愿受到过多管束。
(一)“重技能轻管理”的倾向仍不同程度存在。高职院校是为特定的职业来培养人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是按照学科来划分专业,而是按照职业来设置专业,这就决定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片面注重、强调对学生技能和技术的培养,走上了“技术、技能至上”之路。同时,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来看,学生管理专职教师队伍所占比例偏低,主要以辅导员为主,面对日渐扩大的教育规模和学生数量,当前薄弱的学生管理力量显然无法满足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
(二)“重管教轻疏导”的管理方式仍普遍存在。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目前高职院校“以管代导”的现象仍较普遍。管理者在学生管理中拥有绝对的权威,经常采用行政性和强制性的方式来管理学生,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于学生素质差,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学生工作内容庞杂,使得大部分学生工作者都在处理琐碎繁杂的日常事物,而无暇开展针对学生特点的研究,表层工作做得多,深层研究做得少,这使得学生管理者更像是消防员,哪里有问题扑向哪里,全员齐抓共管的机制并没有落到实处。
(三)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在“重技能轻管理”的办学理念主导下,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长期以来认识不足,对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等不够重视,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是辅助性工作,不受重视。一些高职院校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是事务性工作,每个人都可以做,人人都会做,缺乏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这就导致了学生管理队伍学历层次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管理理念陈旧以及选拔培养机会较少。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和提升。
(一)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管理理念,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件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1]根据这一定位,高职院校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传统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是被管理者,学校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规范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方向单一,在管理环节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执行者,容易引发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把学生管理工作看作是“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通过着眼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以贴近学生的方式,通过分析当前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在技能提高、素质拓展上实现大的提升;通过角色的转换,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服务学生的意识深入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去,深入到教师队伍的头脑中去,细化到学院的具体行动中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管理为自我管理。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一是要设立学校学生干部管理岗位,专人负责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与监督。通过考核和监督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做好学生干部的教育与引导,保证学生干部工作在严格的组织管理中进行。二是要建立学生干部培训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高职院校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短,不管是班级干部还是学生会、学生社团干部,都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辅导就直接上岗了;因此,建立学生干部的培训机制在高职院校就显得尤为必要。三是要把握好学员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让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2]
(三)理顺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在强化机制上形成合力。要实现管理理念的变革,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核心是要理顺好学生管理的工作体制,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领域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一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设置,强化组织协调的能力。通过理顺学生管理各部门、各层次以及各岗位的权责关系,实现责权利的统一;二是要敢于放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拥有较为成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要适当赋予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的所需要的权力,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三是要大力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学生管理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管理队伍。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辅导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专业化培训,不断促进辅导员扩充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要建立健全辅导员技术评定的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对工作的认同感、事业感和成就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之,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在新形势下作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办法,在明确教育目的的前提下,逐步调整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EB/OB]. [2005-10-11]. http://old.zlvc.edu.cn/shownews.
[2] 余冬. 高职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J]. 价值工程,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