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4-12 06:34:18王进
关键词:延安资源农业

王进

(延安大学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陕西省北面的中心城市,起着连接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和陕北区域城市的纽带作用,是陕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陕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地区面积为37 037平方公里,辖宝塔区1个区,吴旗、志丹、安塞、子长、延川、延长、甘泉、富县、洛川、黄陵、黄龙、宜川12县,设有3个街道办事处,82个镇,81个乡,共10 137个自然村,339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9.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0.67万人,农业劳动力98万人,农业生产在延安农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延安地区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9.2℃,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但延安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要使延安农业走上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失为良策。延安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应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放在延安战略规划的首要位置上,选择适合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道路,以此来促进延安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及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

因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外部性的特征,其经济效益见效缓慢,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得不到快速有效的发挥,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作支撑。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显然还不够完善,延安更是如此。

首先,促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的基本法尚未制订出台,延安地区更没有相关的政策约束,所以致使循环经济的发展缺少必要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依据。其次,诸如 《资源综合利用法》等一些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至今还没有制定,这在客观上不仅造成了延安地区众多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破坏了延安自然生态资源的平衡发展。最后,现有的一些相关法律还很不完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虽然能对废物再生利用起到一定的强制作用,但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离循环经济 “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正是因为国家都缺乏这方面完善的法律制度,延安也没有相关的政策约束,所以才导致了延安循环农业经济的开展得不到法律的支撑,不利于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

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要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延安政府的规划和指导,强化政策激励,完善市场机制。而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仅仅是刚刚起步,并没有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做支撑。

首先,延安地区得到国家的扶持范围不宽,如延安对农业企业的优惠政策与近年来工业园区实施的优惠政策相差甚远,且大部分农业企业享受不到优惠政策,加上信息渠道的不对称、不畅通,使得落实到企业和基层的优惠措施的比例也不高。其次,延安向农业扶持的资金少,只有延安级以上龙头企业具有资格向陕西省以及国家申报扶持项目,但真正能得到项目资金扶持的也只是少数企业,且延安财政几乎对延安的龙头企业无任何项目资金扶持。最后,延安信贷政策落实难,龙头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土地经营权、生产加工用房产权、产业价值难以确认的问题,再加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不愿意向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较多贷款。这都是不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导致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不利于延安农业循环经济的正常开展。

(二)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相对落后

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先进适用的循环型技术,但是延安的循环经济技术仍然较为落后。首先,延安缺乏专门从事循环型技术工艺研究的科研院所,而主要是依托延安大学在校老师的兼职研究,这势必会影响到延安循环型技术的研究与攻关,不利于循环型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其次,延安因为政府资金不到位和对循环经济认识不足等原因,并没有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循环经济技术,比如清洁生产替代技术,短缺资源替代技术,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地热、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利用技术,再生水资源化与安全回用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再生技术,污水回用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等。[1]最后,对于一些已经掌握的循环经济技术,在利用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虽然延安政府引进了这些先进技术,却忽略了对农民的培训指导,使得农民不能很好的发挥和利用这些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落后,不能适应延安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三)农村资源利用水平较低

延安地处洛河、延河、清涧河三河交汇之处,境内资源极其丰富,其中水资源得天独厚,气候适宜,属南温带亚湿润、亚干旱气候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7℃~10.6℃,年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延安资源十分丰富,土地面积辽阔,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达1.8公顷,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0多种,其中石油储量7.5亿吨,煤炭71亿吨,天然气33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万吨。森林总面积184.65公顷,木材蓄积量4520万立方米,林草覆盖率42.9%。虽然延安拥有这么多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但是延安资源开发利用率却很低,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这是因为延安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极其严重。而实践证明,这种低的资源利用水平不仅不能提高延安的经济效益,而且成为延安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障碍,严重阻碍了延安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提高延安农村资源利用水平,才能为延安发展循环经济提供重要的保障。

(四)农业循环经济投资主体单一,宣传力度不到位

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关系到政府、企业、农民三者的共同利益,但从他们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投资来看,表现却不尽相同。延安政府从生态效益出发,对循环经济的投入较多,尤其是对处于循环经济核心地位的沼气建设,投入力度较大。而对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企业来说,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应该对循环农业的发展予以支持。但由于延安的农业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其认识不够,使得他们对循环农业的投入较少。而对直接受益的延安农民来说,长久以来,他们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收益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待农村循环经济建设的态度上,都仅仅是从短期的经济利益出发,看是否能快速为他们获得高的收入。然而延安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和生态条件基础之上的,要使生态环境效应转变为货币效应,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就使得农民们不能很好的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长远利益,因而他们对循环农业反而没有进行专门的资金投入。正是由于延安政府的重视不够,各企业的漠不关心,农民只注重短期的利益,所以导致了延安循环农业经济的投资主体单一,加之延安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不到位,企业、农民的循环经济意识淡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延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不景气。

