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养策略的调整与模式的创新

2012-04-12 18:26刘振平
海外华文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师资毕业生

刘振平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新加坡637616)

本文所说的“国际汉语教育”,包括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和在中国境外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即海外汉语教学)。近些年,国际汉语教育迅猛发展,国际上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数急速增加,从而造成国际汉语教育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应对国际汉语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政府和高校采取了多种策略、开辟了多种模式。然而,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文章指出这样一种尴尬的现象:一方面是国际汉语教育师资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却是专业培养出来的大批师资无法进入国际汉语教育领域,纷纷流失。这就需要对我们现有的培养策略和培养模式进行检讨,找出症结所在,进而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与创新,以切实解决国际汉语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一、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养的现有策略与模式

目前,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养采取的策略是:以对外汉语专业作为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的主要渠道,兼以由师资培养经验丰富的学校开设短期培训班为辅助渠道;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作为培养海外汉语教学师资的主要渠道,并辅以进行志愿者出国前培训、招收外国汉语教师来华研修以及派汉语教学专家组赴国外培训等多种形式。下面简单概述一下两种主要培养渠道的建设与发展。

(一)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1950年7月,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起步,但当时由于学生数量有限,并没有特意进行大规模的师资培养。后来,由于出国进行汉语教学的师资需求越来越多,于是从1961年开始,教育部从部分高校中文系遴选应届毕业生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或北京大学进行为期3年的外语培训,以便培训后派出国,然而这一师资培训项目只遴选了四批学员(最后一批学员有些是在北京语言学院接受外语培训),由于受政治影响,1965年就不再继续遴选。

改革开放后,随着来华留学生的增多,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短缺问题凸显出来,于是在1985年,经当时的国家教委批准,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四所大学开设了第一批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全日制),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至2005年,全国有62所高等院校开设有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每年招生近4000人。近些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力度的加大,国际汉语教育师资缺口更大,于是教育部批准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院校大大增加。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304所高校开设有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年招生量超过1.5万人。

为培养国际汉语教育方面的研究人员,1986年,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大学等院校开始培养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获准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点,开始培养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顶尖人才。之后,又有一批高校获准建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点,并在其下招收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博士。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随着国际汉语教育“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的加大,世界各地在自己国内学习汉语的人数大幅增加,海外汉语教学师资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1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通过了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决定。首批批准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4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招生对象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但对本科专业没有限制。2007年的首批招生中规定,报考者还须是具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培养性质属于非全日制,毕业只发学位证。2008年,招生条件放宽,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以报名。2009年,培养性质改为全日制,学习年限为两年,毕业颁发学历证和学位证。同时规定从2010年开始停止招收非全日制学生。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高校已达81所。

二、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不足

从目前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养的布局来看,似乎很具科学性,解决国内师资问题有招生规模宏大的对外汉语专业,解决海外师资问题有迅速发展的国际汉语教育硕士专业,并可从全国范围内招募志愿者进行短期培训。就此看来,国际汉语教育师资理应是很充足的。但为何目前的现状却是无论国内国外师资都严重不足呢?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这跟目前的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存在诸多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一)对外汉语师资培养与就业不对接

设置对外汉语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然而,已有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工作的比例很低。即便是最早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北京语言大学,其毕业生进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比例也是低得惊人。据耿淑梅(2009)介绍,近几年,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进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已经低于20%,即便是硕士也不足70%。其他学校的比例更低,据余向春(2011)介绍,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毕业的48名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中,仅有一名进入了一家私立培训机构进行留学生汉语教学;徐州师范大学2008年首届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53名,没有一人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随后的两届毕业生也无人进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南京审计学院2006—2008三年的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中,无一人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另外,南京大学05级、苏州大学04—05级、徐州师范大学04—05级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共计236名),截止到2008年4月底,仅有苏州大学的5名毕业生在苏州、无锡的培训机构从事留学生汉语教学。从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这样的一个就业情况来看,对外汉语专业已经失去了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提供师资的功能,违背了设置该专业的初衷。

