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
——伊玛堪传承保护的新视角

2012-04-11 23:20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伊玛赫哲族文化遗产

丛 坤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18)

文化生态学
——伊玛堪传承保护的新视角

丛 坤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18)

“伊玛堪”作为赫哲族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是以赫哲语传承本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文习俗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它浓缩了赫哲族的历史精神与文化精华,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2011年11月23日,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意味着伊玛堪的传承与保护已经进入国际视野,保护好这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文化遗产大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生活理念,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但是我们身份的标识,也是我们文化前行的动力。但是,近些年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对于曾经代代相传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缺乏传承保护的历史使命感。不少非物质文化遣产资源严重流失。中华文化面临断层的危险,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造成直接影响。当前,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着一体化的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的保护对于促进我国民族团结、维系国家文化安全、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伊玛堪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伊玛堪在“它迅速走向式微乃至湮没之前,并非经历着一个渐趋衰弱的过程,而是在它发展的鼎盛时期突然中断了自身向上发展的轨迹”。究其因由乃是全球经济的迅速一体化带来的强劲文化趋同对民族传统文化所造成的冲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赫哲族为现代化付出的沉重代价”。所以,重拾文化碎片,在“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寻找伊玛堪传承的坐标,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化生态学将文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的侧重点,为伊玛堪传承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早在20世纪初,北欧国家就出现了一种保护乡土文化的“活态博物馆”运动;20世纪60年代以后,法国等国家又兴起了生态博物馆运动,将历史、文化、自然博物馆的静态保护理念推广到一个著名文化社区、古村落整体动静结合的保护中。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开展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保护运动。

1997年,中国贵州省与挪威王国签署了合作建设梭嘎生态博物馆的协议,这是我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其后,云南、广西、内蒙、宁夏等省(自治区)也先后建立了多座生态博物馆。2006年,国家《“十一五”文化纲要》提出设立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新举措。

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在伊玛堪传承保护方面应作如下探讨:

一是伊玛堪文化的生态系统研究。文化生态系统系指由文化群落及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在此,首先要研究伊玛堪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的整体状态,分别对其子系统,即物质文化系统、社会(制度)文化系统、精神文化系统进行分析。其次,要对伊玛堪环境系统(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考察,探讨伊玛堪发生、发展及其内在的规律。

二是伊玛堪生态文化的体系危机研究。首先要探讨伊玛堪的生态适应与生态文化的体系危机。伊玛堪生态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变而成的。在现代化影响日益加剧的今天,生态体系开始发生本质性变化,由此导致民族适应的过程发生剧变,并直接导致传统生态文化的体系危机。其次要分析因危机而引发的民族聚集区内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传统生态文化濒危,形成整个民族生态文化体系的断裂与落差,进而危及整个民族生态文化体系。

三是伊玛堪生态文化有效变迁的对策研究。(1)尽可能保持伊玛堪原有生态适应环境,维持其动态平衡结构的生命力,使赫哲族聚集区“生产方式—生态文化—生态环境”三者间的平衡关系可控;(2)减少现代行政、市场行为对赫哲族传统人地关系结构及社会基层组织的破坏,建构适应传统生态文化生存的社区载体,寻找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且共享现代化成果的生态建设模式;(3)在保留赫哲族传统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生产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意开发。增加文化附加值,找寻有利于民族文化生态学角度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和谐的发展模式,推动传统生态文化的有效变迁,进而从根本上完成对伊玛堪生态文化环境的保护。

伊玛堪传承保护的关键是保护其文化生态环境,保证其“活力”的存续,而并非是保证其“原封不动”。要从文化多样性角度来重新审视社会“发展”,将现代化进程对民族文化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为伊玛堪等民族文化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2012-06-15

丛坤(1956-),男,黑龙江五常人,所长,研究员,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东北区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伊玛赫哲族文化遗产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赫哲族
扫地出门