(五)农村农产品市场不繁荣,市场功能差

延安农村交通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加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且农村市场比较萧条,市场的集散作用相当差,市场的容量相当小,缺少大型的农副产品流转市场。这样农民即使生产出大量的社会上需要的农副产品,但由于市场的制约作用,也不能变成现实的收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一是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延安是陕北重要的农产品市场,各类农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然而延安大型的农产品市场很少,多数农产品市场规模都太小。二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底。延安龙头企业少,经营规模小,规模效益体现不出来,对农产品市场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三是品牌少,无特色。延安农业主要以土豆、苹果、荞麦等为主,品牌太少,除苹果外,都不具备本地区特色,感觉上与其他地方的产品差别不大。正是这不繁荣的农产品市场,阻碍了农业循环经济在延安的开展。

二、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对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主要是按照我们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四个方面展开,即SWOT分析法,并主要应用了PEST分析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四个维度加以测量。

(一)Political Factors(政治因素)

1、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制度。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刚刚起步,因此在推进发展延安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及不同产品的性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延安发展农业循环型经济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而要完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和法律制度,就必须将农村和农业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针对延安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予以全面规范。

首先,国家立法部门要努力构建完善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明确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项法律原则予以规定下来,从而为延安制定生态环境法律条例和其他政府行政规章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国家要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强制实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点范围和对象,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有关企业必须履行从产品设计到回收本企业废旧产品的全程义务,延安政府也要通过相关的政策予以执行,从而严格规范延安的企业履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义务。最后,国家要通过立法规定消费者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强化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延安政府也要大力宣传,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识深入到延安的每个人心目中去,从而提高他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自觉性。

2、完善资源利用系统和政策支持体系。发展延安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延安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而延安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推动和引导尤为重要,因此除了要完善法律制度外,还要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这就需要准确界定延安政府在促进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职能和职责,因为只有明确延安政府的职能,才能保证延安政府在推动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挥的积极作用。政府应该定期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查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中高耗能、高耗水环节的节能、节水情况、用水计划和取水定额执行情况等,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行为;延安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排放强度,鼓励有条件的循环经济产业化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再次,要发挥延安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把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延安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重大项目给予直接投资、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2]只有在延安建立上述政策支持体系与保障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延安政府的行政干预的功能,落实保障规划,从而促进延安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Economic Factors(经济因素)

1、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多元化的循环农业投资主体。农业循环经济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和综合效益上,因此延安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时要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优势和长期效益的宣传,让投资企业和农民了解循环经济,树立长远利益、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延安在农业投资过程中,不仅延安各级政府和当地的农民要作为投资主体,而且还要积极引导商业资本、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延安循环农业进行投资。延安发展循环农业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工程,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循环农业投资主体,发挥社会资本对循环农业的拉动作用,形成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3]具体来说,作为地方政府,延安应重视和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发挥好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对于农业产业化企业,则要重视自身的积累,每年留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比如像沼气工程的建设,在政府投资的同时,农民个人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沼气的发展。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农民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延安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4]

2、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由于延安地区的农村市场不繁荣,农产品的销量有限,加之没有形成品牌的连锁效应,农产品销往其他地区的数量有限,所以导致延安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作为延安各级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努力加大投入,想尽办法发展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口袋里有钱,而且敢花钱,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延安地区的农村市场,才能拉动农村市场为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做大和扩充延安龙头企业的规模,引导优势龙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品牌为核心,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若干大型循环加工企业集团,形成延安地区农产品在国内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延安农产品产业化,从而才能拉动延安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5]

(三)Technological Factors(技术因素,劣势明显,需要完善)

1、延安要积极推进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延安现有的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加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起步晚,所以导致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农业技术创新能够给延安发展循环农业带来技术上的可行性,因此延安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生产过程中,要做到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发展循环经济原则,不断地推进技术创新,积极探索研究适合延安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应用技术,并积极开展农业发展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加强和完善延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建立。同时,还应关注延安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的研究,尤其是延安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促使延安地区的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积极推动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在延安循环技术开发方面的协作,建立延安专门的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所,突破延安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阻碍和制约。总之,只有延安政府的高度重视,突出延安各个地区的重点加以综合利用,延安地区循环经济才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2、提高延安农村资源利用水平,构建合理有效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建设合理有效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就是要充分发挥延安农业的 “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注重树立和运用大资源、大生态的理念,合理有效地利用耕地、林地、淡水、光热、生物等各种资源,不断提高延安地区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具体而言,延安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保护和利用延安地区的森林资源,坚持生态优先,创造优质的人文居住家园。二是珍惜利用延安现有的水土资源,加强延安地区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避免耕地资源的缩减和退化。三是逐步推广使用新能源,针对延安地区的光照时间长和风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太阳能、风能等适合延安地区的清洁能源。四是开发延安农村作物桔梗、牲畜粪便等资源的新用途,如大规模推广发展沼气等。五是延安地区要大力推广使用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提高延安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率。

总之,延安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水平,才能促进延安农业循环的健康发展。[6]

[1]郭强.山西资源型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12-14.

[2]李梓.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新模式 [N].中国企业报,2011-8-30.

[3]刘燕华,冯之浚.走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6):5-6.

[4]王进,刘维政.工业化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J].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6):56-58.

[5]王进,王礼力.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的乘数效应和生态效应分析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4):408-412.

[6]刘毅,汪波.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4):12-17.

猜你喜欢
延安资源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42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