(二)忽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面是,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已经不能进入国际汉语教育领域,而另一面却是,教育部还在不断地增加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数量。很多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本身没有从事留学生汉语教育,也无法找到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结果四年下来,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未得到任何的锻炼,甚至连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观摩都没有。

另外,有些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跟留学生汉语教学不在同一个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实习得不到留学生教学单位的支持,教学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和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状况也是如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设置,是为了满足海外汉语教学师资的需求,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赴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的能力。然而,目前拥有这一专业的许多单位都是在国内完成所有的教学工作的,其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与对外汉语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雷同,学生无法亲身体验海外汉语课堂,更没有在海外汉语课堂进行教学实习的机会,他们毕业后即便被派出国,怎能胜任当地的汉语教学?

(三)海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针对性不强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普适性的海外汉语教学师资,也就是说,其要达到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胜任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这一目标的设定是不现实的,也是根本达不到的。所以,很多学校最终培养出的师资,实际上仅仅能够面向英语国家学生的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育遍布世界各地,不同国家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育政策等等都会有所不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如果能够针对不同国家的汉语教学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向,毕业生无疑能够更加胜任其培养方向国家的汉语教学。然而,目前我们并未见到哪个学校具体为某一特定国家的汉语教学而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方向。

(四)与海外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的协作不够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很多国家的中小学开始开设中文课程,海外中小学汉语师资缺口很大。(周士宏,2009;王瑛,2010)然而,由于大多数国家里的中小学教师属公务员编制,进入其中一般都需要经过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考核和当地教学机构的培训,所以,如果中国有意协助他们补充汉语师资,则必须跟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积极协商,建立官方合作项目,与当地教学机构联合培养。目前,这种合作项目的建设力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跟少数几个国家建立了合作;二是,往往采取直接输出的机制,很多教师不能很快适应当地课堂教学而教学效果不佳,限制了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就笔者所在的新加坡的情况来看,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直接从中国招募汉语师资的做法提出质疑。从中国招募过来的师资,不经过培训直接投入到新加坡的课堂,因其对新加坡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了解,不能很快地适应其课堂,所以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刘振平、罗庆铭,2012)最近,新加坡教育部又开辟了汉语师资引进的新渠道,即跟中国的一些高校建立合作,采取联合培养的模式引进汉语师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五)未能充分发挥孔子学院和海外汉语教学机构在师资培养中的作用

国家汉办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已在海外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的兴起,促进了国际汉语教育事业跨越式的发展,也为国际汉语教育提供了深入研究汉语教学的广阔平台。”(赵金铭,2011)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孔子学院在师资培养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还主要是以满足当地社区汉语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为主,在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大多没有大的举措。孔子学院有着身处教学对象国、可以深入调查研究该国师资情况的优势,如果孔子学院能够开展师资培养,则更能把握住培训的重点和要求。而且,还可以大大方便当地在职教师参加培训。孔子学院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其在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实在非常可惜。

为提高当地汉语师资水平,有些国家的汉语教学机构和一些教师组织,如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协会、法国汉语教师协会、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等,有时也会开展一些汉语师资培训课程。他们很希望能够得到中国的帮助,以提高培训水平,然而目前中国跟这些机构开展的合作还不多,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

三、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养策略的调整与模式的创新

(一)改革体制,将大学里留学生汉语教学机构转制为校办企业

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不能对口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绝大多数是由高校来进行的,而受政策的制约,本科生毕业生已经不可能进入高校任教。对此,中国国家汉办早在2002年就有所认识,汉办教字(2002)216号文件指出:“由于受市场影响,尤其是1996年教育部制定了只有获得硕士学位者方可在高校任教的政策以后,该专业毕业生能够保留在对外汉语师资队伍中的数量由八十年代的50%~70%下降到如今的3%左右。毕业生大部分流向外企、外事部门,很多人甚至被私立教学单位作人才(虽仅本科毕业)聘用。该专业毕业生的外流背离了教育部批准设立该专业的宗旨,而同时也造成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师严重缺乏师资主渠道来源的尴尬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汉办在该文件中提出了要求:“针对目前本科学历人员基本不能留在高校任教这一情况,各校应更加重视研究生层次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把本科层次与研究生层次联系在一起考虑。在建设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研究生层次过渡。”但是,如果想单纯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学者,有没有必要一口气受七年教育再出来工作?四年的本科教育是否已经足够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如果不能,岂不是中国教育的失败!所以,汉办的这一要求缺乏合理性,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以致于时至今日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流向其他行业的现象反而有增无减。

我们认为,解决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对口就业的根本之策,就是突破现有的体制,将大学里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转制为校办企业编制,招生、教学上接受大学的学术指导和管理,但其师资人事关系不在大学编制内,其师资招聘的门槛以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为起点,完全依靠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升等和加薪的评定标准。在大学编制内,只保留国际汉语教育科研机构,为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提供学术指导,为了保证科学有效的指导,国际汉语教育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必须在对外汉语教学机构里兼授一定量的课,其职称评定跟其教学效果挂钩。同时还可规定,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如果教学效果非常突出,服务一定的年限后,可以通过提升学历转入国际汉语教育科研机构,开展研究工作。

这样的一个机制,既解决了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不能对口就业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目前对外汉语师资不足的问题,还能保证国际汉语教育的科研事业获得良性发展,更加准确地指导教学。

(二)制定完善的教学实习制度并严格执行

针对目前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养中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注重不够这一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实习制度并严格执行,用制度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实践锻炼机会。

对于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学生,我们建议做如下的实习安排:第一年要进行两周的教学观摩;第二年要进行五周的助教活动(教学观摩的同时帮助指导老师处理一些课内外教学事务),第三年要进行五周的见习(边进行教学观摩边进行课堂教学),第四年要进行10周的毕业实习(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课堂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课堂教学量加起来不低于80课时。当然,对于我们建议的实习周数及课堂教学课时量是否科学,还可作进一步的探讨,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实习建议,目的是要指出,一定要让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当中,边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边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从教学观摩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完善作为一名合格对外汉语教师所需掌握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进而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我们建议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分别在国内和国外进行五周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末和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末,两次实习过程中的课堂教学课时总量不少于60课时。之所以安排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实习,主要是考虑到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要求学生长时间在海外实习是不现实的,而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实习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有了对外汉语教学实习奠定的基础,再去海外实习就能很快地把握海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获得一定的教学能力。之所以在时间上作如此的安排,主要是因为第一学年基本上已经将主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完毕,在这一学年末让他们接触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由于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能够很好地认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把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而且还可以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课堂教学,同时又可以通过教学观摩和课堂教学实践来反思自身知识技能的不足,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方向。而到了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末,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赴海外进行汉语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又在之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实习中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一定教学能力,然而还没有真正接触过海外汉语教学环境,海外的汉语课堂跟国内的对外汉语课堂有着诸多的不同,此时进行海外汉语教学实习,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课堂所学以及通过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对比,快速把握海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发现自己知识技能的不足,以便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学期加以充实提高。

(三)采取订单培养的方式满足海外汉语教学师资在质和量上的需求

面对国内外汉语师资短缺的状况,采取订单培养无疑是最好的解决之道。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单位,通过与某个国家的教育部门或海外汉语教学机构签订协议,获得订单,从而可以目的明确地进行师资培养工作。随着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数量的增多,如果所有的培养单位依然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为中国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师资,那么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会越来越大,面对海外汉语师资严重短缺的现状,一些高校完全可以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转而为海外提供汉语师资。

能够取得海外订单的师资培养单位,首先要派出专家深入师资输入国的汉语课堂,充分调研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充分明确成为该国一名优秀汉语教师所应具备的各方面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以培养出符合当地要求的优秀师资。另外,最好能够聘请师资输入国内的优秀汉语教师参与师资培养工作。师资输入国的教师对自己国家的教育政策、培养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评估体系等等都非常熟悉,请他们介绍这些方面的情况和教学经验,无疑能够培养出更快适应输入国环境、胜任其课堂教学的师资。

(四)采取国内外教育机构联合培养的模式

如果某个汉语师资需求国有教育机构能够提供一些师资培养课程,我们可以跟他们开展合作,联合培养胜任当地汉语教学的师资,即运用通常所说的2+2、3+1或4+1模式。相对于其他学科专业,海外汉语教学师资采取联合培养的模式更为合理,因为:学生学习的地方就是毕业后的服务地,在毕业后的服务地学习一到两年,无疑有助于其了解当地的情况,熟悉当地的文化,提升运用当地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而且师资需求国一方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师资以及什么样的师资才能胜任本国的汉语教学,有他们的参与,师资培养更有针对性。为了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联合培养过程中,中国一方可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海外一方可偏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当地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提升,对当地教育环境和汉语学习者特点的介绍,并传授给学生适用于当地课堂的教学法、课堂教学技巧、课堂管理方法,以及训练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

上文我们提到,这种模式对于那些中小学汉语师资短缺但受其体制制约在师资引进上受限的国家,是获得合格师资的最佳策略。因为这些国家引进师资一般要经过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考核和当地教学机构的培训,这种模式首先满足了“经过当地教学机构的培训”的条件,而且由于当地教学机构对教育部门考核的内容比较熟悉,由当地教学机构参与师资培养,还可使得学生更容易通过考核。

(五)开设汉语师资培养的网络课程

随着电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很多地方通过网络学习已经不是问题。这就为我们通过网络进行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训提供了基础。我们首先深入调研汉语师资需求国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其所需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网络课程。设计好网络课程后,建立一个网络课程平台,学生通过登录该平台接受培训,相对于外派专家培训团和招募当地教师(或有志于从事汉语教学者)到中国接受培训,既高效又经济,而且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又比较自由。我们在设计网络课程时,既要面向有志从事汉语教学的人士设计学历教育课程;也可以根据当地在职汉语教师的需求,设计短期培训课程,以提高当地师资的质量。如果有些地方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学生没有电脑,我们还可以依托当地孔子学院建立一个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上网受训的服务。另外,还可邀请当地孔子学院协助处理课程服务、教学实习等工作。

(六)使孔子学院在师资培养中扮演多种角色

孔子学院在师资培养中可以扮演多种角色,除了上面我们所说的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网络教室、协助处理网络教学中的课程服务和教学实习工作,孔子学院还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1)协助和指导当地教育机构的汉语师资培养工作。孔子学院不能仅仅充当教学机构的角色,还应该成为所在国汉语教学的研究机构,深入调研当地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找寻出汉语师资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能够为当地汉语师资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建议和指导,也为中国制定正确的国际汉语推广政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一定要选拔一些教学和科研能力都很强的教师,派驻到孔子学院,他们通过对所在国汉语教学的调研与实践,发展成为培养当地汉语师资的专家。如果当地有一些汉语师资培养单位,孔子学院应该积极协助和指导它们,以提高师资培养的质量。

(2)有条件的孔子学院还可组建一支培训当地师资的专家队伍。这个队伍里,最好能够聘请当地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汉语教师承担教学法一类的课程,因为他们是最了解当地课堂的,多年的摸索已经掌握一套高效的教学法,让他们参与师资培养,则培养出来的师资更能胜任当地汉语课堂。

耿淑梅:《基于就业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大学》,2009年第4期。

刘振平、罗庆铭:《新加坡中小学华文师资培训:现状与前瞻》,《国际汉语教育》,2012年第2期。

王 瑛:《法国本土化汉语师资培训模式的构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第6期。

余向春:《汉语国际推广师资紧缺与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拓展》,《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4期。

周士宏:《汉语国际传播师资问题初论》,《暨南学报》,200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师资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